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增产,有人退出!聚酯行业产业江湖从来就故事不断。
随着中国聚酯产业链的高速发展,传统发达国家的老牌化工巨头为避免竞争纷纷退出产能,然与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国家的聚酯产业链却逐步建立了起来,与中国产能形成了新一轮的竞争,再战江湖进入2.0版本。

2025年全球聚酯产业链呈现两极分化:日本三菱化学等老牌企业全面退出PTA生产,其设备平均寿命超20年,难以应对环保升级与成本压力;而土耳其、越南、印尼等国则加速扩产。土耳其SASA的150万吨PTA装置投产后,月产能达12万吨,直接冲击中韩出口市场(2023年土耳其PTA进口量160万吨,中韩占比85%)。东南亚国家复制中国模式,从代工向全产业链延伸,越南PTA进口量2024年同比激增31%。这一轮的迁徙背后,是成本与技术博弈的结果:发达国家单吨PTA生产成本较中国高约200美元,而新兴国家凭借低人力成本与政策红利,吸引外资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

中国聚酯产业链已进入“超级产能周期”:2025年PTA新增产能870万吨,总产能达8815万吨;聚酯产量预计突破8100万吨。但需求增速仅5%-7%,导致加工费持续承压,PTA加工费从2023年的450元/吨跌至325元/吨。全球市场则呈现结构性分化:高端需求激增:运动户外面料年需求增长23%,带动再生锦纶等特种材料溢价超行业均价2倍;低端产能厮杀:印度、墨西哥等国对中国聚酯产品发起27起反倾销调查,迫使出口利润率压缩至3%以下;区域替代加速:中东通过炼化一体化项目(如沙特吉赞PX装置)争夺亚洲市场份额,中国PX进口依存度从59%降至21.4%。

2025年国际油价受OPEC+增产压制,布伦特原油跌破70美元/桶,炼化企业利润分化:上游承压:中国石油等资源型企业利润收缩,但海油工程凭借深海开采技术维持竞争力;中游突围:恒力石化通过炼化一体化将PTA成本降低18%,毛利率稳定在12%;下游分化:涤纶长丝因产能过剩价格周跌1.2%,而EVA光伏胶膜料因技术壁垒逆势上涨1.2%。煤化工与轻烃路线成为破局关键:宝丰能源煤制烯烃成本较油基路线低30%,卫星化学乙烷裂解装置毛利率超25%。
中国企业出海:从“产品输出”到“产能落地”面对贸易壁垒,中国头部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产能转移:桐昆股份在马来西亚建设50万吨聚酯装置,规避印度20%关税;技术输出:恒逸石化向文莱二期项目导入短流程PTA工艺,能耗降低15%;资源掌控:荣盛石化联合沙特阿美建设原油-化工一体化基地,锁定低成本原料。这种“以投资换市场”策略初见成效:2024年中国PTA出口量增长31%,占全球贸易量比重升至45%。

行业竞争正从“吨位扩张”转向“价值深耕”:低碳技术:仪征化纤300万吨PTA项目碳排强度下降40%,获欧盟碳关税豁免;智能化升级:新凤鸣5G智能工厂将人工成本降低50%,故障响应时间缩短70%;材料创新:台华新材研发的生物基尼龙56,强度较传统产品提升30%,拿下耐克、北面等国际订单。据预测,2030年全球再生聚酯需求将达2500万吨,中国若能抢占30%份额,可新增千亿级市场空间。
这场全球洗牌远未终结,但中国聚酯产业已从“规模制胜”迈向“技术+绿色”双轮驱动。可以说未来十年,谁掌握低碳技术与高端材料,谁就能重新定义聚酯江湖。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