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望朝摩崖石刻时经过一座桥,此桥横跨大同河,由位于大同圩旁,人们亦称为大同桥。大同桥又是大同圩内最大的一座桥梁,因此被称为大同大桥。谁给的勇气,大同河不过10米宽,桥也不过是15米的跨度何来大桥之说。站在大同大桥上望上游10米处看到一座废弃的小拱桥后才得知大同大桥的底气不是大同大桥本身,而是陪伴在大同大桥身边的小拱桥。

小拱桥才是大同大桥的精神所在,其修建工艺更有奇妙之处,更是为古代匠工的手艺带有几分敬佩之意。桥离水面最高处不过5米高,跨度也不过10,比起新修建的大同大桥跨度还要短,感慨的是建材紧缺的年代能修建如此精美之桥,有时真怀疑修建小拱桥的是鲁班的在世传人。

小巧而精致,石材不多但每一块石板搭建的恰到好处,整座桥几乎看不到一处缝隙,更难得的是没有一处缝隙是粘性极高的水泥,而是纯岩石搭建,缝隙里大部分都是有点粘性的观音土。说纯是观音土也不全对,据老人说观音土参有糯米粉。以当时的条件下,先辈能用糯米修建桥梁,不得不佩服匠工们的智慧。

小拱桥修建于何时没有记载,以肉眼观察的陈旧、自然风化程度来看不下于200年。历经过古代土司征战,剿匪战斗,也历经过洪水的洗礼,小拱桥依旧屹立不倒,足见小拱桥的生命力有多么的顽强。很多人有疑问,大同圩8公里外的南圩就有水泥厂,当时为何不用水泥建桥,疑问有点不正常,要知道那时候的南圩还没有水泥厂呢。

小拱桥的官名叫大同桥,民间还有个叫法叫做淮桥。淮桥的得名来自于方言的异音,淮的方言则是牛的意思,方言则叫牛桥。小拱桥叫牛桥,想来小拱桥的修建和起名和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或许修建小拱桥的时候桥头站着一头牛,或许匠工姓牛,亦有可能修建就是专门给牛通过,要是小拱桥只为牛修建,那人类就是沾着牛的光了。

淮桥已失去当年的光环,但它的存在却是大同圩兴衰史的见证者。古代隆安县前往万承州龙咘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隆安县跟万承,都结土州争夺地盘发兵的必经之地,其存在的历史意义强于小拱桥本身的自身价值,不过以小拱桥目前的状态,其历史价值却高于存在的价值。不同的人小拱桥的评论则不同,但其最核心的还是考究古代造桥工艺,还有美术家对于小拱桥的观赏价值。

小拱桥的桥头有几尊石鼓,原本以为几尊石鼓是小拱桥身上的某个部件,后询问得知是周边村民搬到这里来安放。这种石鼓是修房子垫木柱用,古代修房子没有硬化地面,木柱跟地面接触容易寖潮和蛀虫,石鼓垫木柱就是让木柱不跟地面直接接触,达到防虫防潮湿的效果,使得木房子的寿命更加的长久。

小拱桥目前已经禁止通行,大同大桥通车之时就注定小拱桥已完成使命,亦成为横跨于大同河上的摆设品。小拱桥目前亦称为不可移动文物,假若有个胆肥的村民将小拱桥上的一块石板卸下来,轻者可能到公安局去喝茶,重者有可能去劳动大学去学习。保护文物,你我做起,路过参观即可不可破坏,为社会留点历史财富。

大同河,严格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一条比较大的小溪,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大同村最大的一条河流,同时也是大同村的生命之泉,更难得的是常年不断流。4个月不下一滴雨的当今,大同河还有水流,而且水质干净,足见当地村民对大同河的环境保护有多么的重视。大同河里野生鱼非常多,不知大同河这里可不可以野钓。

比起右江上的几座大桥,想来大同大桥就是小鸟见大鸟,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同大桥在本村确实是一座最大的桥。疑惑的是小拱桥叫淮桥,文保登记的是桥埋拱桥,为何就不能延用老名桥埋而叫大同大桥,不起用古桥名字莫非是不想占古桥的光,或者留下桥埋是这座古桥最后的体面。看到此桥不禁感慨,原来隆安县境内还有很多的古玩意。隆安县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比起很多千年老县历史底蕴差些,但能够体现隆安县历史文化的历史古迹真不少,有时间多走走,尽多的挖掘隆安县的历史底蕴。本文是茶后文,没有多大的历史价值,看过就好,谢谢。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