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好不好,先看4个数字!医生提醒:心脏最怕你做5件事

半莲谈健康 2025-02-05 06:22:38

午后,老钟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忙碌着,键盘敲击声与同事们的低语交织成一片和谐的氛围。突然,他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右手不自觉地抚上了胸口,眉头紧锁,脸上露出一丝痛苦的神色。“我感觉心脏不舒服。”老钟低沉而艰难地说出了这句话,话音未落,整个人便无力地瘫倒在了办公桌上,周围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同事们见状,立刻紧张起来,有的迅速拨打急救电话,有的则小心翼翼地扶起老钟,尽量让他保持平躺,以减轻心脏的负担。不久,救护车呼啸而至,医护人员迅速而专业地将老钟抬上担架,送往最近的医院。

经过一番紧急救治,老钟终于脱离了危险。医生表示,这次多亏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医生还特别提醒老钟,心脏病往往悄无声息,日常应多留意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必要时可使用便携式心率监测设备自我监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心脏疾病患者数量持续上升,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占据了相当比例。掌握评估心脏健康的方法,以及改正不良生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心脏健不健康,看这4个数字

1. 血压值:血压是反映心脏与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血压应维持在收缩压(高压)90-120mmHg,舒张压(低压)60-80mmHg的范围内。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促进动脉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饮食、作息,必要时遵医嘱服用药物,是维护心脏健康的第一步。

2. 心率(脉搏):静息心率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正常成年人应为60-100次/分钟。过高的心率(如持续超过100次/分钟)可能意味着心脏负担过重,而过低的心率(低于60次/分钟,非运动员或长期训练者)也可能提示心脏问题。关注心率变化,适时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心律失常等问题。

3. 血脂水平:血脂异常,特别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风险因素。理想情况下,总胆固醇应低于5.2mmol/L,LDL-C应低于3.4mmol/L,而HDL-C则应高于1.0mmol/L。通过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及必要时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

4. 血糖值: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空腹血糖正常值应在3.9-6.1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因此,保持血糖稳定,对于预防心脏疾病至关重要。

这6种习惯很伤心脏,赶紧改掉

1. 长期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可直接损害心脏血管,增加心脏病风险。戒烟是保护心脏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即使对于长期吸烟者,戒烟也能显著降低未来患心脏病的风险。

2. 过度饮酒:适量饮酒可能对某些人有益,但过量饮酒则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肌损伤、心律失常等问题。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最好以红酒或黄酒等低度酒为主,避免空腹饮酒。

3. 高盐高脂饮食: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而高脂肪饮食则易造成血脂异常,两者都是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应倡导低盐(每日不超过6克)、低脂(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加工食品和快餐。

4.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是现代人的普遍现象,长期缺乏运动会降低心肺功能,增加心脏病风险。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5. 熬夜与压力过大:长期熬夜和高压状态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增加,对心脏造成损害。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每晚建议睡眠7-9小时,同时学会压力管理,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