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懒的诗人:一生只写一首诗,一首诗只有两句,至今人人会背!

友鸿阅览趣事 2024-12-16 06:16:54

说到写出过“人人都会背”的诗句的诗人,大家恐怕两只手就能数完了,而且,名字估计也能说出来,毕竟,写出来的诗句能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诗人本人肯定也很知名。

可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诗人,他的名字你不一定听说过,但他写的诗,你肯定听过。

一个籍籍无名又只写过一首诗的诗人,他写出来的诗句到底是什么?又为何“懒”到只写一首诗呢?

1.升迁困难屡失机缘

看过以宋朝为背景的电视剧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文人墨客那是数不胜数,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文人要想名垂千古,得付出多大的努力。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史上最懒诗人”苏麟就出生于宋朝,只不过资料中对他的记载不多,只提到他姓甚名谁,至于他的身世背景,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个谜。

不过,苏麟只是在作诗上比较“懒”,可在仕途上,他还真不懒。

在唐朝以前,甚至在唐朝前期,朝堂上大部分官员基本上都是世家大族出身,只有非常少一部分的人是靠着他人推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九品中正制”。

可能有人会问了,科举制度不是隋朝建立的吗,怎么到了唐朝还是世家大族把持朝政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唐太宗李世民了,要知道,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说到底其实少不了他身边的世家大族的支持。

比较有名的像是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因为有“从龙之功”,在李世民临朝的时候就是权臣了,等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更是在朝堂上一手遮天。

科举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就连女皇武则天都难以在这样的朝堂上培植自己的势力,因为朝堂上几乎一大半都是世家的人,更别说几位宰相自己都是世家的掌权者。

自武则天掌权以后,她下令改革科举制度,无论是世家公子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能参加科举考试,通过科举考试,便可以入仕做官。

而且,随着科举考试的权威性逐渐增强,在朝堂上,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官员对自己的出身会。

与此同时,因为家族原因,没有经过科举考试就受封荫官的官员则会以自己未曾参加科举考试为耻。

在科举考试之中,一般又以进士科为重,虽然说其他科也可能当官,但是进士科是难度最大并且招纳人数最多的。

说到这里,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苏麟当时能当上官有多么不容易了。

也正因如此,尽管苏麟一开始只是被封为了一个小小的巡检,他仍然十分认真。

性格正直善良的苏麟对百姓负责,对同僚也很热心,因为工作原因他常常外出,相比同期入仕的其他人,苏麟总是显得格外的忙碌。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好几年,同僚基本上都高升了,只剩下苏麟自己还在当巡检。

有人给苏麟出主意,让他去找他的上司范仲淹,当时的范仲淹,那可是出了名的惜才爱才,要是知道了苏麟的处境,那肯定会帮他的。

这下有主意了,可苏麟转头又陷入了新的苦恼。

巧妙暗示解困境

苏麟倒不是不想求助范仲淹,可这会,范仲淹自己都还忙得很呢!

此时范仲淹正担任杭州知州,而且,范仲淹还是才从宰相的位置上退下来的。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了。

当时的北宋刚刚打了败仗,虽然没割地,但却赔了不少款,就算北宋时国库充盈,但这么赔下去,多富裕的国库都要败光了。

于是,以范仲淹为首的革新派开始支持颁布新政,并进行改革。

宋仁宗意识到改革已经是大势所推,于是提拔了范仲淹、欧阳修等革新派,以他们的策略推行新政,史称“庆历新政”。

范仲淹的新政第一条就是澄清吏治,当然,这也跟他本人惜才爱才的性格有关,在招揽人才方面,范仲淹可谓是费尽了心思。

要知道,当时北宋的官员制度可以说是非常混乱了,在朝做官的,一个官几个人一起当,不在朝等待入仕的,一个岗位有几十上百人在排队。

就拿老师这个职位来举例子,比如语文老师这个职位,学校安排只需要给一个班上课,但是上课的时候一下子进来了好几个老师,他们自己讲自己的,学生完全听不懂。

而且与此同时,外面还有几十个老师在等着给学生上课。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官场,根本就没办法提政绩的问题了,想到这里,北宋能打败仗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范仲淹等革新派的改革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也触犯了很多朝中势力的利益,再加上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导致新政难以继续,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

后来,范仲淹自请离京,先后辗转了几个地方做知州,杭州就是他的第三站。

这要是一般人,新政失败后,至少应该沮丧不安,或者颓废一段时间,范仲淹其实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强烈的挫败感。

尽管如此,范仲淹仍然没有忘记提拔手下的官员,基本上只要工作做到位的,或者是政绩好的,范仲淹都会给予帮助。

可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范仲淹每次提拔下属时总是会忽略掉经常出差的苏麟。

毕竟范仲淹也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一个不经常见面的下属,恐怕连范仲淹自己都忘记还有这号人了,估计在他眼里,苏麟跟透明人没什么区别了。

所以,苏麟哪怕表现得再好,范仲淹其实也是很难注意到的。

面对这样的境遇,苏麟并没有选择抱怨和放弃,而是决定主动出击,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

苏麟深知,自己并非文学大家,没什么名气,在科举中也未获得前三甲,朝廷那边很难找到愿意提拔自己的贵人。

但范仲淹不一样,对于苏麟来说,只有抱住了范仲淹这条“大腿”,自己的升迁才有希望。

于是,他精心构思了一首只有两句的诗,借此向范仲淹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和诉求。

当然,主要还是为了暗示范仲淹:您该给我升职啦!

两句诗换来的仕途

苏麟写的这两句诗其实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是不是非常熟悉呢?

不过,我们的“史上最懒诗人”可是一点都没有辜负他的这个称号,因为他这首诗只有两句,而且连名字都十分随意,就叫《断句》。

这两句诗表面上看似在描绘自然景象,实则寓意深远。

前半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是,别人跟范仲淹离得近,便先升迁了,而苏麟自己则因为没能与范仲淹经常见面,所以就失去了机会。

后半句“向阳花木易为春”则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得到重用,以便在官场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收到诗的范仲淹拿起来一读,立刻就明白了苏麟的意思。

作为苏麟的上司,范仲淹非常了解苏麟的才华和品行,不过平时很少有机会在一起,所以才造成了误会,导致苏麟未能得到应有的提拔和重用。

很快,范仲淹开始留意适合苏麟的职位,并在合适的时机向朝廷推荐了苏麟。

最终,在范仲淹的提携下,苏麟得以登上更高的政治舞台,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写完这两句诗之后,苏麟就仿佛人间蒸发一般,再也没有在诗坛露过头了。

有人或许会说他是“江郎才尽”,两句诗用完了所有的才气,但对于苏麟来说,他已经达到了他自己的目标,写诗恐怕终归不是他所愿。

虽然苏麟后来并未在文学上取得显赫的成就,但他却凭借这两句诗而名垂青史。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渴望和对机遇的把握,更展现了他积极向上、勇于追求的精神风貌。

就连我们现在求人办事都经常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不过,关于苏麟的仕途后续如何,历史上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记载。

其实从苏麟的人生经历我们就可以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机遇和平台往往比个人的努力更为重要。

然而,机遇并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而是需要我们去主动寻找、去努力争取,就像苏麟一样,或许有的时候,我们就只差那么一点勇气。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尽人事,听天命,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和挑战,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如今,这两句诗不仅成为了苏麟的传世之作,更成为了当代人追求机遇、把握人生的座右铭,而苏麟这位“史上最懒的诗人”,也将因为他的两句诗而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



0 阅读:135

友鸿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