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媒体报道,大S猝逝真实死因并非此前公布的流感并发肺炎,而是因败血症导致多器官衰竭。因其长期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及癫痫,身体抵抗力薄弱,大S感染流感以后,迅速恶化至肺炎,病菌侵入血液引发全身性感染。
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败血症这一疾病的关注和讨论。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网友们纷纷表示不理解,在医学界飞速发展的今天,抗生素唾手可得,怎么还会有人发生败血症?
败血症是什么?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致病菌可以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并释放毒素,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败血症可以由全身任何部位的感染引起,常见于肺炎、腹膜炎、胆管炎、泌尿系统感染、蜂窝织炎和脓肿等疾病。重症败血症的死亡率高达30%-50%,败血症休克死亡率更是高达40%-60%。
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皮疹、神志改变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败血症的病情发展迅速,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什么情况下会引起败血症?败血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免疫功能下降:长期患病、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易发生败血症。例如,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免疫抵抗能力下降,伤口破溃不容易愈合,致病菌更容易侵入血液。抗菌药物滥用: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细胞毒类药物的长期使用,会导致体内细菌产生抗药性,增加败血症的风险。侵入性操作:各种侵入性检查或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各种置留导管等,容易将外部致病菌带入体内,引发败血症。严重原发性疾病:肝硬化、白血病、尿毒症、糖尿病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受损,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败血症。手术和创伤:大手术、烧伤、严重创伤等情况下,致病菌容易通过伤口侵入血液,引发败血症。治疗败血症需要什么条件?治疗败血症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及时就医:败血症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因此及时就医至关重要。一旦出现发热、寒战、呼吸急促、神志改变等败血症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综合治疗:败血症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血糖控制、营养支持等。抗感染治疗是核心措施,应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ICU专业救治:败血症病情凶险,需要在ICU专业医生团队下进行综合救治。ICU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监测和治疗,提高败血症的治愈率。个体化治疗:败血症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例如,对于老年患者,应特别注意营养支持和血糖控制;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应使用免疫增强剂辅助治疗。支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重支持治疗,如纠正贫血、补充白蛋白等,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促进身体康复。败血症的治疗难点是:耐药败血症的治疗难点之一确实是耐药。败血症是由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感染源对某些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那么原本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失效,这无疑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耐药性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细菌基因突变、抗生素的滥用或误用等多种原因。当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时,它们能够抵抗抗生素的杀菌作用,导致感染难以控制,病情可能进一步恶化。
因此,在治疗败血症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感染源的耐药性,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等,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