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年9-10月,西东德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二战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柏林。
1948年柏林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区仍由美英法三国占领,但整个柏林市均在东德境内。西柏林离联邦德国约177公里,有铁路、公路、水路和空中走廊相连,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开放。西方国家利用西柏林特殊的地理位置,不断地对民主德国和东欧国家进行渗透。西柏林成为东西冷战的 “ 前哨城 ” 。
背景介绍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加剧,东西方在柏林问题上的冲突不断加重。联邦德国想用原子武器武装军队,民主德国宣称要统一柏林,苏美双方态度强硬。
总述围绕西柏林地位问题苏美之间发生的第二次冲突事件。从1958年10月拉开序幕到1961年10月赫鲁晓夫取消签订的最后期限而基本结束,历时三年。
过程序幕1958年10月27日,民主德国领导人乌布利希提出西方国家没有权力留在柏林。
1958 年11月10日,赫鲁晓夫宣布苏联准备把至当时仍由苏联机构执行的管理柏林的职权移交给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于27号正式照会英、法、美三国,建议“把西柏林变成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 ”,并给予西方三国在 6 个月期限协议相关事宜。西方国家反应十分强烈,艾森豪威尔毫不退让,形势一度紧张,出现新的 “ 柏林危机 ” 。东西方为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开展一系列频繁外交活动,但举步维艰。
关键立场西方国家:维持柏林现状、不承认东德政府、坚持统一后的德国加入北约等。
苏联:德国统一并实行中立化,在此基础上签订对德合约。
四国首脑会议东西方四国首脑会议在克服了许多矛盾和分歧的状况下才得以确定举行。苏联积极主张举行首脑会议,以解决包括德国问题在内的重大国际问题;美国则持保守态度,认为应先达成解决某些实质性问题的协议;英国持积极态度;法国不愿看美国人的眼色行事,单独积极对苏洽谈。但由于西方国家没有制定统一政策及东西国家之间的尖锐分歧,首脑会议迟迟没有召开,东西方普遍质疑其是否能解决实质问题。
各国协议会议召开日期为1960年5月16日,但会议召开前期,美苏之间爆出了U-2间谍飞机事件,直接导致了会议的流产。
柏林墙赫鲁晓夫于1961年6月重新就柏林问题发布强硬声明,并为此采取一系列措施:暂停实施裁军计划,增加国防预算,召集高级军事顾问会议,任命新的驻德司令,但得到新上任的肯尼迪政府针锋相对的回复。肯尼迪决定追加国防费用,加强驻德美军的作战能力,改善其战略地位,特别是增加导弹力量。英法对美国的政策给予坚决支持。
结束美苏双方剑拔弩张。此时出现了东德人进入西柏林的高潮,局面紧张加剧。8月13日,民主德国部队封锁西柏林四周并沿边界拉起170公里的铁丝网,筑起3.6米高的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西方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双方都加紧备战活动,进行军事演习。但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同时双方都在寻求外交途径缓解紧张局势。9月21日,美苏外长举行会谈,10月17日,赫鲁晓夫放弃对德和约签订的最后期限,标志第二次柏林危机基本结束。
主要影响第二次柏林危机确立了德国的分裂局面。美苏不仅承认双方无力按照自己的意愿解决德国问题,也意识到双方均无法忽视对方的意愿,从而形成了双方均能接受的处理危机的游戏规则。这也是冷战中美苏双方的自我克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