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一位已经过了六十岁的老奶奶来到了山东青岛的一个小村子。她穿着整齐,走在青岛乡下的路上,特别吸引大家的目光。
可老太太根本没去在意旁人投来的眼光,脚步也丝毫没放慢,因为她听说,分别了四十年的儿子,很有可能就住在这个村子里头。
张彩霞老奶奶跟着好心人的指点,走到了一个中年大叔面前。一瞧这大叔,老奶奶眼泪立马哗哗地流了下来。为啥呢?因为这四十岁的大叔跟她过世的老公施宫存长得一模一样!
一眼瞅见他长相的那一刻,张彩霞心里就笃定了,这家伙肯定是她儿子宫金成没错。
“儿啊,我跟你说啊……”
老奶奶拽着宫金成,眼泪哗哗直流,根本停不下来。可宫金成瞅着张彩霞的眼神,那叫一个冷淡。他开口说道:“我不需要娘!你坐会儿吧,我得去干活了。”话音未落,他就抄起锄头,头也不回地下地去了。
张彩霞眼泪汪汪的,还没从儿子对她的冷淡中缓过神,宫金成离去的背影又让她发了呆。他走路的那个样子,简直跟她去世的老公施宫存一模一样。
瞅见张彩霞那副伤心失落的样子,宫金成的养母不由得重重叹了口气。她比张彩霞年长个十来岁,心里明镜似的,知道宫金成的亲生父母远在台湾。只是她压根儿没想过,这么多年都过去了,张彩霞竟然还会回来找宫金成。
同为经历过战火纷飞岁月的女性,她能理解张彩霞当年的无奈,可却不知怎么开口去安慰张彩霞。
儿子心里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则,身为养母的她,实在没法硬逼着已经人到中年的儿子去和他的生母见面相认。
现在,她能向张彩霞母子讲述的,就是宫金成怎么来到自己身边,又怎样一点点长大的故事。说不定,等张彩霞听完宫金成这一路走来的经历,就能明白为啥孩子心里头不太想认她这个亲妈了。
说起来,宫金成的第一个养母叫刘翠兰,她以前是在施宫存家帮忙做事的保姆,大家常说的那种奶妈。那时候,施宫存夫妇因为工作原因得赶去台湾,可宫金成才刚出生三个月,还生着病,根本不能跟着长途跋涉。
张彩霞夫妻为了不让孩子来回折腾受苦,在听了刘翠兰那句“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绝不会让宫金成饿着”的保证后,咬咬牙,决定把宫金成留在大陆,让刘翠兰来照顾他。
哎,世事难料啊,张彩霞他们夫妻俩刚离开不久,刘翠兰就遭了大罪,生了一场重病。她硬撑了一段时间,心里明白,自己这身子骨怕是撑不了多久了。一想到自己走后,老公肯定会再娶,她心里就犯嘀咕。自家的三个孩子她倒是不担心,毕竟他们是老公的亲骨肉,可宫金成这孩子该怎么办才好呢?
所以,当刘翠兰快要不行的时候,她把宫金成交给了村里的一位大婶照顾,这位大婶,现在就成了宫金成的养母。
养母讲起往事,那时候她刚生下儿子没多久,可不幸的是,亲骨肉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就在那会儿,刘翠兰抱着孩子来找她,她和老公都觉得,这就像是老天爷看他们太难过,特意把宫金成送到他们身边来似的。
你也别埋怨刘妹子,她照顾孩子可是真下了功夫的!
养母提起,刘翠兰早先就讲过,等她不在了,丈夫肯定会再娶。她担心自己一走,没人替宫金成出头,怕宫金成受了后妈的气,还没人能帮他说话。
宫金成对他们夫妻来说,就像是自家的亲生孩子一样疼爱。但好景不长,宫金成刚到他们家不久,她丈夫就因为战乱,不幸离世了。
从那以后,她只能和还在婴儿时期的宫金成两个人相依为命。过得最不容易那会儿,她就靠给人洗衣裳赚点生活费,小宫金成整天跟在她屁股后面,真的是没过上几天舒心日子。
后来,全国迎来了解放,她就领着宫金成回到了青岛的老家。她压根儿没想过再找个伴儿,而是一心一意地务农,硬是把宫金成拉扯大了。
打从宫金成有记忆开始,他就一直跟养母在山间田里忙活,干着各种农活。这样的生活,一眨眼,竟然已经过了三十四年……
听完宫金成前半辈子的经历,张彩霞心里头也明白了,宫金成不想认她,那也是能理解的。要不是当年她和老公狠心丢下他,这孩子也不会打小就在没爹的阴影里头过日子。
现在他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却主动来认亲,这事儿搁谁那儿,都不是能轻易释怀的。
张彩霞特别能体会儿子的不情愿,毕竟她和老公施宫存也都没在亲生父母身边长大。施宫存是在孤儿院度过的童年,张彩霞呢,是被人收养的。
张彩霞在养父母家长到十九岁时,那一年,经人牵线,她碰见了已经三十岁的施宫存,他在国民党军队的船上工作。没多久,在养父母还有兄弟姐妹的祝福声中,两人就成了夫妻。
1949年2月,宫金成带着夫妻俩的满心期待来到了这个世界。那时候,施宫存已经是国民党船上的大副了。由于经常要外出执行任务,他根本没法顾得上老婆孩子。所以,施宫存找到了刘翠兰,请她来帮忙照顾张彩霞和刚出生的宫金成。
1949年3月份,施宫存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家,一脸愁容地对张彩霞讲道:“现在这仗打得挺激烈,上头传来话,要是再过阵子局势还没好转,咱们说不定得跑台湾那边去……”
那时候,张彩霞正在家坐月子呢,压根儿没往心里去这事儿。转眼俩月过去,施宫存一脸疲惫地赶了回来,冲她说:“赶紧拾掇拾掇,上头让咱明早一早坐船去台湾!”
张彩霞当时一下子傻眼了,她家宝贝儿子才三个月大,满身疹子呢。要是真带着孩子去台湾,这孩子能不能一路平安到达都是个大难题。
可要是张彩霞不跟施宫存去台湾,她自己带着孩子在大陆也没法过活。这下子,夫妻俩可真是左右为难了。
“走了还能再回来不?咱们非得去吗?”
张彩霞问施宫存的时候,他啥也没说。他就收到上面的消息,让他带上老婆孩子上船,但对于能不能回来,或者能不能不去,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他心里清楚得很,现在国内的战争局势对国民党来说可不妙,要是他们还赖着不走,那以后的日子估摸着就得东奔西跑了,没个安稳。
“大副,我们来啦,接您和嫂子回家!”
第二天一早,一小队人直接到了施宫存家门口,准备帮他家搬东西。这下子,张彩霞两口子心里乱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愁着自家孩子到底该怎么办。
就在那会儿,刘翠兰拍着胸脯跟他们保证,只要施宫存夫妇愿意留下孩子,她肯定会好好照顾娃的!
施宫存两口子心里明白,刘翠兰家里已经有三个娃了。他们雇她来做奶妈,就是因为听说刘翠兰特别会照顾孩子。
就这样,刘翠兰给了他们保证后,他们满心想着很快就能回大陆,便放心地把孩子和一笔钱交给了刘翠兰。
咱给这孩子取个大名叫宫金成,小名就叫金金好啦!
施宫存简单跟刘翠兰说了几句,就拽着张彩霞跟上接人的小队走了。他俩压根儿没想过,从那以后的好几十年,想再回青岛居然成了件难事。
甚至,有好长一段时间,他们连宫金成这个名字都不敢说出口,就怕提起这个儿子。
到了台湾后,施宫存就变成了基隆港的一名守卫,他不仅要完成守卫的任务,还得在当地舰艇学校教书。一忙起来,他经常十天半个月都不回家。
刚开始的时候,张彩霞老会问施宫存:“咱们啥时候能回大陆见见孩子啊?”
可当张彩霞听说,两岸之间的日常联系全给断了,她就没再追问了。她心里明白,眼下的情况,想回去简直是难上加难,更别说去找孩子的事了。
之后,张彩霞和施宫存在台湾接连迎来了三个宝贝女儿。这三个小家伙的到来,让施宫存一家的生活变得紧张起来。张彩霞得忙着照顾孩子们的学业和生活,整天围着她们转,结果就很少有空闲去想念留在大陆的儿子了。
可每当周围没人,张彩霞心里就会琢磨:那时候金金那么小,还病着,它究竟能不能挺过来呢?
1962年那会儿,施宫存正在舰艇上做现场教学,结果不小心被炮弹打到了眼睛。虽然被赶紧救了,但他的右眼还是瞎了,再也看不见东西。因为这个伤,施宫存只能提前退伍。
施宫存一家靠着部队给的伤残退伍补助,在台湾置办了一间小屋,就这样开启了退伍后的新生活。
张彩霞为了养家糊口,学起了种地干农活。另一边,原本专门研究舰艇无线电技术的施宫存,也转行干起了修收音机、无线电这些家电的活儿来赚钱。
后来啊,施宫存和几个朋友合伙开了家卖渔具的小店。有了这家店,施宫存一家五口人生活也渐渐有了好转。
之后,夫妻俩辛苦努力,把三个闺女都送进了大学校门。大闺女博士毕业后,跟老公一起去了美国闯荡;二闺女呢,在加拿大找到了工作;小闺女就在台湾成家立业,过上了安稳日子。
说起来,施宫存一家五口,日子过得都挺美满。但施宫存和张彩霞夫妻俩心里总有个疙瘩,他们老惦记着,留在大陆的儿子现在到底咋样了,是不是还好好的活着?
她们三姐妹在小时候,曾偷偷看到爸妈躲起来抹眼泪。
妈,您在青岛老家那边,是不是有个哥哥还有个姐姐呀?
“你咋突然问起这个来啦?!”
大女儿在美国工作时给张彩霞打了个电话,聊着聊着就提到了山东老家,还有她留在老家的哥哥姐姐。张彩霞一听,心里就开始七上八下的,她担心自己在大陆的亲人会给孩子的工作添麻烦。
不过,身在美国的女儿只轻描淡写地说,她有个同事正好是山东青岛人,最近打算回老家看看家人。要是老妈有兴趣,她可以让那位同事帮忙问问舅舅和大姨的情况。
那时候,两岸的关系没那么紧张了,张彩霞心里挺想念在老家的亲人。所以,她就把自己一直记在心里的地址和名字,都告诉了大闺女。
那时候,张彩霞压根儿没想过,还能收到青岛那边亲戚的消息。可没过多久,女儿又打电话过来说,是她的一个同事帮她找到了亲人。原来她那78岁的哥哥还活着,而且还让同事给她捎了一封家信。
张彩霞拆开哥哥从国外寄来的信后,这才晓得,原来已经七十八岁高龄的哥哥,现在膝下儿孙满堂,生活过得还挺滋润。而大姐呢,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离世了。信里头,哥哥还附上了他们一家子的合照。
张彩霞用微微发抖的手轻轻碰了碰那张全家福照片,心里明白,当兄长把信交给大姐的同事那一刻起,他就没指望自己还能回到大陆来。
他决定把照片寄给张彩霞,可能就是想让这个妹妹明白,她在大陆还有家人呢,好让她瞧瞧,家里的亲人现在都长成啥样了。
但望着这张全家福照片,张彩霞心里头的思乡情再也憋不住了。而且,她特别想知道,自家儿子究竟有没有可能还在人世,会不会那个孩子,正盼着他们能去把他找回来呢?
要是能回大陆,我们肯定回去找儿子。我这辈子啊,最对不起的就是咱娃……
施宫存眼神不太好使了,他拿起放大镜,认真瞧了瞧妻舅寄过来的照片和信,然后跟妻子聊起天来,说他心里挺对不起儿子的。
他都已经七十多岁了,到了该享福的年纪,心里却老惦记着对儿子的那份愧疚和遗憾,生怕到死都放不下。要是条件允许,他真想回去找找那个让他一直愧疚的儿子,好好弥补一番。
1987年,海峡两岸多年的隔离终于画上了句号。到了1988年,台湾那边对探亲政策松了绑。施宫存夫妇一听到这个好消息,立马就跑到有关部门去,申请回大陆看望亲人。
忙前忙后,三个月的时间嗖的一下就过去了。不过施宫存夫妇俩觉得,这三个月办手续的时间根本不算啥。只要能回到大陆,见上那分别了四十年的亲人,这几个月的来回折腾,完全值得!
也许施宫存命中注定无法再见到儿子,因为在他们刚刚通过申请,眼看就要买到回大陆的机票时,施宫存的眼睛却又不争气地出了毛病。
就在要走的前三天,施宫存在家中突然晕了过去,送去医院的路上,人就走了,终年71岁。
结果,张彩霞和她那三个孩子,原本打算回大陆探望亲人的那一天,却变成了给施宫存办丧事的日子。
“咱还是买两张票吧,我打算带上你爸一起回老家大陆看看……”
施宫存离世后不久,张彩霞下定决心,要一个人带着老公的骨灰回老家大陆。她让闺女帮忙买了两张机票,然后她就紧紧抱着老公的骨灰盒,踏上了返回大陆的航班。
张彩霞携带着丈夫的骨灰盒,就像他仍坐在身边一样,安静地等待着飞机飞过那道海峡,最终在青岛机场稳稳落地,踏上了魂牵梦绕的故乡。四十年了,再次回到这里,张彩霞感觉像是过了好几辈子。望着眼前焕然一新的家乡,她心中五味杂陈,这片土地既亲切又带着几分陌生,变化实在太大了。
还好,大哥的儿子早早在机场等着接她,这让她的回家紧张感缓解了不少。
侄儿侄女们一回大哥家,张彩霞这才晓得,原来大哥已经78岁了,早些年还中过风。现在,他全靠孩子们来照料。好在的是,大哥脑子还清醒着呢。
他瞅着多年未见的张彩霞,长叹一口气说:“你那时候一走,连个消息都没往家里捎,爹娘一直到走都在惦记你呢!”
这句话一说,张彩霞眼泪哗哗地流。她心里琢磨着,咋跟大哥还有已经过世的养父母说这事儿呢?要是早知道这一走就是四十年,她打死也不会扔下儿子和家人,跟着施宫存跑到大陆外面去。
聊完家常后,张彩霞就在大哥家里安顿了下来。她那些年轻的侄子侄女们,立马行动起来,开始四处帮她打听金金的消息。
张彩霞在青岛老虎山墓园选了个双穴墓地,打算把丈夫的骨灰安置在一个墓穴里,而另一个嘛,就是留给自己将来去世后用的。
你放心好了,一有咱儿子的消息,我立马就来跟你说!
给老伴办完丧事后,张彩霞就和侄子外甥们一块儿找起了金金,这一找,就是好长一段时间。每次满心期待地去找,结果却总是落空,慢慢地,张彩霞心里开始犯嘀咕,儿子说不定已经不在了。
说实话,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养不活的大有人在,要是还想把别人家的孩子拉扯大,那得是多么不容易啊!想想都觉得难上加难。
就在张彩霞快要放弃希望的时候,有人给他们传来消息,说在距离青岛市区大概六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个四十来岁的男人,是养母一手拉扯大的。说不定,这个人就是张彩霞一家要找的那位亲人。
张彩霞急急忙忙到了地方,一眼就认出这是她跟施宫存的孩子金金,但没想到金金并不愿意认她这个妈。
那天,宫金成扛着锄头出门后,张彩霞就眼巴巴地盼着他早点回来。可天都擦黑了,宫金成还没从田地里现身。这时候,张彩霞心里就明白了,宫金成是故意在躲着她呢!
那时候,张彩霞安慰自己道:“算了,孩子一下子接受不了也是正常的,我能懂他的感受,下次我再来看他好了……”
张彩霞留下了一笔钱,还特意跟养母说,让她转告宫金成,她和老公心里头一直觉得对不住他,特别想补偿他。她也讲了,要是宫金成心里头过不去这个坎儿,不愿意接受她,那她也完全理解,绝不会硬来逼他。
没过多久,张彩霞又去了宫金成家。这回,还是宫金成的养母出来接待她。养母跟张彩霞聊了起来:“这孩子性格太犟了,他说自己这辈子虽然有三个娘,但只认两个养母。我也劝过他,可他就是不听……”
张彩霞心里明白了宫金成养母那没说出口的意思,就是宫金成打心底里不愿认回曾经“离开”他的张彩霞。
这时,张彩霞终于懂了,她得放手了,继续纠缠的话,孩子只会嫌自己打扰了他的安宁日子。所以,她给宫金成的养母留下了一些美金,大概几百块吧,然后就离开了青岛。
后来那些年,张彩霞到过美国、加拿大,也回台湾看过,三个闺女对她都挺上心。但在张彩霞心里,最觉得对不起的还是那个孩子,一直让她放心不下。
后来,年纪大了,她决定回老家山东青岛,在海边置办了个小窝,打算在那里安享晚年。
回到青岛,她又去了一趟宫金成家。亲眼瞅瞅他们家的新模样,真是大变样了。宫金成的养母告诉她,当年她给的那笔钱,他们拿去买了台大电视,家里日子也好过多了。
宫金成愿意接受那笔钱,说明他心底里其实没那么排斥张彩霞想要补偿他的心意,只不过他心里那道坎儿,还是没能完全迈过去。
不怪他,我明白……
这次过来,张彩霞见到了宫金成,感觉他的态度稍微好了点,这对张彩霞来说,就已经很满意了。
最后,张彩霞在青岛安享晚年,离世后,也如愿以偿地和施宫存合葬在了一起。
说实话,施金成不跟亲妈相认,这事儿也能让人琢磨明白。想来在他长大的过程中,因为没亲爸亲妈在身边,他肯定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委屈。心里有怨气,这也很正常嘛。
对张彩霞而言,抛下儿子实属万般无奈。能在晚年时与儿子重逢,还给了他一笔钱,这也算是对他的一点补偿。也许,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到临终前都没能听到宫金成喊她一声妈。
其实,在台湾,好多老兵都回大陆找过亲人,张彩霞家可不是个例。而且,像张彩霞这样,找到亲人却没被认出来的,也不在少数。
举个例子,有个广西出生的台湾老兵,名叫张存根,他在临终前拜托继妻去大陆找找亲人。到了2010年,继妻真的找到了张存根那已经68岁的儿子,但让人意外的是,这儿子并不乐意认这个继母。
还有一位老兵,谢春生,他的大陆寻亲之路稍显顺畅些。谢春生1922年出生,九岁那年,他亲眼见证了日军对中国的残忍侵略。到了15岁,他瞒着母亲,悄悄地去参了军,心里就想着赶走敌人,保卫咱们的国家。
可他压根没想过,自打穿上军装那天起,家就成了回不去的地方。1948年,他跟着队伍到了广西,接着又被安排坐船去了台湾。哪怕后来两岸断了联系,谢春生心里头那个回家的念头,可是一直都没断过。
两岸通邮通航通电后,八十六岁高龄的谢春生不顾家人的反对,铁了心要回大陆,去找寻失散多年的母亲和妹妹。
2008年的时候,谢春生可算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妹妹。在妹妹的带领下,他见到了已经106岁高龄的老母亲。原来,谢母这些年一直卧病在床。
当老太太听到儿子的声音,脸上绽开了笑容。这声音,她足足盼了71年。就在见到谢春生的那晚,谢母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睛,安详离世。
尽管回家的路坎坷不易,找亲人也十分困难,但好在还是有一部分老兵成功找到了家人,心里总算是踏实了。
大家常说,世事变幻莫测,但人心深处的那份情感却是恒久不变的。所以,我们也深信,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心底里都藏着同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亲人能长久相伴,家家户户都能常乐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