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头将军”陈中柱:头颅被敌人割下,妻子勇闯日军大营讨了回来

鼠博士文史 2023-02-07 02:16:12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人民为了抗击外敌,保卫家园曾涌现无数先烈,而这当中就有这样一位英雄,35岁战死沙场,死后被日军砍下头颅成了“断头将军”。

当地百姓心疼他马革裹尸却落得如此下场,自发拆下自家门板打成棺木将其下葬,他就是曾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国民党将领-陈中柱。

陈中柱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因为父亲早亡家境贫寒,没读几年书便开始为生计奔波。后江湖灾荒,为了生存陈中柱与四弟陈才刚辗转到了上海滩讨生活,四弟年纪小,便进了纱厂做童工,陈中柱则去做售票员赚钱。

在陈中柱21岁那年为了支援抗日活动辞职返乡,协助国民党开展工作。之后陈中柱辗转求学,编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的陈中柱到江苏省政府侯职深受赏识。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全面爆发,他积极投入抗日救国运动,组织当地学生和群众成立战地服务队,为抗日战争提供支持,之后被认命为国民党战地特种团第三纵队少将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但陈中柱率领部队参加的台儿庄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自此,陈中柱的名字开始被人记住。

01 一致对外,不将枪口对向自己人

1938年底,陈中柱作为国民党游击队纵队少将司令,带领部队向总司令处转移,转移途中却被同党将领韩德勤拦截,韩德勤参军并不为了保家卫国,所以他消极抗战,对于积极抗日的李明扬颇有微词,处处为难。

见陈中柱到来韩德勤有心拉拢,却不想遭到拒绝,恼羞成怒将陈中柱及其部队扣留不让通过,这一困就是三天三夜。士兵们被困缺衣少食,只能去附近湖泊打捞鱼虾充饥,陈中柱与韩德勤多次交涉,韩德勤才答应放他通过,陈中柱也得以与李明扬汇合。

游击队内人员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纵队司令大多没有什么文化,部队也多带有匪气。于是黄埔军校毕业的陈中柱由于深得上级信任,这一信任也遭来了别人的不满,这个人就是李长江。

李长江人送外号”李大麻子“,是个十足的兵痞,他参军入伍本就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是为了扩方便自己欺压百姓,作威作福。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尽管陈中柱已经尽力回避与其接触,还是引起了李长江的不快。李长江多次拉拢陈中柱失败,便转头收了陈中柱麾下的团长为干儿子,将陈中柱的一个团拉到了自己的账下,为自己效力。

1940年6月,新四军行军路过郭村。李长江抓住机会与韩德勤狼狈为奸,准备趁李明扬不在的时间里消耗所有的抗日力量,包括陈中柱的四纵和在郭村休整的新四军。他们让陈中柱率领部队攻击新四军,希望他们两败俱伤,好坐收渔翁之利。陈中柱不愿意打内战,他认为枪口永远不该对准自己人,但是迫于军令,陈中柱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结果陈中柱的四纵刚一进入郭村,就遭到了重创,在郭村休整的新四军将领陈毅也是个非常优秀的将领,面对突袭迅速应对,马上展开进攻,一路追击至泰州城下,陈中柱战败被俘,若陈毅顾全大局,希望保留抗日战争的有生力量,一致对外,陈中柱就此沦为俘虏甚至战死沙场,真是成全了李长江的诡计。

陈中柱成为战俘后,陈毅来到他的房间探望他说:"陈司令,一笔写不出两个”陈“字,我们应该一致对外啊。"

之后两人敞开心扉,促膝长谈,陈中柱也明白了自己是被李长江、韩德勤等人算计了,感到十分愧疚。而后陈毅更是不计前嫌地释放了国民党的800俘虏,并将缴获的所有枪支尽数归还。

这一举动让陈中柱尤为震撼,陈毅的远见卓识,深明大义让其尤为敬佩。发誓绝不会再用枪朝着自己人,后来陈中柱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02 积极抗日,绝不做汉奸走狗

1941年2月,兵痞李长江突然下令,召集各纵队司令到泰州西山寺集合,并提前在西山寺周围摆好武器,迫使各纵队司令向普萨磕头盟誓,效忠李长江。并说自己就要投靠汪精卫了,他要所有纵队司令发誓跟随。

李长江知道陈中柱性格刚毅,不易屈服,所以特意为陈中柱安排了中将师长的高官,希望陈中柱识时务,安心地跟随自己投靠汪精卫。面对李长江的“好意”,陈中柱欣然接受,让李长江非常高兴,觉得自己此次拉拢非常成功,便放松了警惕。

但陈中柱最不喜卖国求荣的汉奸,遇见汉奸从来都是见一个杀一个,绝不留情。他同意向李长江投诚不过是权宜之计,为了让李长江放松警惕,方便自己日后行事。离开寺庙后,陈中柱立刻返回驻地,召集部队兵分两路连夜离开了泰州城,与李长江划清界限。

好友赵敬之得知李长江投敌,并听到陈中柱带领部队连夜撤出泰州城后急忙联系他,陈中柱表示:积极抗日,坚决不做汉奸。

李长江叛国投敌之后日本将领南部襄吉迅速占领泰州,并不断派兵扫荡附近地区,清除抗日分子。当南部襄吉知道李长江并没有成功拉拢陈中柱非常愤怒,将李长江痛骂一顿责怪他办事不利,同时发布悬赏令缉拿陈中柱及其家人。

03骁勇将军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却成了断头将军

陈中柱积极抗日又骁勇善战、治军严谨,让日军深感头疼,为了拔掉这颗钉子,1941年6月,日军兵分几路围剿苏皖地区抗日部队,对其进行大规模攻击,主要矛头就对准了陈中柱以及他的四纵队,希望将他们连根拔除。

由于敌军人数众多而且来势汹汹,战区总指挥李明扬一时没有摸清敌人的目的,不知其主攻方向是哪里,也就没有及时通知陈中柱和他的四纵队。陈中柱也由于没有提前收到情报而遭遇了突然袭击,死伤惨重。

陈中柱万般无奈下令撤退,部队且战且退,一路退到了蚌蜒河一带,与伪军连战三天,战斗极其惨烈。一次陈中柱巡查时发现附近又出现了敌军的汽艇,正在向自己的部队逼近,而另一面的退路也被敌军卡住了。

退无可退陈中柱当即决定让卫兵杨凤高带领妻子和女儿现行转移,此时妻子王志芳已经怀有身孕,陈中柱嘱咐妻子,如果自己不能走出战场,为那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陈志,要他继承自己的遗志,保家卫国。

说完这些,陈中柱重新走上战场后,王志芳等人则躲在暗处的草垛之下,死死地捂住了女儿的嘴,直至枪声渐渐停止才在在卫兵杨凤高的掩护下,转移到了当地一个老乡家躲避。

陈中柱回到战场后,时常要拿着望远镜查看敌情,观察敌军的攻击位置,寻找突破口,然而陈中柱身材高大魁梧,拿着望远镜在战场上非常显眼,很快就被伪军发现了他的踪迹,迅速用机枪扫射了一番。陈中柱一时没有注意到突如其来的扫射,连中六枪后去世,死在了他拼搏一生的战场上,年仅35岁。

陈中柱死后,他的部队群龙无首,很快成了一盘散沙,被伪军全部歼灭,所剩无几。

敌军攻破陈中柱的驻地后冲过来清理战场,搜寻残存势力,在战场上发现了陈中柱的尸体,于是将他的头颅割掉带回去邀功,可怜陈中柱戎马一生,最后留下一具无头的尸体,丢弃在战场无人问津。

后来当地的老乡念着他一个抗日英雄勇猛善战,为了保护国家战死沙场却落此境地,拆下自己的门板做棺材,将他下葬,并插上一块写着“陈中柱将军”的木牌作为墓碑。

04 妻子勇闯伪军司令部,取回头颅将丈夫完整下葬

陈中柱的妻子王志芳得知丈夫战死沙场,却连尸体都不是完整的,一时伤心欲绝,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她要亲自去日军指挥部像南部襄吉要回丈夫的头颅!

王志芳当时已怀有7个月的身孕,众人为了她的安全纷纷劝阻。当时日军已经丧心病狂,且王志芳已被列为通缉犯,此行凶多吉少,但王志芳态度坚决,表示大家的好意她明白,但坚决要去要回丈夫的头颅。

王志芳先去丈夫的墓地,将丈夫的棺木及不完整的尸身取出放到一条小船上带着他直奔泰州去了,到达泰州以后王志芳没有盲目的直奔日军司令部,而是先到了好友谢树清家,谢树清的丈夫秦庆霖当时已经投靠日本,但因为王志芳和其妻谢树清交情颇好,所以对王志芳的到来,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假装不知。

了解陈志芳的来意后,谢树清对于好友的遭遇非常同情,送了她们母女一些衣物,还为此专门找到了南部襄吉的翻译员,送出5000礼金请其帮忙像南部襄吉说明情况,要回陈中柱的头颅。

南部襄吉听到翻译转述的话后大为震惊,不太相信一个怀着身孕的女子会有如此大的胆量,就要求王志芳亲自去司令部找他。王志芳听到这个要求没有犹豫,直接就到了南部襄吉的司令部,南部襄吉看到王志芳真的来了彻底震惊了。

王志芳刚刚走进司令部就看到角落里的棺材,直觉告诉他丈夫的头颅就在那里,她径直走向棺材准备拿回丈夫的头颅。谁知刚走出两步就被南部襄吉伸手拦住,王志芳非常生气认为南部襄吉不打算将丈夫的头颅归还,便告诉南部襄吉自己一定要拿回丈夫的头颅,如果他不肯交还,自己今天就誓死不归。

南部襄吉的内心再一次被震撼,他怎么也想不到面前这个柔弱的女子竟然如此果敢,便告诉王志芳稍后就会将头颅归还给她。

日本人对着陈中柱的头颅进行了一系列的祭拜过后,南部襄吉终于将陈中柱的头颅放回了王志芳的手中,王志芳抱着好不容易要回的丈夫的头颅离开了司令部,王志芳回到住处将丈夫的头颅与身体缝合,让丈夫入土为安。

后来王志芳顺利生下一子,遵从丈夫遗愿取名“陈志”,想让儿子以后像父亲一样奋勇杀敌,为国尽忠。其实不只是儿子陈志,连王志芳本人后来也继承了丈夫的遗志,积极投入到抗战之中,为国效力。

遗憾的是王志芳在十年动乱期间遭遇诬陷,儿子也因为家庭成分问题与高考无缘。面对重重打击,王志芳最终漂洋过海隐居澳大利亚,对自己的身世绝口不提,令人唏嘘。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