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要冲行业第一?

潘堂 2025-04-11 04:05:19
文|潘永堂

今天的拿地排名,就是明天的销售排名。

连续3年拿地额“数一数二”,22年~24年拿地总量更是“勇超”行业一哥保利,2025年一季度更是百亿地王不断,拿地金额又是行业第一……

中海,这是要冲行业第一吗?

Part 1 离第一的差距,仅123亿!

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挑战第一。

但中海挑战第一是够格的。

曾经过去,中海一直是“千年老二”的存在。第三方数据显示,2007年之前,中海地产的销售规模就仅次于万科,位列老二。

而2007年之后,中海接连被绿地、保利、恒大、碧桂园等超越,多年沦为“”老七老六”。直到2017年中海迎来颜建国时代,之后连续5年,中海拿地开启“年年千亿”的节奏,2017年957亿,2018年1085亿,2019年1134亿,2020年1318亿,2021年1650亿。

而对比之前2013年到2016年,中海每年拿地都低于500亿。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终于在中海在2024年,再次回归地产“老二”宝座!

2023年第三,2024年第二,而且2024年中海第二的行业曝光度,远远超过第一的保利!

其一,2024年保利销售3230亿,而中海销售3107亿,等于说中海与保利的差距仅仅只有123亿。

两个都是超3000亿量级的选手,但差距只有123亿,只有3%的微弱差距!

显然,只要中海稍微用力,或者保利稍微打个盹,从微弱缺口看,中海是有机会、有可能超越保利,成为新的地产一哥的。

当然如果看权益销售额,中海24年2889.43亿,保利只有2545亿,显然,中海其实已是妥妥的行业第一。而且远超保利344亿,差距有点大!

其二,中海的增长势头高于保利。

比如2024年中海销售增速和势头远远领先于保利的增长势头。

2024年百强销售总额同比降31%,10强房企销售额平均下滑超20%,而作为行业一哥的保利销售也是相比23年下滑23.5%。但对比之下,中海24年销售竟然逆势正向增长0.3%,是TOP10房企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企业。

其三、中海单城单盘的影响力,正在超越保利。

比如

北京中海以439亿连续5年是销冠;

上海中海24年更是以704亿独占鳌头,位居上海第一;

深圳中海同样以267亿位居行业第一;

广州也是实现200亿销售,位居第三。

一个房企,在四个一线城市,三个第一,一个第三,中海2024年成为“”一线城市地产之王”,这也证明了中海在中国顶级城市高权益占比深耕策略“事半功倍、立竿见影、成效显著”。

不仅如此,中海更是拿下全国单盘年度销售记录,比如中海上海建国东路项目更是单项目拿下387亿的全国最高单盘年度销售记录。

指标

2024年数据

行业地位

合约销售额

3106.9亿元(同比+0.3%)

TOP10中唯一正增长

权益销售额

2857.5亿

行业第一

一线城市占比

61%(北京/上海/深圳销冠)

京沪深市场占有率第一

单盘表现

上海建国东路项目387亿元

全国单盘年销售额纪录

Part 2 看态度总裁表态十五五,继续做大做强

2024年,中海晋级为行业第二,而且离第一仅仅只有123亿,3%的微弱差距。

那么2025年乃至2026~2030年,中海的追求,中海对做行业第一是什么态度和展望了?

客观的说,做事高调做企低调的中海并没有“表态”冲击第一的信号。

但事实上,从十五五战略,从掌舵人对中海下个5年战略的“企图心”,从中海具体拿地的强度和势头……我们也可以推测,当下老二的中海,实际是有想做老大的“迹象、态度和行为”。

“看表态,看目标,看行动”,中海挑战第一的可能性,大概率是存在的!

其一,看目标。

2024年业绩会,中海总裁张智超表示:中海已经在开始展开十五五战略的准备,下个五年(2026年~2030年)中海针对住宅开发产业将继续做大做强,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保持全国市占率领先。在主流城市核心城市保持领先,持续在盈利、规模、盈利水平方面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显然十五五规划和目标都显示出当下已是老二的中海,依旧不满足于当前的行业地位,而是有进一步冲击行业第一的进取心。

其二,看表态。

中海都已经3100亿,已经行业老二了,而且行业蛋糕还在下行,这样背景下,中海十五五还要继续做大做强,听上去有点信口开河。

但中海是理性研判,中海对此有过分析,即中海未来还有继续做大的空间。

总裁张智超对比过欧美成熟房地产市场后表示:“美国和英国TOP3住宅开发商的市占率可达到22%~23%水平,目前中国TOP3市占率还不到10%,所以未来中海的市占率还会有很大提升空间。”

老潘算了一下,中海布局的4(一线城市)+14(强二线城市)城市的房地产销售规模在5.5万亿~6万亿左右,未来做到8%市占率,都能实现了4800亿的销售额!

其三,看行动。

无论是十四五,还是2025年收官之年,还是十五五,老潘看到中海这个10年是中海重回老二且赢在行业终局的关键十年。

正如行政总裁张智超所说:“中海一直坚持一个判断,即在十四五期间,中海判断这五年决定了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 20 年竞争的基本格局。”

事实上,如同从2017年之后中海连续5年拿地超1000亿的持续加仓,从当初行业第六进入到2024年的第二,而且即使在行业下行期的22年~24年,中海依旧拿地总额超越保利,拿地总量第一……整体都说明,中海抓住了十四五的战略机遇期甚至逆势反弹期,一旦2025年能有机会登上行业第一的宝座,那么,中海的“十四五”战略是可以交出一个圆满且超精彩的答卷。

毕竟行业自21年掉头向下,整个行业从18万亿到9万亿,在行业腰斩下行期,中海如果能从行业老六逆势晋级为行业第一,中海是值得骄傲的。

Part 3 看行动:拿地最猛的房企

2021年到2025年,是行业下行的5年。

尤其2024年行业下行到9.7万亿,众多业内人士判断2025年预计还会下跌到8.5万亿到9万亿左右。

这也意味着从21年到25年是个“单向下行”的市场,而且是行业蛋糕和房价下跌的5年。

在这样一个下行市场,头部房企往往面临“成也拿地,败也拿地”。

其一,早期21年高位海量拿地,往往意味着后续几年连续亏损,需要3年多时间消化。其二,市场下行,消费者信心不足,也导致去化率骤降,从过去70%到30%,库存也在增加。

在这样两大背景下,中海如何弯道超车,如何从老六进入老二?核心还是

“以增量优存量、以拿好地促总量优化”。

而在21年到25年这一轮“以增量优存量”破局上,我们看到中海有了挑战保利第一的破局机会,总结下来,中海在新增土储上有2点领先。

一则是总量投资领先,更容易催生更大销售;

二则高能级城市面粉够多够好,更容易高去化。

其一,总量中海拿地领先。

比如2022年到2025年(一季度)间,保利权益拿地金额分别是

873亿,1125亿、583亿、121,拿地总投资是2702亿。

对比之下,中海分别是751亿、1101亿,697亿,273亿,总拿地金额是2822亿。

这其中中海近2年最为凶猛。

比如2024年中海权益拿地金额行业第一,25年一季度拿地再次行业第一,对比之下保利在24年拿地收缩厉害,相对中海拿地更谨慎一些。比如23年保利拿地1359亿,103宗,而24年拿地仅583亿,37宗,收缩60%以上。

其二,土储结构,中海城市能级更高。

对比之下,在2021年之前保利在三四线投资占比相对较高,而中海自2017年开始就提出回归主流城市主流地段的定位。

比如2021年保利投资重点还依旧在三四线,占比高达49.3%,直到2022年保利在加大了一二线拿地力度和占比。

对比之下,中海不仅仅是聚焦一二线,而是聚焦“流速、去化”确定性更强的一线城市拿地。

比如2023年中海一线城市新增货值占比达 60%,而2024年四个一线城市权益购地金额占比约73.5%!比如中海在北京,从2023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拿地超640亿,种瓜得瓜,最终北京单城占有率连续三年冠军。

应该说,在行业下行和筑底调整期,这2年一线城市及重点二线城市修复情况,止跌回暖情况显著好于三四线城市。

对比之下,保利在一二、三四线均有布局,会导致某些低能级城市销售下行,而中海在一线城市前瞻重仓布局拿地,甚至超百亿拿地,最终收获了这2年一线城市率先复苏回暖的城市红利,最终也带来中海2024年的业绩爆发和TOP10唯一一个正增长的房企!

2025年开局一季度,中海与保利拿地又形成两个画风。

即保利继续相对谨慎拿地,中海继续重仓一线城市高强度超过2倍于保利大手笔拿地。

比如2025年中海再次重仓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拿地金额273亿更是位居行业第一,对比之下,保利一季度还相对谨慎,权益拿地金额为121亿。

事实上,2025年高能级城市开盘去化率显著在提升,比如2025年29个重点城市3月平均开盘去化率为45%,而大多三四线城市去化率继续在30%甚至更低水平。

2025年中海拿地会加大力度吗?

对此,业绩会中海地产行政总裁张智超表示:“中海地产2025年投资将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继续保持行业领先的投资强度,强聚焦一线和部分强二线城市。”

显然,哪怕24年中海拿地第一,但2025年将是中海的拿地进取年,2025年中海拿地金额大概率将超过24年。

事实上,25年一季度拿地273亿,而24年中海全年才拿地697亿,等于说中海25年一个季度就占了去年全年40%的比重。

Part 4 行业第一,中海在乎吗?

销售第一,行业第一,中海在乎吗?

事实上,中海过去多年的心头好是利润王,是利润第一。

在过去10多年公开场合,中海高层都一直强调的是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平衡,核心目标并非规模做到第几位,真正核心的是利润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中海高管还表示:“中海并不太看重年度销售业绩,相比销售额,更重要的是资产质量、负债率、毛利率、净利润率等指标。”

的确,利润始终的中海的第一诉求。

早年间,颜建国曾表示,中海对利润要求是毛利率不低于30%。但事实上,随着2021年行业下行,房价下行,中海的利润也不得已开始失守。

在这个过程中,中海开始重视“规模”的间接意义。

中海高层曾表示:“我们历来追求利润危险,不为规模而做大规模,但是在新形势下,没有规模支撑,保持利润增长和领先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也因此,颜建国表示:“未来地产行业利润率会有一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利润总额在未来5年的持续增长,中海地产的销售规模必须有比较大的提升。而要支撑规模的大幅增长,每年就必须购入大量的土地。基于此,中海需要在公开市场更加勤奋,在所在目标城市里面,以频率换概率,用更多的机会拿到符合投资标准的土地。”

小结

2025年中国楼市核心城市一季度延续止跌回暖良好趋势,但二季度却面临来访降低、销售承压和回暖持续性拷问,加上眼下关税大战开启的更激烈、更长久的经济对抗赛,最终势必让2025年楼市全年走向,充满诸多变数和不确定性。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重仓聚焦一线城市且尝到甜头的中海地产在2025年因为一线城市“更好的确定性、安全性”反而在加码拿地抢地,希望凭借“一线城市复苏市场红利+高权益高金额精准投资+ 领先的豪宅产品力红利”策略,在规模兑现、利润潜力上占据优势。而相对重仓均衡布局38个核心城市的保利,则希望通过“广域均衡的布局”和“稳健投资”维持经营的安全和规模领先。

一边是进取的老二,一面是稳健的老大

一个是稳规模,一个是求利润

当中国地产进入10强主导新时期时,老大老二,终于在2025年开启“近距离”的规模拉锯战!

保利,能否稳住第一宝座,我们也拭目以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