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为何将六大名著变成了四大名著?被删掉的是哪两本?

老徐聊汽车 2021-05-27 11:58:21

引言

韩愈在《进学解》中讲到,“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我们无论是做什么选择和决定的时候,都要广泛地搜罗资料,仔细对比思考,最终做出决定的时候,才能够去掉不好的选项,选出一个最优解。无论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这样的做法都是最合适的。

每一个名词的解释,每一次决定,都是反复考量、修改后最终定下来的。贾岛为了诗句中的一个字辗转反侧,深夜推敲,才有了后来惊艳众人的诗句。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细致认真的态度是普遍存在的。

四大名著,这个名词应该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有一段时间,是存在六大名著的,后来删去了两本才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版本。

少为人知的六大名著

如今,大家越来越重视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的知识,还十分注重扩展阅读。尤其是现在在提倡形成终身学习的氛围,大家都纷纷想办法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其中,阅读是最受欢迎也最容易被人们实行的方法。

谈起阅读的书目,就不得不提到四大名著。从我们开始读书起,就一直被要求阅读这四本书。即使你没有看完过全本的著作,你肯定也看到过他们的影视改编作品。老版的《西游记》陪伴着许多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假期。

与现在广为人知的四大名著比较来,六大名著十分的不显眼。很多人都不知道曾经有过六大名著,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导致它不为人知。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民众重视并且有条件学习的时候,是在义务教育普及以后。那个时候,六大名著已经不存在,被删掉了两本。于是,大部分的人一开始接触到的删除后的版本,根本没有接触过六大名著,也就对他们没有印象了。

同时,人们对于知识的接收渠道较为狭窄,一般人们在选择读物的时候,会直接挑选那些名作。至于作品背后的称号,作者的详细事迹并不怎么关注。因为大部分人只是进行略读,不会关注著作背后的故事。这也就导致被删掉的两本书背后的故事少为人知。

最后,四大名著的确立也是经过各种专家、组织反复讨论,最终做出来的决定。之所以在浩瀚的书海中选取了这四本书,说明它们确实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可以傲立于历史长河的滚滚书海中。一经确立后,便进行了广泛地宣传,那么曾经存在过的版本便被抛弃了。

四大名著的最终定型凝聚了各方面的心血,我们现在所接收到的信息,都是先辈精心打磨后呈现出来的精品。

被删掉的两本

优秀的古籍、图书众多,如果让大家去猜测删掉的书是哪本的话,相信大家的范围会十分的广泛,很难锁定目标。但肯定有人能够关注到这两本书,一本是《聊斋志异》,另一本是《儒林外史》。对文学或者历史稍微感兴趣的朋友,肯定对这两本书不陌生。

相比较起来,大家可能对《聊斋志异》更加的熟悉。即使你没有看过原著,也一定看过由这本书改编出来的电视剧,被各个单元的故事吸引、动情。这本书里的故事主角不是人,而是各种妖魔鬼怪。

如果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本书有点恐怖,其实并不是如此。主角是妖魔鬼怪,讲的却是人的故事。美好的感情、真挚的情谊、贪婪的人性,种种世间万象都在此书中呈现,刻画出当时的社会,让人仿佛真切地感受到那些美好与黑暗。

这本书并不是讲述一个从头到尾连贯的故事,它由许许多多的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的情节不同,所想表达的感情也不相同。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身影,纾解自己的感情。

同《聊斋》一样,《儒林》也是讲述不同人的故事。借这些人完全不相同的出身、经历来描述当时的社会,表达作者对当时学而优则仕的制度的不满与批判。这本书的故事主角都是人,背景均发生于成书的当下。作者既直接又隐晦地发表自己的政治看法,感情真切。

两本书均是清代的作品,那个时候正值王朝的没落时期,社会较为动荡,文学百花齐放的时代曾经存在过,盛世的美好景象也留存于记载中。饱读诗书的文人们,了解到了那些幸福的过去岁月,眼望的却是满目疮痍。因此有感而发,借他人的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成就了这些世代流传的著作。

即使这两本作品被删去,但它们仍是十分优秀的书籍,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只不过因为它们在当时选取四大名著时稍微有些不合适被删去了,但这并不是对它们品质的否定。

删去原因复杂

浩瀚文海中,选出六本名著作为代表已十分的艰难。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考量,无法统一评价,而四大名著的成型也是进行了各种取舍,删去《聊斋》和《儒林》背后的原因众多。

四大名著的成型其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选取的书目范围也是在不断地调整。在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因为文化的普及程度不同,民众的接受程度差异,充当四大名著作用的书籍各不相同。

建国后我们所广泛提到的四大名著,其实是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的简称。也就是说,在选取的过程中,筛去了不符合长篇小说条件的书籍。最终,《聊斋》和《儒林》被删去,和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感情色彩有关,和时代背景有关,和想表达的思想情感有关。

建国后,百废待兴,思想上的落后,精神上的麻木,种种问题急需解决,而教育、读书刚好能够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从而逐渐改善整个社会的风貌,形成良好的风气。在选取四大名著这种对民众的思想影响程度巨大且深远的书目的时候,考虑的就要十分的全面。书目本身的情感价值要正向积极,或是引导人们自强不息,或是引导人们反抗邪恶,要起到激励的作用。

同时,这样的书目应该满足老少皆宜的要求。有些晦涩难懂,或者表达的感情十分婉转的书目,需要人们有一定的经历之后再去阅读,才能够逐渐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受众较窄。而被删去的这两本书就有这样的特点。

同时,书目所表现的价值导向也必须有广泛的普适性,通俗来说就是适用于每一个人、每个时代,永不过时。这样的要求十分的严苛,符合这些要求的书目并不多。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最终删去了《聊斋》和《儒林》,四大名著的书目确立。

结语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喜欢阅读电子书,因为便捷、快速、通俗,且又有爽感。很少有人能够坚持继续读名著、读纸质书,反反复复阅读同一本名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其实在闲暇时光,捧一本纸质名著品读,读的是书中的故事,也是真挚的情谊,更是流淌的岁月、阅历的增长。

虽然《聊斋》和《儒林》被删去,无缘四大名著的名号,但是这两本书仍旧十分出色。其实,我们拥有浩如烟海的名著,优秀的作品并不缺乏,少的一直是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它们的人。希望大家能有时间读一本名著,度悠长岁月。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