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3日,不清楚是港股拖累了A股,还是A股拖累了港股。问题就在于,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从技术上来看,都到了一个关键位置。
我们先看恒生科技指数的走势尤其明显,盘中一度上涨超过4%,随后就开始大幅回落了,收盘下跌0.87%,并且全天明显放量。虽然盘中突破了2024年10月7日高点,从K线图来看,该指数未来几个交易日出现调整的概率较大。
恒生指数的走势跟恒生科技指数类似,冲高回落收跌,并且明显放量,不同之处在于,恒生指数远未突破2024年10月7日高点。
从港股的走势来看,前期压力位仍需要进一步消化。要知道,恒生科技指数自1月13日以来,最大上涨幅度超过了32%,恒生指数同期最大上涨幅度超过了20%,明显跑赢A股绝大多数指数。
上证指数同期最大上涨不足7%,深圳成指不足11%,创业板指不足13%,科创50指数不足12%。北证50稍稍有点例外,期间上涨幅度为29.75%。

无论是上证指数,还是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涨回到了关键压力区间,市场是继续上攻,还是延续盘整,明显出现了犹豫。
在短线市场方向依然不十分清晰的情况下,很显然,港股走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A股,毕竟港股市场波动较大。A股各大指数受情绪影响,显然是午后被迫跟随港股出现了回落。
在恒生科技指数的影响下,A股科技股明显领跌,除了指数到了关键位置以外,闲闲财经认为,一些科技股之所以下跌,是缺乏业绩基本面的底气。
比如,人形机器人等一些火热的概念,距离真正的基本面兑现,还需要相当长时间。以及,特朗普新一轮关税,对芯片等行业造成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观察。这些因素,都会让主流机构有点犹豫。
必须要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DeepSeek概念横空出世,的确搅动了中美金融市场,DeepSeek短期降低了对高端硬件需求的预期。要知道,在过去相当长时间以来,恰恰正是高端硬件相关个股的上涨跟基本面有关,这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的确非常出色。
而现在,市场处于相对“拧巴”的状态,AI高端硬件股票一度遭遇市场抛压,而一些毫无业绩支撑的概念股被热炒了起来。闲闲财经反复强调,没有业绩支撑的概念股,大多都是“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的”。
现在想要正名的是,DeepSeek的爆火,并非是对AI高端硬件没有需求了,只是稍稍降低了预期而已,放在更长的时间来看,这一类上市公司的成长空间依然很大。
正因为此,概念股的短期狂欢,实际上是资金的一种错配,资金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反思阶段。

A股中期来看,市场之所以久攻不下,是缺乏重量级板块推动造成的。
回望2024年9月份的那波市场脉冲式上涨,大金融股是中流砥柱,以券商股为例,中信证券、东方财富等优质标的,都已经刷新了历史新高,远远跑赢了A股各大指数,中短期再奢望他们来一次暴涨以推动指数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五大行仍在孜孜不倦地上涨,以期望能拉升指数,工商银行再次刷新历史新高,但大盘银行股的上涨,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
在关键位置,市场需要一个具有相当权重的板块上涨,以推动人气,目前来看,这样一个板块还未出现。
当然了,有时候,火候是需要慢慢熬出来的,A股的各大指数均未能实现突破,只能说市场短期依然有点胶着。也就是说,距离下一轮大涨,仍欠一把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