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表里,三才互应

醉卉看情感文案 2025-03-26 14:20:39

探寻《黄帝内经》中的生命智慧——听陈明丰道长的道家文化解读之笔记

在古老的华夏大地,医学的智慧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人们追求健康的道路。其中,《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著至教论”篇章,蕴含着深邃的医学哲理,犹如一座神秘的医学宝库,等待着后人去探寻、领悟。

故事始于黄帝与雷公的一场对话。黄帝端坐于明堂之上,目光中透着对医学真谛的探寻。他向雷公开口问道:“你懂得医学的道理吗?”雷公的回答坦诚而谦逊,他诵读医书却难以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虽能粗浅领会,却在分析辨别、深入了解以及阐发应用上存在诸多困惑。他深知自己的知识有限,仅能治疗一般官吏的病,面对侯王之疾则力有不逮。怀着对医学更高境界的渴望,雷公恳请黄帝传授关于树立天之度数、合四时阴阳、测日月星辰之光等方面的知识,期望能让这些精确的道理得以发扬,上通神农,造福后世。

黄帝欣然应允,他强调医学的真谛在于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互应和的道理。医学并非孤立的存在,必须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知人事,三才皆备,如此方能长久流传,成为教导群众、消除疑惑的宝贵遗产。雷公听闻,急切地请求黄帝将这些道理传授给他,以便背诵和理解。

黄帝提及《阴阳传》一书,引出了三阳之气的论述。三阳之气主护卫人体之表,以适应天气变化。若人之上下经脉循行失其常度,内外之邪相合便会引发疾病。当三阳之气合并而至,阳气过盛,疾病来势迅猛,犯于上则发为头癫部疾病,犯于下则发为大小便失禁的漏病。这种病变化无常,外无气色可察,内无征象预期,不符合一般发病规律,诊断时难以分辨病变的属上属下。

雷公深感自己在治疗此类疾病时鲜少治愈,满心疑惑地请求黄帝详尽解释。黄帝进一步阐述,三阳是极盛之阳,若三阳之气积并而至,会引发惊病,病起迅如疾风,至猛如霹雳,九窍皆闭,咽干喉塞。若并于阴,则为盛阳之气内薄于脏,病上下无常,迫于下则发为肠澼;若三阳之气直冲心膈,使人坐卧不安。

雷公面对这些深奥的道理,感到迷茫不解,请求黄帝再解精微。黄帝指出,受老师传授若不知与至道相合,反而会产生疑惑。他举例说明,如肾气将绝时,患者终日心中惋惋不安,欲静处不欲外出,更不欲频繁的人事往来。

“著至教论”通过黄帝与雷公的对话,揭示了医学的深奥与复杂。它强调了医学与天地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对人体阴阳变化的深刻洞察。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古人对医学的探索精神令人钦佩。他们深知医学不仅仅是治疗疾病的技艺,更是一种对生命奥秘的追寻,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对于现代医学而言,“著至教论”所蕴含的哲理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医学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技术和药物的进步,还需要对生命的整体认知和对自然的尊重。只有像古人那样,深入探究人体的奥秘,把握阴阳变化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疾病,守护人类的健康。让我们在传承古代医学智慧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让医学的光芒更加闪耀,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0 阅读:4

醉卉看情感文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