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9年曹叡去世,齐王曹芳继位,这是曹魏自曹丕后的第三位皇帝,国号正始,该年为正始元年,由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受命辅政,司马懿晋升太傅;由此,开始了司马懿与曹爽长达十年的明争暗斗,整个十年间,天下风云莫测、士大夫无奈选择站队、人人自危、朝堂上危机四伏、波诡云谲。
在公元249年(正始10年)正月,司马懿、司马师父子等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司马懿升任相国,受封安平郡公,此后司马氏开始独揽朝政,皇权极度弱化、皇帝成为了傀儡,而曹爽被夷灭三族、其派系的文人也被大肆屠杀,为后续司马氏篡位打下了基础,至此,司马氏篡位已显露端倪。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儒家思想强化中央集权,强调尊卑有序、忠孝仁义,而儒家历来主张“君臣父子”等级秩序。但到了汉末,先有董卓专权、后有曹魏逼汉禅让,诸侯割据纷纷称帝的情况下,直接破坏了这种大汉建立起来的儒家信仰。而司马懿又开始走上了曹魏的老路,一时间儒家信仰再遭破坏。
逐渐的到了曹魏后期,司马懿与曹爽十年争权,作为统治集团基础的文人们,又陷入了站队危机,一旦站错队伍,败则夷灭三族、身败名裂,朝堂已成了最危险的政治漩涡。而一旦入仕,则又不得不选择立场,故几乎所有文人都陷入了朝不保夕的危险境地。
而儒家思想又已经没落,以前的忠君思想早已没了土壤,当时的文人们失去了方向,没了信仰,他们变得朝不保夕、命悬一线、失落痛苦等各种情绪交织。在这种背景下,整个文人阶层都在寻找出路以及新的治世方略,于是魏晋时期开始了贯穿整个正始年间的“思想大论战”。同时,在寻找方向的大论战的同时,也出现了纷纷隐居避祸、或者整日酗酒、服食五石散、逃避入仕等等的怪现象,这就形成了魏晋时期最著名的“清谈和服食五石散”的风气。
此外,在辩论、清谈的同时,文人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间接的形成了文化的繁荣,也给后世留下一些不朽之作。
而经过这场大辩论,文人们也终于找到了新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影响了整个魏晋时期社会风气的“玄学”,她以老子、庄子等道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部分儒家思想的哲学理论。从此,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玄学一统天下”的时代诞生了,而这个时代,也造就了文人们个个荒诞不经、蔑视礼法、清谈成风,比如后期的江左八达等等。甚至,连东晋风流宰相谢安出山前,一直隐居东山也均是受此风气的影响,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也几乎是有代表性的避世之举。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正始年间方才出现了竹林七贤的登场。而竹林七贤就处于这个动荡的期间,以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为代表,先有七贤之称。因常聚集于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县)竹林中,喝酒、弹琴、打铁、清谈,时人称之为七贤,后与竹林合称,称为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蔑视礼法、抗拒入仕、荒诞放荡却又才学过人。但在嵇康被司马昭杀害后,最终解体,纷纷入朝从政。
而其中,七贤中借酗酒而避世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刘伶,这个名字在当今的酒水行业仍旧非常有名,现在市场上还有一款酒就叫刘伶醉,但实际上,当时的刘伶也是“竹林七贤”之一,安徽人,有“醉侯”之称。也曾短暂入朝为官,但因倡导“无为而治”,被当权者直接罢官轰走。但实际上,刘伶可不仅仅是一个醉鬼,还是个文学大家,流传至今的作品还有《酒德颂》、《北芒客舍诗》。其与阮籍一样,不过是借酒麻醉自己、以及借酒丑化自己以避世,酒不过是其在乱世中远离政治漩涡的手段而已。
据晋书记载,免职后的刘伶嗜酒如命、常带着酒驾鹿车出游,并让随从扛着铁锹跟随,出门前就告诉随从说,要是路上喝醉死了就地挖坑把他给埋了。而这就是刘伶的典故之一,也因此形成了一句成语“鹿车荷锸”。
而整日酗酒的刘伶,完美的靠喝酒躲过了政治漩涡,一生再没出仕,活到了80岁,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