五、终于有了红军自己电台
油有了,器材也搞到不少,但仍然缺少电子管和电池,特别是发报机上的5瓦的大型电子管,特工在武汉也买不到,因此,电台还是迟迟建立不起来。在新集北的潢川打了一仗,缴获了一部完整的电台,真是雪中送炭,宋侃夫、蔡威急忙跑到前线去接收,在潢川前线宋侃夫又见到了徐向前同志。宋侃夫第一次见到徐向前同志他在黄安战役负伤后,在新集养伤,在中央分局军委宋侃夫见到了他,但没有交谈。宋侃夫是早已耳闻他是一位有名的红军将领,见面之后,给宋侃夫的感觉是温文尔雅,一派儒将的风度。
这次在潢川前线指挥部,徐向前亲切地接见了宋侃夫。指挥部设在一间大房子里,和他同住的还有政委陈昌浩同志,参谋主任舒玉璋同志,他们都睡在地铺上。他们三人同宋侃夫谈了很久,徐帅言辞不长,说话不多,问这问那,态度亲切,在他面前不会感到拘束。
舒玉璋同志对有关电台的情况问得很详细,陈昌浩同志在一旁也不时插上几句话。徐帅叫舒玉璋同志把电台交给宋侃夫带回,并简要地介绍了部队的情况,还带宋侃夫到阵地上进行了参观,行前又赠送给宋侃夫、蔡威两匹很好的骑兵马,一匹给了蔡威同志,另一匹宋侃夫一直骑到长征路上。
有了这部电台,加上充电机,手摇马达,设备就比较完整齐全了。这时宋侃夫他们也离开了鄂豫皖中央分局军委参谋部,在钟家畈(新集到麻城的路上)找了几间破房,修整一新,安装好设备,架设好天线,开始了工作。从此,四方面军正式建立了电台。
电台由宋侃夫、徐以新、蔡威、王子纲负责,还有几个训练班的学员,几个管充电机的机务人员,并派有一个班的战士进行保卫。大约在三、四月间,宋侃夫们开始正式呼叫,首先呼叫的是中央苏区。
王子纲同志报务十分精通,手法极好,又快又明。好的报务员在手法上都是各有千秋,不用通话,从手法上就可以判断对方是谁打来的。与中央苏区叫通后,宋侃夫和蔡威就判断出和宋侃夫们通报的是宋侃夫和蔡威很熟识的老康(即曾三同志),中央苏区电台的其他同志,由于他们大部分是被俘的解放战士,如王铮同志(原张辉瓒的报务队长)、刘寅同志(原张辉瓒报务队的见习报务员),过去从未接触和联系过,宋侃夫和蔡威他们当然不可能知道。
因为通报密码是宋侃夫从上海带到苏区来的,译电工作一直就落在宋侃夫的身上。开始通报,报文极其简单,因为张国焘还是怕敌人听到,不大放心。
第一封电报是向中央苏区汇报了黄安大捷的情况。中央苏区回电也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向宋侃夫们祝贺,并通报了中央苏区的胜利消息。
随后宋侃夫和蔡威才陆续收到用电报发出的一些政策性文件,如土地政策、工商业政策、俘虏政策、地富政策等。紧接着与湘鄂西、赣东北苏区也相继叫通。自从鄂豫皖苏区有了电台,尽管各个苏区被敌人分割在祖国各地,相距千里万里,但政策可以随时统一,全国苏区形成一家。
1932年在皖西北苏家埠一带打了一仗,这是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打得最漂亮的一仗。记得这一战役开始前,由于敌情有些变化,张国焘决心动摇,想撤出战斗,由于徐向前同志的正确判断和亲自指挥,坚持采取围点打援的运动战,终于给敌人以歼灭性的打击,消灭敌军三万余人,
活捉敌军总指挥厉世鼎及不少师长、旅长,缴获机步枪两万余支,山炮数门。原四方面军没有山炮,从此以两门山炮组建了四方面军的山炮营,营长为何再香同志 。这一战役的战果本还可以扩大些,但觉得战线拉得太长也不太好,所以到了淮河西的苏家埠、叶集、韩摆渡一带就收了场。战役结束后,宋侃夫、蔡威和钱钧同志及兵工厂厂长(姓丁)急忙赶到前方收缴战利品。途经商城、青山寨、金家寨,到达麻埠街。在一间大房子里堆满了无线电电台的器材,宋侃夫们简直是喜出望外,真是有如天上掉了馅饼。宋侃夫、蔡威他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至少缴获了三部电台。宋侃夫、蔡威他们用了四五天的时间,把所有的机器设备检查了一遍,进行了清点,准备把所有的器材拉回本部。
行前,领导还交给宋侃夫两个被俘人员,让宋侃夫和蔡威带回,一个是马文波 ,他原是陈调元电台的报务主任,报务技术纯熟,比较精明,也懂一些机务。另外一个是机务员。和宋侃夫们一起回来的,还有几个新参军的学生,其中有两个女生,陶方荣同志(现名苏枫)就是其中之一。
这批器材运回以后,电台的装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人手仍感缺乏,训练班的学员不能当班,那时对马文波还不敢大胆使用,只能让他收译新闻。由于需要,又建立了一部电台。一台由宋侃夫和王子纲负责,跟随指挥部行动;二台由蔡威、马文波负责,跟随二十五军行动。
宋侃夫一台与蔡威二台的通报不很顺利,有时只好派骑兵联络,或者用电话联系,那时电话线已有两三百里长。此后,两个台又合并在一起。电台行动异常困难,比山炮营还麻烦,有些机件不能用牲口驮,要用人背。到四川后,才专门为电台成立了一个运输营,约六百多人。(本文选自宋侃夫同志回忆录,宋侃夫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被中央派往中央特科学习无线电,学成之后被中央派往鄂豫皖苏区,和王子纲,蔡威是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