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虽然起于布衣,但是却能够秉承拯救黎民于水火的伟大使命,斩白蛇,率领众多有才之将,灭掉秦项,奠定了大汉的伟大基业。
自建立汉朝之后,后世对刘邦多怀以赞美之心。特别是在汉魏时期,政权不断更迭,汉朝天子、大臣均以刘邦作为治国的榜样,希望后世可以多加效仿,像刘邦那样建功立业,造福后代。
在西汉时期,政权基本上在汉文帝时期逐渐趋于稳定,而汉文帝又推崇用文治的方式,来实现政治的兴盛,因而在汉文帝的周围就聚集了一批贤良方正之人。
而这些聚集在汉文帝身边的人,多为朝廷要臣,他们背负的使命是要辅助汉文帝,以达到朝政的兴旺,因此,汉高皇帝刘邦成为他们眼中需要效仿的对象。
认为刘邦在秦朝灭亡之际能够与诸公将一起起义,虽然才力并不占优势,但是刘邦仍然能够在建立汉朝之后,对汉朝功臣的封赏之德进行赞赏,割地进行封赏。
认为这是一位有德能的天子应该具备的胸怀,当时,贾谊任博士,他有义务和责任向汉文帝提出前代君主治国之策,以此加以借鉴。
而西汉的开创者刘邦的政绩,无疑是当时最应该被汉文帝借鉴吸取的。因而以此来劝诫当时的皇帝汉文帝,希望汉文帝能够取刘邦身上的优点,加以发扬,成为自己治国的良策。当时,在朝廷中能够与贾谊相抗衡的晁错,也是希望能够借鉴前代,来使自己的朝代兴旺。
因而,晁错便积极总结古代圣王治世和秦朝覆亡的历史经验教训,并且以政治家深刻的洞察力和匡正时弊的满腔热情,将其视角敏锐地投向事关国计民生、政权安危的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并通过分析论证,不失时机地提出切实可行的主张和具体措施,他的一些措施对现实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以刘邦招揽贤才作为自己的辅翼为例,认为这是贤明君主应该能够做到的事情,而汉文帝若想成为一代贤主,功绩流芳于后世,就要向刘邦学习。
晁错说道:“臣窃闻古之贤主,莫不求贤以为辅翼……臣窃观上世之传,若高皇帝之建功业。”正因为在刘邦周围围绕了一大批这样的贤良之才,为刘邦出谋划策,因而才成就了西汉初期的伟大功业。
贾谊和晁错都是汉文帝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但又是出色的政治家,因此,他们有责任向皇帝推荐前朝的治国良方,来壮大自己的王朝。而刘邦共同地成为他们心中的值得汉文帝效仿的对象,可见在当时,刘邦在当局的朝廷中是值得称赞和学习的。
汉武帝时期的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为了反对汉武帝所推行政治改革,在其著作《淮南子•论训》篇中论及刘邦没有因循前代的制度,是在天下存亡的危急时候,敢于变革,奋勇起义,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为百姓请命,才取得最终的胜利。
刘安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史学家。在他的著作中对前代的政治有深刻的研究,知道关系王朝的兴亡是要有正确且及时的改革,而汉武帝推行新的改革制度,并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因此提出异议,希望能学习刘邦,因时而议。
到了汉成帝时,由于其生活荒淫,导致朝政荒芜。这些文人在当时他们所处的朝代,都为朝廷的官员,因此能够从政治立场出发,吸取刘邦可以用来借鉴之处,以辅佐朝政。
并且,刘邦作为西汉王朝的开创者,对西汉王朝的影响极其深远。因而,在这一阶段,对于刘邦形象的接受多为赞美,以期发扬刘邦的事迹,来兴旺自己的王朝。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