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意,希腊等多国关闭了驻基辅大使馆,俄重大空袭警告来了

文墨史记 2024-11-21 16:20:54

美国宣布关闭驻基辅大使馆,随后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相继跟进。表面上看,这是出于安全考虑的外交撤离,但深究背后,每个动作都仿佛是在为局势的全面升级预热。而这一切,与俄乌冲突的骤然升级脱不开关系,而推动这次升级的,正是美国的一项决定。

近日,拜登政府做出一个重大转变——首次允许乌克兰使用美制远程导弹袭击俄罗斯本土。这标志着战争从常规的军事交锋进一步走向深水区。

乌克兰随即在19号用行动回应了这一授权,他们将美制ATACMS远程导弹投向了俄罗斯布良斯克州的一处设施。

乌克兰军方表示,这次袭击摧毁了一个弹药库,并引发了12次爆炸。但是,俄罗斯的说法则截然不同,俄方声称,6枚导弹中有5枚被成功拦截,仅一枚命中的导弹在目标区域外引发火灾,几乎没有造成实际损失。

但这场交锋的意义远超战果本身,乌克兰首次动用美制远程武器,这在地缘政治上无疑是一场试探。乌方通过这次打击,不仅测试了俄罗斯的反应,也观察着北约及其他国际社会对冲突升级的态度。

这种直接瞄准俄罗斯本土的攻击,迅速让整个局势变得紧绷。可以说,美国的授权是一个导火索,而乌克兰的袭击让这个导火索点燃了更大的危机。

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迅速作出反应,在同一天,他签署了一项法令,批准更新版的核威慑政策。这份新政策直接降低了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门槛,将核武器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新政策明确提到,如果“无核国家在有核国家支持下对俄实施侵略”,这一行为将被视为“联合攻击”,并可能触发俄罗斯的核反击权力。

此外,政策还规定,在俄罗斯本土或其盟友(如白俄罗斯)遭到常规武器严重威胁时,俄罗斯保留使用核武器的权利。通过这一政策,俄罗斯向西方国家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支持乌克兰攻击俄罗斯本土将面临严重后果。

美国的决定、乌克兰的行动,以及俄罗斯的强硬反应,几乎同时出现在同一天,这使得各国驻基辅大使馆的撤离行动显得尤为耐人寻味。美国大使馆率先宣布关闭,并提醒境内美国公民做好储备饮水、食物和药品等应对基础设施可能被攻击的准备。

随后,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也关闭了各自在基辅的大使馆,这一连串的撤离行动显示出对乌克兰安全形势的深切担忧。尽管英国和法国选择继续开放其大使馆,但也对其国民发出警告,建议他们保持警惕,避免前往危险区域。

而在欧洲之外,国际社会也开始关注这一事态的演变。法国总统马克龙在G20峰会期间专门提及了乌克兰局势,他表示,中国在避免核战争爆发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不过,这一表态也被认为是某种程度的施压,希望中国能够向俄罗斯施加影响,以缓和局势。

但问题在于,北约国家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显然并未减少,甚至直接促成了这场危机的升级。西方一方面希望通过干预压制俄罗斯的行动,另一方面又寄希望于中国扮演调解人的角色,这种复杂的博弈使得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而且,乌克兰的态度则更为直接,乌总统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未来一年内将生产数千枚导弹和无人机,以增强自身军事能力。

他表示,这些武器不仅将用于防御,更将瞄准俄罗斯的关键基础设施。这一战略显然是试图借助西方支持,在军事层面对俄罗斯形成更大的压力。

但尽管如此,这种策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德国总理明确表示,不会向乌克兰提供用于袭击俄罗斯境内的远程导弹,认为这将导致局势不可控。这表明,西方内部在对乌支持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另外,在这场危机中,朝鲜的影子也逐渐显现,据悉,朝鲜支持的部队已部署至俄罗斯边境地区,而同时,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电网设施发动了大规模攻击,造成至少7人死亡,并让乌克兰的供电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俄军的这一行动既是对乌克兰远程打击的回应,也是对其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削弱。随着冬季的临近,乌克兰的能源危机将进一步恶化,而这正是俄罗斯希望通过持续打击制造的结果。

可以说,战争进入第1000天,俄乌冲突已从一场局部战争,逐渐演变为一场涉及核威慑、国际联盟与经济制裁的全面对抗。

乌克兰试探俄罗斯底线的行为无疑加速了局势的恶化,而俄罗斯通过更新核政策划出新的红线,意在迫使西方重新评估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在这一背景下,各国驻基辅大使馆的关闭,不仅是对当前局势的回应,更是对未来可能升级风险的防范。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各方都在试图通过极限施压争取主动权。俄罗斯希望通过核威慑政策阻止西方的进一步干预,乌克兰则依赖西方支持不断扩大军事行动的范围,而美国和欧洲在如何平衡支持乌克兰与避免冲突升级之间显得举棋不定。这种复杂的博弈无疑让局势变得更加难以预测。

0 阅读:85

文墨史记

简介:军事智库分享,提供深度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