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50届众议院选举投票结束,结果让日本新首相石破茂大为失望:执政联盟不仅没有赢得过半数席位,反而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石破茂才刚刚上台,便在此关键时刻和中国签署了一项重要的本币互换协议,这个举动似乎让他在国内外都陷入了夹缝之中。
美国不满他的外交姿态,甚至在背后施压,而国内的选民也因为多年的经济问题和自民党丑闻,对执政联盟的信任降到冰点。
石破茂的首相之路,走得并不轻松,在今年10月1日才刚刚当选的他,9日便决定解散众议院,以最快的速度推向新的选举。他的迅速决策让人措手不及,同时也背负了巨大的风险:民意的走向是否支持自民党?他是否能够借助此次选举巩固自己的地位?
事实证明,风险太大了,这次选举中,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未能取得233个席位的过半数席位。自民党仅获得191席,公明党则是24席,完全不及在野党的合力。立宪民主党、维新会等在野党迅速壮大,反映出选民对当前执政联盟的不满。
而这种不满其实早有征兆,石破茂所在的自民党在日本政坛的地位曾不可动摇,连续多年在众议院取得压倒性优势。
但是,近年来,这一政党内部丑闻频发,尤其是牵涉政界和财界的“黑金”丑闻,使得自民党在民众中的形象一落千丈。选举前的民调显示,自民党在民众中的支持率已显著下滑,甚至有超过2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希望自民党下台。
再加上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自民党和石破茂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在石破茂解散众议院的决定下,部分民众更是质疑政府是试图借此回避黑金丑闻,而非真心解决问题。
这场选举成了对自民党的民意“清算”,许多选民希望看到“黑金”问题被彻底处理、政治更加透明,但现实中的执政联盟却显得无所作为。
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问题更是压得政府喘不过气来。自民党在与公明党的联合执政中,无法有效遏制物价飙升和日元贬值问题,日本在全球经济中的排名从第三降到第四,被德国超越。
石破茂上台后的解散众议院,表面上是快速巩固政权的策略,但实际上这更像是一个仓促的政治赌博。他希望借选举重获民意支持,但选民似乎不买账,经济压力让他们对现状愈加不满。
高昂的生活成本、不断增加的税负、对经济政策的无力感,种种因素都促使民众在选票上表达了他们的抗议。作为国家经济和财政的核心,日元汇率的持续下跌导致物价不断攀升,日本政府却受制于庞大的国债,难以提升利率以遏制贬值趋势,整个经济问题似乎成了死结。
而在石破茂与国内经济压力周旋的同时,美国的压力又迎面而来,美国对日本的外交政策早有期待,尤其是在应对中国方面。
美方在选举前已对日本施加了巨大压力,希望日本对华芯片出口采取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众所周知,中国近年来在半导体领域不断加大投资和研发,美国一再试图联合日本和荷兰,遏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
在此情况下,日本虽已作出一定的出口限制,但依然未达到美国要求的全面限制。因此,美国直接向日本发出威胁,如果石破茂政府不能落实芯片限制政策,就将面临制裁。
美方的强硬态度不仅显示出其对中国发展的担忧,更是对日本外交政策的直接干预。但是,日本对华贸易关系密切,尤其在半导体行业上依赖中国市场,这让石破茂政府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
因为,作为一个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日本在对华贸易方面的选择至关重要。据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显示,仅今年8月,日本对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出口增长就高达61.6%,显示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日本的许多企业因此在美日两国的利益之间摇摆不定。对日本来说,中国不仅是其重要的出口市场,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赖。
如果遵循美国的芯片限制要求,日本半导体行业将直接失去这一市场,导致经济受损。更重要的是,中国也在加强反制,限制出口对日本芯片产业至关重要的半导体原材料,如镓和锗。这些材料的出口限制让日本深受其困,难以轻易舍弃中国市场。
在这样的压力下,石破茂选择了一个大胆的举动——签署中日本币互换协议。这份协议的内容包括中日之间2000亿元人民币和34000亿日元的互换,协议为期三年。这一协议表明,石破茂在面对美国的高压时,试图在中日关系上寻求经济上的稳定。
这个协议在日本国内也有其支持者,许多人认为通过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有助于日本平衡国内市场和汇率的压力。虽然石破茂在选举中遭遇挫败,但这项协议显示出他在处理中日关系上的实际考量。
不过,石破茂签署这项协议的举动似乎也激怒了美国。作为盟友,美国一贯要求日本配合其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尤其在经济领域,但石破茂的选择无疑让美方不满。
美国当前正值大选,拜登政府急于在11月前落实对中国的技术限制政策,并希望日本全力配合,将此作为其“印太战略”的重要部分。
在这种背景下,石破茂的不顺从令美国感到不安。美国的压力或将进一步加大,这让石破茂在内外压力下的首相之位显得更加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