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极力阻止李嘉诚卖港口?这么快,美国就对中国船只下手了

不在特别 2025-04-19 10:35:13

真的是没想到啊,美国这么快就下手了。

上个月,李嘉诚的长和集团宣布以228亿美元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李嘉诚执意要出售,但在国家多次出手,才得以让这件事暂时搁浅了。

这也让我们普通人明白了,这早已经不是一场普通的商业交易了。

然而,不到一个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了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301调查的最终措施,其中就亮出了针对中国船只的“收费大刀”,所有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建造或运营的船舶,将面临最高单次100万美元的额外费用。

这记重锤,不仅砸向中国航运业,更让所有人恍然大悟:原来李嘉诚急着卖掉的,不仅是港口,更是中国在全球贸易版图上的战略咽喉。

根据美方公布的细则,对中国船只的收费将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2025年10月开始,按吨位或集装箱数量收取费用,对中国船东及运营商每航次每净吨收取50美元,如果是使用中国建造船舶的其他国家运营商,每航次按每净吨18美元或每集装箱120美元收费,每艘船年收费上限5次,一艘满载的中国货轮单次靠港可能支付高达百万美元。

要知道全球十大航运公司的船队中,他们的大部分船舶都由中国制造的,比如:马士基、地中海航、中远海运等,此举肯定会引发行业的担忧,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的混乱。

但如果船东订购美国建造的船舶则可豁免,这分明就是针对中国造船业,再明显不过了。

第二阶段则瞄准液化天然气运输,将对使用外国船舶向美国运输液化天然气实施限制,3年后开始实施。

这哪里是“航运政策”?分明是逼着全球船队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而李嘉诚出售的43个港口中,最致命的正是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条承担全球6%海运贸易量的黄金水道,是中国与拉美贸易的核心通道,每年有超过2000艘中国商船穿行于此,难怪特朗普刚上台,就大喊要收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

美国通过贝莱德财团拿下港口控制权,无异于在中国商船的必经之路上架起“收费站”。更危险的是,港口运营涉及船舶动态、货物信息等数据,若被美方掌握,随时可能成为制裁中国的“情报武器”。

在交易刚曝光时,香港《大公报》便痛批这是“跪低美国、见利忘义”,看来是骂得一点没错。

很明显,这次美国的算盘又打得震天响,他们看准了中国航运业的“阿喀琉斯之踵”,尽管中国造船业占据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国际航线关键节点仍受制于人。2024年,中国商船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货运量占比达21%,而美国只需在运河两端抬高收费或拖延检查,就能让中国外贸企业成本激增、交货延期。

这招“卡脖子”与芯片制裁如出一辙,都是利用技术或地理优势实施打击。更阴险的是,美方通过意大利航运巨头、新加坡主权基金等“白手套”层层嵌套,既规避了“中美直接对抗”的舆论风险,又让反击难度倍增。

中国并非毫无准备,当美国在巴拿马布局时,中国已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等地构建替代节点,中欧班列更开辟了陆路运输新通道。2024年上海港完成智能化改造后,装卸效率提升30%,宁波舟山港年吞吐量连续14年全球第一。这些努力虽不能完全抵消运河被控的风险,但至少让美国无法“一招毙命”。

而且,中国远洋集团已启动对李嘉诚所售港口的风险评估,多家国企正筹备回购战略资产。

港口不只是货物中转站,更是大国角力的战略要塞。当特朗普政府叫嚣“夺回巴拿马运河”时,他们真正争夺的是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权。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每一步,都可能踩中地缘政治的地雷。

就像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李嘉诚,即便套现190亿美元优化了负债表,却因低估国家安全的红线,最终落得市值蒸发、舆论唾弃的下场。

在民族复兴的时代浪潮里,国家利益高于商业逻辑才是硬道理,任何试图“骑墙”的商业算计,终将被拍碎在礁石上。

往此种种,都暴露了某些国家霸权主义的真相,而中国要做的,不仅是守住港口,更是用更开放的胸襟、更创新的技术,为世界贸易开辟一条不被霸权左右的新航路。

1 阅读:234

不在特别

简介:这里有你想了解的数码、科技、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