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夏天7月头几天,古月满心欢喜地踏上了旅程,可谁成想,这次出游竟成了他一生的终结。
旅行路上,他突然觉得胸口不舒服,一检查才知道是得了严重的大面积急性心梗。
大家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但很遗憾,没能救回来,他就这么走了,终年68岁。
三天后,广州市殡仪馆的白云厅举行了一场追悼会,他女儿难过地轻触着他的遗照。这场追悼会吸引了超过三百名广州当地的居民,他们都是自发前来吊唁的。
他活着的时候讲过:“我这辈子就专攻演毛主席,铁了心要把关于毛主席的100部电影都给演全咯!”
但是,所有这些梦想都离得太远了,好像永远都实现不了。
他能变得有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毛主席的缘故。
【一、被叶剑英亲自点名】
古月出生于1937年12月,他小时候是在孤儿院里度过的。从小没有父母,他在孤儿院里一点点长大。
1949年的时候,人民解放军打下了桂林,把他从那个孤儿院里头带了出来。从那以后啊,他就没了别的家,部队就成了他真正的归宿。
在军营里头,他一直从事着宣传相关的事儿,压根儿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声名大噪。
1978年,他的生活轨迹迎来了大转变,这一转变的关键人物,乃是赫赫有名的叶剑英元帅。
那年秋天,叶剑英在桌前仔细翻看着那二十多张照片,挑来挑去,看了一遍又一遍。有时候他会满意地点点头,有时候又会不满意地摇摇头。
其实,他是在物色能够饰演毛泽东的特定角色人选。
他选择自己动手干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为了贴合大家的想法和需求。
这时候,毛主席已经离开大家两年了,可大家心里还是一直记着他,都盼着能在电影里再看到他。
为了这个目的,中央政府做出了决定,要拍一部讲述毛泽东故事的电影。
拿定主意后,中央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物色特别像历史人物的演员。
在这二十多张相片里头,也包含了古月的照片。
说实话,古月这次选角压根儿没打算参与。是有关部门的人在发选角通知时,一眼就相中了他,接着就叫他拍了化妆照发过去。
叶剑英接过古月的照片,开始仔细地看了又看,反复琢磨。
耿飚负责推荐人选时,瞧见叶剑英那神情,便掏出了相关资料,开始介绍:“这位是云南军区政宣部文化科的领头人,名字是古月……”
叶剑英微微颔首,拿起红笔在那上面圈了一下,接着说道:“对,确实挺像的,非常相似!”
听到叶帅的意见后,耿飚仔细瞧了瞧古月的照片,然后点头支持叶帅的观点。
结果是这样的,古月意外地被挑中了,他要扮演毛泽东这个角色。
叶剑英对自己的判断力非常有把握,他曾对几位心存疑虑的同志这样讲:“我在领导人身旁服务了好多年,清楚记得领导人的模样。只要这小伙子肯下功夫学习,一定能出色地扮演好领导人角色!”
叶帅给了古月一个肯定的点头,这成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拐点。至于以后的路怎么走,还得看他自己如何去拼搏奋斗。
【二、为学习毛主席几乎癫狂】
能被叶剑英元帅亲自挑选来饰演毛主席,这可是个一炮而红的大好机会。但对古月而言,红不红其实没那么重要,最关键的是要把毛主席这个角色演好,绝对不能对不起叶帅的信任和广大观众的期待。
这个压力,真的挺大,绝非轻轻松松就能应对的那种。
为了演好毛主席这个角色,古月一接到任务就拼尽全力去准备。他深知这个任务的重要性,所以不敢有丝毫懈怠。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古月就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研究中。他刻苦钻研,深入了解毛主席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以及时代背景,力求在表演中能够准确把握角色的精髓。古月不断琢磨、反复练习,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演技。他用心去感受毛主席的情感世界,努力让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符合角色的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古月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只为能够在舞台上完美地呈现出毛主席的风采。
刚到八一电影厂没多久,他就从单位里获取了一些关于毛主席的资料,有视频、照片、名言还有一些相关介绍。
另外,他自己动手去搜集电影厂之外的资料,确保一切都准备得妥妥当当,不出差错。
跟着毛主席的言行举止,古月认真记录,短短数月间,他就攒下了厚厚的笔记,字数多达十几万。
在那一页纸上,他写下了自己的感悟:“拍摄前的准备才是真功夫!”
对于现在这些年轻偶像来说,这简直就是提升演技的一记警钟,得扎实练好基本功,别再整天就想着靠念数字来混日子了。
古月不光模仿毛主席的言行举止,他还努力走进主席的内心世界。为此,他翻开了主席曾经读过的一些书籍,试着去理解主席的思想情感。
经过了好长一阵子的筹备,他总算是盼到了动手干的时候。
1981年的时候,有个电影厂动手开拍了《西安事变》这部电影,古月呢,他在里头挑大梁,演的是毛泽东这个角色。
不过,他头一回尝试拍摄,结果却搞砸了。
他并非科班出身,演戏这块儿没啥经验,所以在镜头前就老觉得不自在。
导演成荫起初还挺能忍,但到后来耐心就耗尽了,他直接火了,说:“你这长相是咋回事儿啊?”
任何人听到那句话,心里都会特别难过,古月也不例外。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而是接受了导演的建议,反思了自己在表演上的短板。
最后他意识到,得学起毛主席那套湖南腔调来才行。
他其实是在湖北出生的,后来在广西长大,所以压根就不会说湖南话。
他跑到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冲求学,跟那儿的村民们一块儿吃饭、睡觉,还一起下田干活。
过了一个多月,他终于有了新进展,能讲一口带湖南口音的方言了。
这次经历让他有了个大转变,著名导演李前宽看到后,直夸他表现非凡,赞赏有加。
1988年的时候,古月演了部电影叫《开国大典》,结果特别火。因为这片子,他还拿了第13届百花奖的最佳男演员奖,这下子在圈里可是出了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后来,他就一直担当起饰演毛主席的任务,还许下了一个承诺:无论如何都要出演100部包含毛主席形象的电影。
不过,他干这行已经27年了,演到第84个角色时,突然一切都停了。
2005年那会儿,他演的电影《风起云涌》跟大家见面了。到了7月2号,他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电影成了他人生旅途的终结之作。
大家给他献上了一幅长达6米长的悼念横幅,上面这样写道:“跟着共产党走,活着受人尊敬,离世也留美名;以毛泽东为榜样,生来荣耀加身,去世同样荣光。”
【结语:】
古月走得特别急,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
对他家里人而言,这就像天塌了一样,没了至亲和依靠;对那些喜欢他的观众朋友来说,以后很可能再也看不到“毛主席”这个角色了。
没错,由于他演得太传神,好多人都把他当成了活生生的毛主席。但他总是谦逊地说:“毛主席是大家心里的,我不过是演了演毛主席这个角色罢了!”
他离世后,广州有好多市民,大概几百人,自己主动跑去吊唁,这其实就是对他这一辈子演戏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