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英国人偷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亲自过问,发现竟是间谍

鼠博士文史 2023-02-07 02:09:50

1967年秋,周总理在中南海的办公桌上,看到了这样一份特别的报告:“一名英国人偷带两只老鼠出境”。从这个奇怪的报告名中,他敏锐嗅到了阴谋的气息。

仔细读完文件后,周总理表情凝重,提笔批示:“彻查老鼠事件,此事大有可为!”

几个月后,一个特殊的美国间谍团队落网,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中间竟然有两只“老鼠间谍”。

它们被伪装成宠物鼠,由一名英国学者装在行李箱中带到海关。而每只老鼠身上,其实都携带着我国西北重要的核试验数据。如果海关人员一时疏忽,让他们潜逃出国,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是如何露出马脚的?我国的海关人员又是如何机智应对,将此事反映给周总理的?

01海关人员在机场发现奇怪的事

1967年二月的一天,机场工作人员林华像往常一样检查乘客的行李物品。

这时候来了一个外国人,他手上提着一个行李箱,当林华打开行李箱时看到,行李箱里面有个宠物笼,宠物笼里面关着两只老鼠。可是这两只老鼠既不是宠物鼠,也不是实验老鼠,而是家鼠。两只老鼠长得黑不溜秋,还又脏又臭。外国人称那两只老鼠是要带回国去当宠物的。

林华凭借多年的安检经验,敏锐的直觉告诉他这两只老鼠“有猫腻”。

当时,林华肉眼看不出两只老鼠有任何问题,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不能让这两只老鼠跑了。

林华跟这个外国人说动物出境需要检疫,于是林华趁机把老鼠收了起来,还马上给领导打电话,汇报了情况,可是领导却不以为然,完全没觉得有问题,还调侃说,这个外国人是帮我们除“四害”。

林华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又打电话给公安部,很快情况传到了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那里。

杨奇清可是有多年侦查经验的老干部,解放前,他参加过五次围剿战斗,在三军保卫局担任科长时帮助受冤屈的同志平反,1941年冬,他凭借自己的侦查才能,粉碎了敌人暗杀方总部首长的阴谋。

解放后,杨奇清担任公安部副部长,1950年破获了国民党在北平的潜伏台。1955年,当时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有国民党特务蠢蠢欲动,杨奇清利用利用自己敏锐的侦查嗅觉,又一次把谋杀扼杀在摇篮中。

当侦查经验丰富的杨奇清收到消息后,他的反应与林华不谋而合,都认为这两只老鼠背后有故事。

于是这两只老鼠就被锁定为“嫌疑人”。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一般案件不是都从受害人从发锁定嫌疑人吗,这次要从“嫌疑人”出发找“被害人”,确实有点不按常理出牌。那这张牌要派谁来打呢?

杨奇清深知这件事不简单,于是他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干将张文奇来处理这件事。张文奇虽然只是个30岁的年轻人,但是他跟着杨奇清部长处理侦查案件跟很多年,可谓是久经战场的高手。

02 偷梁换柱,发现老鼠偷了我国最核心机密

张文奇接到部长的命令,火速赶到广州,对两只老鼠展开了调查,如果这两只老鼠肚子里面真的有秘密,那也得把老鼠进行解剖了才知道啊。

可是无缘无故扣押了外国人的老鼠,一方面会引起国际关系紧张,另一方面可能会打草惊蛇。

张文奇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调包的办法,于是张文奇找到了两只差不多的老鼠,让林华还给了外国人,外国人就带着被调包的老鼠出境了。

而被留下来的两只老鼠被送去解剖,解剖后的结果让大家失望了,什么都没有发现,难道真的是大家多疑了?

张文奇没有放弃,他开始从另一个方向找突破口,也就是开始查这个外国人。

很快,调查结果出来了,这个外国人是英国人,叫乔治.瓦特,是兰州一家化工厂的专家,几个月前,中国进出口公司从英国进口了一套化工设备,这套化工设备花了两千万,可是买回来却没办法用,于是,英国专家就来帮忙了。瓦特就是专家之一。

英国的专家们来到兰州化工厂帮忙已经好几个月了,设备并没有修好,可是专家们并不着急,感觉像是在拖延时间,而瓦特这次还申请去香港休假,还带了两只老鼠,张文奇再一次相信这里面有问题。

拖延时间呆在兰州能干什么呢?这次张文奇想到了西北核试验基地,想到这里,张文奇马上让人去检测那两只老鼠。

果然,经过检测老鼠身上有放射物,这些检测数据与西北核试验基地的数据一样。

真相已经出来了,两只要出境的老鼠是来偷我国核试验数据的,当然主使它们的就是那个英国人。瓦特利用专家身份来掩饰自己在西北窃取我们重要的核数据。

张文奇思考着:瓦特在西北时间很长,说不定还有其他秘密,或者还有同伙。可是没有人赃并获也不能抓人。

于是张文奇马上把调查结果汇报给杨奇清副部长,杨奇清说:“这次敌人没有把东西带出去,还会回来拿,下次回来了,就不能让他跑了。

03 断定是一次侦查我西北核工业基地的间谍事件,周总理亲自过问

果然不出所料,瓦特从香港休假回来了,瓦特回到化工厂,继续“友好”地对待周边人。而张文奇则对瓦特实施了全面的监控。

不久,瓦特就有新动作了,瓦特向外交部提出让让夫人来中国探亲。张文奇深知这次的探亲没有那么简单。瓦特夫人来华那天,瓦特请假去接夫人,张文奇也乔装打扮到了现场。

张文奇这次的跟踪又有一个发现,就是瓦特夫妇刚见面时的那一愣,让张文奇知道了瓦特夫妇其实是第一次见面,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的间谍。

张文奇接下来就对他们一家人进行跟踪,想看下这一家人究竟在卖什么药。

而就在这时,我们国家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涉外事件。外交部造反派把英国代办处烧了,两国民众发生冲突,多人受伤,两国关系异常紧张。

在这紧张的国际关系下,处理英国人的事情,就需要更加小心谨慎。经过张文奇的跟踪发现,瓦特上班不坐车,而是习惯自己骑自行车,平时还自己到处走走看看,还喜欢拍照,这些可疑行为都再一次印证了他的间谍身份。

瓦特夫人探亲结束就要回国了,瓦特也提出要去香港休假,这明显是要出逃的节奏。张文奇手头上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而且国际形势紧张,不能马上抓人。

张文奇跟杨奇清汇报了这一情况后,杨奇清指示,这次坚决不能让他们逃走,还要让他们自己露出狐狸尾巴。

于是,各部门联手,一方面派人监视住瓦特,另一方面让瓦特夫人回国,还让张文奇手下假扮成机场安检人员,在机场等候瓦特夫人。

1967年9月5日,瓦特夫人回国。

当张文奇手下检查瓦特夫人带来的行李箱时,发现了发报机和胶卷。经专家鉴定,胶卷内容是我国核工业基地的地形图,胶片还经过特殊拼接,胶片内容有核心机密资料,7张兰州军区战备地形图,还有3张兰州军用机场地形图。

张文奇把这些情况都汇报给了杨奇清部长,杨部长知道事情的严重,马上给党中央汇报情况,党中央听到汇报,大为轰动,核计划可是我国最核心的机密,险些就被两只老鼠带到外国去了。

事后,详细汇报送到了中南海周总理面前,周总理看到汇报后,马上批示:不要着急结案,此事大有可为。

张文奇深知总理的意图,没有公开案情,只是默默地把瓦特夫人放了,而瓦特却还蒙在鼓里。

04 顺藤摸瓜,破获大案,一网打尽

瓦特的行踪被监视外,瓦特的电话也被监听,有一次,瓦特接了一个长途电话,瓦特在电话里说了一句话“不是他,是许林德”,这个名字引起了张文奇的注意,这个许林德是不是瓦特的上司呢?

因为公安机关在这通电话之前抓了一个外国特务,这个特务也是在西北搜集核试验数据资料被抓。国际电话极有可能是打来询问情况的。

于是,张文奇马上对许林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许林德也是英国来的专家,许林德老家是德国,持着英国护照来中国,现在是美国人。

许林德也跟瓦特一样,平时喜欢到处看,对核工业和黄河水位都感兴趣,也爱拿着照相机到处拍摄。

查到这里还没有确凿证据,这个许林德和瓦特之间的关系还没有找到。只能按兵不动,继续监视。

没过多久,瓦特收到了从外国寄来的罐头,这个罐头正是许林德寄的,真是千里迢迢托人从国外寄罐头给瓦特,难道仅仅是关系好吗?还是有别的问题在里面。

公安人员查看了罐头,没有发现问题,因为公安人员知道这罐头没有那么简单,于是把所有 的包装以及商标都拿来仔细研究,结果真的发现了秘密。

公安人员在商标背后发现了给瓦特的命令,让瓦特自杀,还要编造一封控制中国的信件,以此来给中国制造舆论压力。

当看到许林德给的命令后,瓦特就被软禁起来,以防出现意外。

而许林德自己就开始准备出逃了,他的出逃路线也被张文奇监测到了,他打算从兰州到北京,再从北京到广州,最后从广州出境。

就在许林德以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时,其实他已经在一步步走进公安部布下的天罗地网中。

许林德带着自己从中国窃取的所有成果,坐上了到北京的航班,而这个航班就是专门为他准备的专机,这是136次到北京的夜航班。136次夜航班到北京的时间不对外公布。

不公布飞机到达时间,这样外国大使馆没办法插手这件事,大使馆就没办法把许林德身上带的东西转走。

1967年12月12日,晚上10点多,当许林德从北京机场出来时,就被我国公安机关拦下。

公安机关从许林德身上搜出了密码情报,这些情报全部都是大写字母写的,还没标点没有间隔,除了情报还有大量的胶卷,这些胶卷内容都是我国机密。

面对公安机关搜出的证据,许林德知道一切都结束了,在后续的审讯中,许林德全部招认。

真相终于大白了。原来这是美国人派出的间谍团伙,为了探出我国的核心机密,布置得周密的计划,还派出了老鼠间谍,可谓处心积虑。

好在我国不仅有许多优秀又负责的一线工作人员,还有时刻关注着国家安全的党中央领导,他们始终把祖国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就是他们的一丝不苟,没有让两只老鼠逃之夭夭,还把“老鼠窝”给端了,才有祖国现在的辉煌。

0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