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战争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的延续:
• 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是一种暴力手段,用于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国家或政治集团通过战争来推行自己的意志,比如扩大领土、维护主权、建立霸权、传播意识形态等。例如,历史上的拿破仑战争,拿破仑试图通过军事征服来建立一个庞大的法兰西帝国,将法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推广到其他地区。
2. 资源的争夺:
• 战争往往涉及对各种资源的争夺。这包括土地、人口、能源、水源等。土地意味着更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资源,人口可以提供劳动力和兵源。能源如石油、煤炭等对于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至关重要。古代的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战争,很多时候是为了争夺水草丰美的土地和人口。
3. 利益的冲突:
• 不同国家、民族、阶级、宗教团体等之间存在着利益分歧,当这些利益矛盾无法通过和平谈判、外交途径等方式解决时,就可能引发战争。经济利益是常见的冲突点,如贸易争端、海上航道控制权等。比如,在18世纪的英法战争中,两国在殖民地贸易和海上霸权上的利益冲突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4. 权力和地位的较量:
• 国家或团体之间为了争夺在地区或世界范围内的主导权、控制权而发动战争。这种权力竞争可以体现在军事优势、地缘政治优势等多个方面。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虽然没有直接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但双方通过军备竞赛、代理人战争等方式进行权力较量。)【詹父攻虢仲之战】周桓王十八年(公元前702年),虢国大夫詹父率周军于虢国(今山西平陆东北)进攻虢君虢仲的作战。十八年春,任周卿士的虢君虢仲与其大夫詹父发生矛盾。虢仲向桓王诬陷詹父。桓王认为詹父有理,遂命其率王师攻虢。虢仲兵败,逃奔虞国(今山西夏县东南)。
【虞叔攻虞公之战】周桓王十八年(公元前702年),虞公弟虞叔率军在虞都(今山西夏县东南)进攻虞公的作战。春秋初期,虞公弟虞叔得到一块美玉。虞公闻知,向其弟索要。虞叔起初未允,后恐其兄加害于己,遂献予虞公。不久,虞公又向虞叔索要宝剑。虞叔怨恨其兄贪得无厌,遂于十八年在虞都举兵攻打虞公。虞公兵败,逃往虞邑共池(今山西平陆西)。
【楚郧蒲骚之战】 周桓王十九年(公元前701年),楚大夫斗廉率军在蒲骚(今湖北应城西北)击败郧军的作战。十九年,楚武王为向东方拓展势力,命莫敖(官职)屈瑕与贰(今湖北应山南)轸(今湖北应城西)两国结盟。地处贰、轸之间的郧国(今湖北安陆境)为阻遏国势力东进,在其邑蒲骚集结兵力,准备联合随(今湖北随州)、绞(今湖北郧县西北)州(今湖北洪湖东北)蓼(今河南固始东北)之军攻楚,以破坏楚与贰、两国的盟会。屈瑕采纳斗廉的建议,率部分兵力驻于郊郢(今湖北钟祥),做好抗击五国军队的准备,另遣斗廉率精兵夜袭蒲骚,大败郧军。其余四国慑于楚军之威,不敢轻举妄动。楚遂完成与贰、轸两国结盟,将其势力推进至清发水(今郧水)流域。
【鲁郑纪攻宋之战】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700年),鲁、郑、纪联军进攻宋国(今河南东部)的作战。十九年,郑庄公去世,其长子忽继位为昭公。其弟公子突生母为宋大夫雍氏女。宋庄公谋立公子突为郑新君,遂诱捕郑权臣祭仲,迫其拥立公子突,并将滞留在宋的公子突扣押,向其索取财物。祭仲与公子突应允宋之要求。郑昭公闻讯,逃往卫国(今河南北部一带)。公子突在宋军协助下于九月归国继位,即郑厉公。宋因助其夺位有功,不断向郑索要财物。郑不堪重负,与宋反目。鲁曾进行调解,被宋拒绝。二十年冬,鲁、郑、纪联兵攻宋无功而返。
【楚攻绞之战】 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700年),楚武王率军进攻绞国(今湖北郧县西北)的作战。十九年,楚、郧交战时(参见《蒲骚之战》条),绞曾欲与郧联兵攻楚。二十年冬,楚武王领兵攻绞,驻兵于绞都南门外。绞军慑于楚军实力强大,坚守都城,拒不出战。为诱敌出城而后击之,楚莫敖(官职)屈瑕命部分士卒在城外佯作砍柴并故意不设防卫,被绞军俘获30人。次日,楚军故伎重演。绞军争相出城,追赶楚军砍柴士卒,一直追至山中。楚军随即把守住绞都北门,截断绞军进出之路,同时在山下对出城绞军进行伏击。绞军大败。绞被迫与楚订立城下之盟,楚军撤走。
【郑宋纪之战】 周桓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99年)郑、鲁、纪联军在纪国(今山东寿光南)击败宋、齐、卫、南燕联军的作战。二十年,郑、鲁、纪联兵攻宋(参见《鲁郑纪攻宋之战》条),未分胜负。二十一年,郑、鲁、纪再度攻宋。宋亦联合卫、齐及南燕发兵迎战。双方在纪国境内展开激战,宋、卫、齐、南燕联军战败。
【楚攻罗之战】周桓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99年),楚莫敖(官职)屈瑕率军进攻罗国(今湖北宜城西)的作战。周桓王二十一年,楚武王令莫敖屈瑕领兵北上进攻罗国。屈瑕此前曾连败郧、绞两国军队,故而骄傲轻敌楚军军纪涣散,渡鄢水(又称沔水,今湖北中部汉水支流潼口河)时,队形混乱且不设防,进入罗国境内,即遭到罗军及其盟国卢戎军的两面夹击,楚军大败。屈瑕在楚地荒谷(今湖北江陵东)自缢身亡。楚军诸将自囚于冶父(今湖北江陵东),听候处罚。武王自担罪责,赦免诸将。
【五国攻郑之战】周桓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98年),宋、齐、卫、蔡、陈联军进攻郑国(今河南中部)的作战。二十一年,发生了以郑国和宋国为主要交战国的纪之战,宋、卫、齐等诸侯国战败(参见《郑宋纪之战》条)。二十二年,宋庄公为雪战败之耻,联合齐、卫、蔡、陈四国发兵入郑,直趋郑都新郑。联军在焚毁新郑的渠门后,攻入城内,继而扫荡东郊并攻占牛首(今河南通许东北)。宋军撤兵时将郑国祖庙的椽木运回,作为宋都郊城卢门的椽木,以羞辱郑国。郑国惨败,标志着郑庄公创建的霸业彻底结束。
【鲁宋卫陈攻郑之战】周桓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97年),鲁、宋、卫、陈四国为帮助郑厉公恢复君位,联兵进攻郑国(今河南中部)的作战。十九年,郑公子突在宋军的协助下归国,逐走其兄昭公,即位为厉公。二十三年,厉公因不满大夫祭仲专权,暗中指使祭仲之婿雍纠袭杀祭仲,事泄,雍纠反被祭仲所杀。厉公逃蔡(今河南上蔡西南)。祭仲将逃亡在外的郑昭公迎回继位。秋,郑栎邑(今河南禹州)大夫檀伯被杀,郑厉公乘机自返栎。冬,鲁、宋、卫、陈四国之君在宋襄邑(又作侈,今安徽宿州西)相会,商定助厉公复位。随后,四国联军攻郑,遭到郑军顽强抵抗,被迫撤兵。部分宋军滞留于郑协助厉公成守栎邑。次年四月,四国联合蔡国再度发兵攻郑,仍被郑军击退。
【秦攻彭戏氏之战】周桓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97年),秦军进攻彭戏氏(今陕西华县一带)的作战。彭戏氏是春秋早期生活在今陕西东部渭水流域的一个戎人部族。二十三年冬,秦武王为扩展其势力,发兵东进攻打彭戏氏,兵至华山(又作太华山,今陕西华阴南)脚下。
【齐鲁奚之战】周庄王二年(公元前695年),齐军在奚(今山东滕州东南)击败鲁军的作战。这一年,齐与其南方邻国鲁发生边界纠纷,齐发兵南下侵入鲁东南部地区,在奚地击败鲁军。
【宋卫鲁攻邾之战】周庄王二年(公元前695年),宋与鲁、卫联兵进攻邾国(又作邹国,今山东曲阜东南)的作战。二年秋,宋庄公发兵东进与卫联兵攻邾。鲁迫于宋的压力,背弃与邾订立不久的盟约,亦发兵助宋攻邾。上司感
【鲁攻於余丘之战】周庄王五年(公元前692年)鲁公子庆发率军进攻於余丘国(今山东临沭南)的作战。於余丘国是春秋初期封建的东方小诸侯国。五年夏,鲁公子庆父奉庄公之命领兵侵入於余丘国,不久退兵。
【齐灭纪之战】周庄王七年(公元前690年),齐军攻灭纪国(今山东寿光南)的作战。春秋早期,纪国是紧邻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的小国。四年秋,齐襄公以武力吞并纪国的邢(又作骈,今山东临胸东南)、鄑(今山东昌邑西北)、郚(今山东安丘西南)3邑七年秋,齐又诱使纪侯之弟纪季将纪西北部的鄙邑(今山东淄博东北)献予齐国。次年夏,齐发兵攻纪。纪侯让位予其弟纪季后出逃。纪季以纪地降齐,纪国遂亡。
【卫惠公复位之战】周庄王六年至九年(公元前691一前688年),以齐为首的诸侯国军队为协助卫惠公归国复位进攻卫国(今河南北部一带)的作战。卫惠公为公子时,与其母合谋诬陷太子级子(亦称急子)而得立为卫君。卫惠公四年(即周庄王元年)冬,左公子泄与右公子职不满惠公当初谗杀太子的行为,共立级子弟黔牟为君,并以武力迫使惠公逃奔齐国。周庄王六年正月,齐襄公发兵西进攻卫,以助卫惠公归国复位。鲁大夫溺亦擅自领兵会同齐军攻卫。
齐、鲁两军遭到卫军的顽强抵抗,无功而返。八年冬,齐又联合鲁、宋、陈、蔡四国再度攻卫。次年夏,应邀救卫的周军未能阻止诸侯联军攻陷卫都。卫惠公得以复位。惠公将废君黔牟、大夫宁跪分别放逐到周和秦,杀左公子泄与右公子职。【楚攻随之战】周庄王七年(公元前690年),楚武王率军进攻随国(今湖北随州)的作战。春秋早期,楚国是江汉流域实力最强的国家。位于楚东北方的小国虽迫于楚之压力,屈从于楚。七年春,周庄王召见随侯,对其听命于楚的行为表示不满。三月,楚武王以惩罚随侯赴周为由,亲率楚军攻随。楚军渡过汉水,武王病卒于军中。楚令尹斗祁、莫敖屈重秘不发丧,率军继续前进,兵临随都城下。鉴于楚军实力强大,随侯自料不敌,遂向楚求和。屈重与随侯订立城下之盟后撤兵。
【楚巴攻申邓之战】周庄王九年(公元前688年),楚文王率楚、巴联军进攻申(今河南南阳北)、邓(今湖北襄樊西北)两国的作战。楚在武王统治时期,初步控制了汉水以东的清发水流域各国。文王即位伊始,将战略重心转移至汉水以北,企图打开进入中原的门户。地处中原西南部与周、郑有密切亲缘关系的申国即成为楚北向扩张的首选目标。这年冬,楚文王亲率楚军及巴(又称巴子国,今四川重庆北)军借道邓国北上攻申。鉴于楚之军事扩张行为对其周边小国构成严重的威胁,邓大夫骓甥、聃甥、养甥建议邓侯趁机袭杀楚文王以消除后患。邓侯未允。楚、巴联军击败申军,俘其大夫彭仲爽后撤兵。不久,文王又领兵攻邓,迫其归附。十一年前后,楚再度攻申,灭之为县。
【秦灭邽冀之战】周庄王九年(公元前688年),秦军攻灭邽(今甘肃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两国的作战。邽、冀是春秋时期西方戎族建立的两个政权。九年,秦武公发兵西进,攻灭邽、冀,在两地分别设置邦县和冀县。此为秦国置县之始。
【秦灭小虢之战】周庄王十年(公元前687年),秦军攻灭小虢国(今陕西宝鸡虢镇)的作战。地处关中地区的小虢国是紧邻秦都平阳(今陕西宝鸡东南)的小国。十年,秦武公发兵将其击灭,以之为邑。
【齐鲁攻成之战】周庄王十一年(公元前686年)夏,齐、鲁联军围攻成国都城(今山东宁阳北),成无力抵抗,降齐。
【齐鲁乾时之战】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齐军在乾时(时水支流,经山东桓台西北注入古济水:旱则干涸)击败鲁军的作战。十一年冬,齐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为君。齐大夫管仲等奉公子纠奔鲁;大夫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十二年春,公孙无知被齐大夫雍廪所杀。随后,齐大夫高奚等暗中遣使赴莒迎公子小白:鲁庄公则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归国,并命管仲率军把守住莒国通往齐国的道路,以阻止公子小白归国。
当管仲军与护送公子小白归国的军队发生交战时,小白被管仲射中带钩,遂佯死,得以先入齐国继位,即齐桓公。秋,鲁庄公为助公子纠争位,再度领兵攻齐。齐、鲁两军在齐都临淄以西的乾时相遇。齐军以逸待劳,大败鲁军。鲁庄公丢弃所乘战车,改乘轻车逃回。其御手秦子及车右梁子持庄公的旗帜,在道旁诱骗齐军,被俘。不久,齐大夫鲍叔牙率军至鲁,对鲁施加压力,迫使其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
【长勺之战】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鲁庄公率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击败齐军的作战。齐桓公即位之初,鲁庄公为助齐公子纠争位,率军攻齐被齐军击败(参见《齐鲁乾时之战》条)。为报复鲁攻齐之举,齐桓公不顾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劝阻,于十三年亲率大军南下攻鲁。鲁庄公决定发兵御敌。颇具胆识谋略的鲁人曹刿进见庄公,在对时局进行分析后,认为鲁国能够上下一心抗击齐国的侵略,并请求随同庄公出战。齐、鲁两军相遇于鲁东北部的长勺。
双方列阵后,齐军击鼓出击,鲁庄公亦欲按传统战法下令击鼓对进,被曹刿谏止。庄公采纳其敌疲我打的建议,暂时按兵不动直至齐军三次擂鼓,迫近鲁军阵前时,方下令击鼓进攻。齐军经连续前进,业已疲惫。而鲁军以逸待劳,士气高昂。交战不久,齐军败走。庄公急欲下令追击。曹刿恐齐军有诈,下车察看敌车辙痕迹,继而登车眺望齐军战旗,发现其辙乱旗靡,队形混乱,才建议庄公下令追击。鲁军大获全胜。此战,鲁军运用的以逸待劳、敌疲我打的战术,对后世后发制人的战略战术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
【鲁与齐宋乘丘之战】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鲁庄公率军在乘丘(今山东兖州境)击败齐、宋联军的作战。六月,齐、宋两国联兵攻鲁,侵入鲁都曲阜附近的郎(今山东曲阜附近)。鲁公子偃建议庄公发兵首先进攻战斗力较弱的宋军,他认为若击败宋军,齐军亦会不战而退。庄公未采纳其建议。公子偃遂擅自率军出曲阜南门,进击宋军。为恐吓宋军人马,鲁军以虎皮蒙在战马身上,进攻敌军。鲁庄公闻讯,恐公子偃有失,亦率主力跟进。鲁军最终在乘丘击败宋军,俘宋大夫南宫万。齐军见宋军败走,不战而退。
【楚蔡莘之战】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楚军在莘(今安徽界首北)击败蔡军的作战。十三年,息国(今河南息县西南)国君息侯娶陈国(今河南淮阳)之女息妫为妻。息妫在赴息国时途经蔡国(今河南上蔡西南)。蔡哀侯对其态度轻慢。息侯闻讯,极为愤怒,遂遣使赴楚,建议楚文王发兵佯装攻蔡,息借此向蔡求援:楚再乘机攻蔡。楚文王从之。九月,楚军北上,在蔡东北部莘地击败蔡军,俘获哀侯。
【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春秋前期,齐桓公为夺取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一度称雄中原的郑庄公逝世后,其霸业亦随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齐桓公。他重用具有改革思想的管仲等人,制定了富国强兵、尊王攘夷的图霸战略。齐根据其地近东海,土地肥沃更富渔盐之利的有利条件,在经济上施行“拥地衰征”,“通货积财”等发展农业、商业的政策,并“使民之四方”,运盐至内陆各国,换回金属,用以制造兵器同时还设立了允许犯人缴纳金属及兵器赎罪的制度政治上实行“叁其国而五其鄙,定民之后,成民之事”的政策,将国都地区,划为二十一乡(每乡二千家);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将鄙野之农民,划为五属(每属九万家),分级管理,并建立荐举及监督制度以加强统治。
军事上实行“作内政而寓军令”的政策,规定士乡国人专服兵役,世代相传,以保障拥有充足、稳定及高质量的兵源。并将士乡按轨(五家)、里(五十家)、连(二百家)乡(二千家)四级编组,军队与之合一,亦按伍、小戎、连、旅四级编组,每家出战士一人,一乡二千人为一旅,五旅组为一军,全国共三军。由于战士“世同居,少同游”,官兵彼此熟悉了解,所以“夜战其声相闻足以无乱,昼战其目相视足以相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凝聚力及战斗力。外交上实行“奉天子以令诸侯,内尊王室,外攘四夷”的政策,以适应当时王室衰微,列国互争,戎狄南侵,荆蛮北渐的局势。
桓公即位的次年(前683年)即灭谭(参见《齐灭谭之战》条),将齐西部疆域扩至济水流域。桓公五年(前681年),齐与对立的鲁国重新通好。齐桓公随后以平定宋内乱为由,召集鲁、宋、陈、蔡、邾等国之君在北杏会盟。同年,齐又以遂君未应召赴会为借口,出兵灭遂(参见《齐灭遂之战》条),完全控制了广大的济、汶地区。六年,齐攻宋时,除有陈、曹等小国参加,周王亦遣大夫率军助战(参见《齐周陈曹攻宋之战》条);七年,诸侯在鄄会盟时,与会的宋、郑、卫、陈之君均表示听命于桓公,标志着周王及实力较强的中原诸侯均已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齐国的霸权与控制范围,齐桓公曾四度发兵击退山戎、赤狄等异族军队,以援燕、救邢、存卫(参见《齐攻戎之战》《齐攻山戎之战》、《荥泽之战》、《狄攻邢之战》条)之举,使齐威望大增。周惠王于十年(前667年),惠王遣卿士召伯廖赴齐,赐封桓公为伯侯,正式确认其为诸侯领袖。此时,楚国正力图向中原发展,并连年发兵攻打附齐的郑国(参见《楚攻郑之战》条)。为此,齐桓公于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率八国联军击蔡、攻楚。
桓公发动战争的目的在于争霸,而指导思想却是注重“兼弱”与“胜一而服百”,所以虽对弱小国家无情兼并,而对中等国家则力求慎战、少战,对实力强大之国,更尽可能避免决战。因此,当诸侯联军与楚军相遇后,齐桓公仅争取使楚在名义上稍有让步,即以召陵结盟结束战争危机(参见《八国攻蔡楚之战》条)。为加强对动摇于齐、楚之间的郑国的控制,齐曾两次攻郑(参见《新城之战》、《齐攻郑之战》条)。
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桓公召集葵丘之会时,中原主要国家鲁、郑、卫、宋、许、曹及王室宰周公皆来参加。齐桓公三十七年,戎军攻周时,竟需桓公派管仲调解。至此,齐桓公的霸业达于顶峰。周襄王十年(前643年),桓公病逝,群子争立,齐国内乱。齐桓公所创霸业亦随之结束。
齐桓公依仗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通过有限的战争手段和符合实际形势的政治、外交活动谋取霸权,是其得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主要原因。通过图霸战争,齐统一了今山东北部地区,为尔后中国统一创造了条件;其联合诸侯反对戎狄的掠夺和内侵之举,有利于保卫中原先进文化免遭破坏;其多次主持会盟,相对减少了战争,增加了交流,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另外,齐桓公将经济因素纳入战略范畴之内,以外交手段寻求外力支援,以及创建军队编制与地方组织一元化的“寓兵于农”制度和具有职业兵性质的早期世兵制等,均使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和军事制度前进了一步。
【齐灭谭之战】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在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中,齐军攻灭谭国(今山东章丘西)的作战。十一年,齐公子小白因内乱逃莒(今山东莒县)时,途经谭国。谭君对其失礼。十二年,小白归国继位,即齐桓公。各国诸侯纷纷向桓公致贺。谭君对此亦未予理睬。十三年冬,齐发兵攻谭。谭君逃莒。谭亡:【齐灭遂之战】周僖王元年(公元前681年),在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中,齐军攻灭遂国(今山东肥城南)的作战。春秋早期,遂国是位于东方强国齐国西南的小诸侯国。周庄王十五年(前682年),宋国发生大夫南宫万轼君之乱。次年(即周僖王元年)春,齐桓公与宋、陈、蔡、邾四国国君在齐邑北杏(今山东东阿北)会见,商讨进一步稳定南宫万之乱后宋国的局势等事宜。遂国国君未应召赴会。夏,齐以惩罚遂君怠慢盟会为借口,发兵攻占遂都。遂亡。
【齐周陈曹攻宋之战】周僖王二年(公元前680年),在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中,齐桓公、周大夫单伯、陈宣公、曹庄公率领齐、周、陈、曹联军进攻宋国(今河南东部一带)的作战。周庄王十五年(前682年),宋国大夫南宫万弑君作乱。次年春,齐桓公召集诸侯盟会:后不久,宋桓公背盟。齐桓公遂会同陈宣公、曹庄公率三国军队攻宋。同时,桓公请求周僖王派兵助战。夏,僖王遣大夫单伯率周军会同三国军队击败宋军,进至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城郊。宋桓公被迫乞和。联军与宋媾和后撤兵。
【齐宋陈攻鲁之战】周惠王二年(公元前675年),在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中,齐、宋、陈联军进攻鲁国西部(今山东西南)的作战。周僖王四年(前678年),郑在齐、宋、卫联军进攻下被迫求和(参见《宋攻郑之战》条),与齐、鲁、宋、卫、陈、许、滑、滕之君在幽会盟不久,郑又倾向于楚,不肯朝齐。为此,齐桓公扣留郑执政大夫郑詹。郑詹由齐逃鲁。鲁虽在齐武力威慑下归附于齐,但因两国多年对抗,并不甘心就此从齐,收留了郑詹,并与尚未归附齐国的莒国(今山东莒县)交往密切。齐桓公察觉鲁有叛齐之意,遂于周惠王二年冬,联合宋、陈发兵攻打鲁西部边地,借以对鲁施加压力。
【齐攻戎之战】周惠王三年(公元前674年),在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中,齐军进攻戎人(今山东境)的作战。这年冬,以“尊王室,亲邻国,攘夷狄”为图霸口号的齐桓公为取威诸侯,定霸中原,发兵攻打生活在齐附近的戎人部族,获胜而还。【齐鲁宋攻徐之战】周惠王九年(公元前668年),在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中,齐、鲁、宋联军进攻徐国(今江苏泗洪东南)的作战。中原东部的宋、鲁等国基本上归附于齐后,齐桓公为将齐势力南推至淮泗地区,于九年秋领兵会同鲁军、宋军南下攻徐。
【齐攻卫之战】周惠王十一年(公元前666年),在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中,齐桓公率军进攻卫国(今河南北部一带)的作战。十年冬,惠王遣周卿士召伯廖赴齐,赐命齐桓公为侯伯,正式承认其诸侯首领的地位。同时,惠王命齐出兵攻卫,以惩罚卫于惠王二年发兵助周王子颓篡位的行为。十一年春,齐桓公率大军西进,攻入卫地,击败卫军。卫懿公献予齐大量财物,齐乃罢兵。【齐攻山戎之战】周惠王十四年(公元前663年),在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中,齐军进攻山戎(今河北东部、北部一带)的作战。山戎又称北戎,是中国古代戎族的一支。十三年,山戎侵燕(北燕国,都蓟,今北京)。燕求救于齐。齐桓公认为助燕抗戎是其“尊王攘夷”,图霸中原的良机,遂于十四年初,亲自领兵入燕,击退戎军,并跟踪追击,进至戎地令支(今河北迁安西)孤竹(今河北卢龙东南),对两地戎人大肆杀后撤兵。
【齐救邢之战】周惠王十六年(公元前661年),在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中,齐军援救邢国(今河北邢台),击退赤狄军的作战。春秋时期,生活在今山西长治一带的赤狄为掠夺人畜财物,经常侵扰中原北方诸国。十五年冬,赤狄发兵侵入其东北方的邢国。十六年春,齐桓公听从大夫管仲的建议,施行“攘夷”方略,发兵救邢,击退入邢之狄。
【荥泽之战】周惠王十七年(公元前660年)至十九年,在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中,狄军在荥泽(又称洞泽,今河南浚县西)击败卫军的作战。春秋中早期,活动在今山西长治一带的赤狄势力逐渐壮大。十七年十二月,赤狄发兵东进,侵入卫国(今河南北部一带)。卫懿公命大夫石祁子、甯庄子守卫都城,命大夫黄夷、孔婴齐分率前、后军与其自率中军主力迎敌。两军遇于荥泽。因卫懿公平日贪图享乐,不恤民情,致使卫军厌战,士气低落,与狄军接战后,一触即溃。懿公于逃跑途中未及去掉其战车上的旗帜,目标明显,被狄军所杀。
狄军乘胜进击沫城。石祁子等人闻悉卫军惨败,狄军迫近,遂携城中百姓连夜弃城南逃。狄军占沫后,继续南下追击,于黄河北岸再败卫军。仅有730名卫国难民在宋桓公的接应下渡过黄河。连同卫属邑共、滕之民,卫国仅存约5000人。卫公子申被拥立为戴公,暂居曹邑(今河南滑县东)。齐桓公派公子无亏率战车300乘、士3000人助戴公成守曹邑。十九年,齐桓公率齐、宋、曹、鲁四国军队筑城于楚丘(今河南滑县东),重新建立卫国。
【狄攻邢之战】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在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中,齐、宋、曹联军击退攻邢(今河北邢台)狄军的作战。周惠王十六年春,侵扰邢国的赤狄被齐军击退(参见《齐救邢之战》条)后,赤狄于十八年春再度攻邢。齐桓公联合宋桓公、曹昭公急率三国军队驰援,进入邢境时,邢人已弃城出逃。齐桓公率联军击退赤狄。六月,齐桓公迁邢都于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并率三国军队助邢筑城,并留下战车100乘、士卒1000人驻守邢国,以备狄军。
【八国攻蔡楚之战】周惠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在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中,齐、鲁、宋、卫、郑、陈许、曹联军进攻蔡国(今河南上蔡南)楚国(今湖北大部、河南南部)的作战。春秋中早期,值齐桓公致力于图霸中原时,南方强国楚国亦已攻灭申、息、邓、缯,制服蔡国,并连年攻郑,加紧向中原扩张势力。为遏制楚北进,周惠王十八年,齐桓公为救郑,邀诸侯在荦(亦称柽,今河南淮阳西)会盟。次年、后年其又与诸侯分别在贯(今山东曹县西南)和阳谷(今山东平阴西南)会盟,并将处于楚势力范围内之江(今河南正阳南)黄(今河南潢川北)两国拉拢与会,共谋攻楚。
经充分准备,二十一年春,齐桓公率八国联军进攻楚之与国。诸侯联军方及其境,蔡民溃散,遂转而攻楚。楚成王遣使质问公缘何攻楚。桓公以惩罚楚对周王室不恭回复楚使。联军至陉(今河南漯河东)时,楚将屈完率军北上迎击。联军退至召陵(今河南郾城东)。为炫耀武力,齐桓公邀请屈完与其同乘战车检阅诸侯联军。屈完委婉地表达了楚已有防备并将战斗到底的决心。齐桓公此次率诸侯联军远征,旨在以军事压力遏制楚势力北上,亦本无意与实力雄厚的楚军决战,遂在楚使承认未向周王进贡有罪的基础上,与屈完在召陵结盟后撤军。
【诸侯攻陈之战】周惠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在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中,以齐国为首的诸侯军队两度进攻陈国(今河南淮阳)的作战。二十一年,齐桓公所率诸侯联军在召陵与楚订盟后(参见《八国攻蔡楚之战》条),将经陈、郑两国班师。陈大夫辕涛涂为使陈国逃避向诸侯联军供应军需物资的义务,向齐桓公建议诸侯军队改道向东“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桓公识破辕涛涂之用意,将其扣押。秋,齐率江、黄两国攻陈讨其不忠。冬,鲁大夫叔孙戴伯率军会同齐、江、黄三国之师再度攻陈。陈被迫求和。齐桓公释放辕涛涂。诸侯联军撤走。
【新城之战】 周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54年)年在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中,齐桓公率齐、鲁、陈、卫、曹五国军队围攻郑国新城邑(今河南密县东南)的作战,二十二年,周惠王欲废黜太子郑而以少子带代之。太子郑遂求助于诸侯盟主齐桓公。秋,齐桓公召集宋、鲁陈、卫、郑、许、曹之君在卫邑首止(今河南睢县东)与太子郑会盟,确认其太子之位。惠王怒于诸侯干预王室事务,遣大夫周公宰将郑文公自首止召至周都王城(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令其逃避盟会。郑文公遂擅自离会回国。次年夏,齐桓公率五国之君领兵围攻郑西北部的新城邑。秋,觊觎中原霸权的楚成王乘机拉拢郑国,发兵攻打亲附于齐的许(今河南许昌东),以救郑,诸侯联军遂释新城之围,南下救许。楚军见救郑之目的已达,遂撤至楚北部边邑武城(今河南南阳北)。联军见楚军已退,亦罢兵回国。
【齐攻郑之战】周惠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53年),在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中,齐军进攻郑国(今河南中部)的作战。二十三年夏,齐、鲁等五国联军攻郑,后因楚攻许而撤军(参见《新城之战》条)。次年春,齐军再度攻郑。郑被迫于同年夏向齐求和。
【鲁宋鄑之战】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年),鲁庄公率军在鄑(今山东昌邑西北)击败宋军的作战。十年夏,侵鲁宋军在乘丘被鲁军击败(参见《鲁与齐宋乘丘之战》条)。十四年夏,宋闵公为雪战败之耻,发兵攻鲁。鲁庄公率军迎战,遇宋军于鲁地。鲁军不待宋军列好阵势即发起突然进攻,大败宋军
【南宫万叛宋之战】周庄王十五年(公元前682年),宋大夫南宫万在宋国(今河南东部一带)发动的叛乱。宋闵公九年(周庄王十四年),在乘丘之战中被俘的宋大夫南宫万自鲁国获释归国。次年秋,南宫万杀闵公及大夫仇牧、太宰华督,立公子游为君。闵公弟公子御说逃往宋北部毫邑(又作薄,今河南商丘北),其余公族子弟逃往宋的附庸萧国(今安徽萧县西北)。南宫万为消除后患,遣其弟南宫牛与大夫猛获围攻毫邑。十月,萧叔大心与宋公族子弟率宋北方邻国曹国(今山东定陶西北)的军队攻入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杀子游,拥立公子御说为君,即宋桓公。同年底,宋分别与陈、卫两国交涉,索回逃亡在两国的南宫万和猛获,诛杀二人。
那【郑厉公复位之战】周僖王二年(公元前680年)郑厉公率军进攻郑国(今河南中部)恢复君位的作战。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夏,郑厉公迫于大夫祭仲专权,逃往蔡国。不久,厉公返居郑栎邑(今河南禹州)同年冬及次年夏,为助厉公复位,鲁、宋等国两度发兵攻郑,均无功而返(参见《鲁宋卫陈攻郑之战》条)。周僖王二年夏,厉公率军自标邑出发,进攻郑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厉公军途经大陵时,俘获郑大夫傅瑕。傅瑕以协助厉公复位为条件请求获释。六月,傅瑕杀郑君子仪及其两子,迎厉公返新郑复位。厉公复位后不久,即以对国君不忠之罪杀傅瑕。标高主统
【楚攻蔡之战】周僖王二年(公元前680年),楚军进攻蔡都蔡(今河南上蔡西南)的作战。周庄王十三年(前684年)因蔡哀侯对息君夫人息妫无礼,文王应息侯之请发兵攻蔡,俘蔡哀侯(参见《楚蔡莘之战》条)。为报复息侯,蔡哀侯在楚文王面前盛赞息妫貌美诱使楚文王赴息,借宴饮息侯之机灭亡息国,掠走息妫。息妫至楚后,心情抑郁。周僖王二年,文王为取悦息妫,借口蔡哀侯曾诱使其灭息,发兵攻蔡。同年七月,占蔡都蔡,不久退兵。
【曲沃灭翼之战】周僖王三年(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率军攻克晋都翼城(今山西翼城西南),夺取晋国政权的作战。此前,据晋封地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叛晋的曲沃庄伯及其子武公多次领兵进攻翼城,均无功而返。三年,曲沃武公再度率军东进,攻克翼城,杀晋侯缗,尽将翼城之宝赂献僖王。次年,僖王遣卿士虢公授命武公为晋国新君,为晋武公。
【宋攻郧郑之战】周僖王三年至四年(公元前679一前678年),宋联合齐、邾两国出兵进攻国(又作小邾国,今山东滕州东),继而联合齐、卫攻打郑国(今河南中部)的作战。周僖王三年秋,宋之附庸叛宋。宋遂联合齐、邾出兵攻邪。与宋不睦的郑国趁机攻宋。次年夏,宋又联合齐、卫攻郑。秋,楚亦借口郑未及时向其通报历公复位之事而发兵攻郑,进至栎邑(今河南禹州)。处于齐、楚两大国之间的郑为避免两面受敌,决定附齐。十二月,郑厉公与齐、鲁、宋、陈、卫、许、滑、滕之君在幽会盟。曲
【楚灭邓之战】周僖王四年(公元前678年),楚军攻灭邓国(今湖北襄樊西北)的作战。春秋早期,小诸侯国邓国位于汉水中游北岸,是经江汉平原进入中原的门户,也是控制汉水、屏障楚国郢都(今湖北宜城东南,一说在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的据点,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楚在灭申、息后不久,即于僖王四年出兵将邓击灭,兼并其地。
【晋攻夷之战】周僖王四年(公元前678年),周大夫药国率晋军进攻周大夫夷诡诸封地夷的作战。晋武公据曲沃时曾率军侵夷,俘夷诡诸。后应周大夫国请求,将其释放。药国因夷诡诸未对其酬谢而怀恨在心。四年,苏国征得晋武公同意,率晋军攻夷,杀夷诡诸。
【遂抗齐之战】周僖王五年(公元前677),遂国遗民于遂城(今山东肥城南)袭歼齐成军的作战。元年,齐灭遂(参见《齐灭遂之战》条)后,留军成守。五年,遂强族因氏、颌氏、工娄氏及须遂氏不满齐人统治,以劳军为名宴请齐成军,俟齐军酒醉后,尽歼之。
【戎攻鲁之战】周惠王元年(公元前676年),戎军进攻鲁国(今山东南部)的作战。生活在今山东定陶一带的已氏戎于元年夏侵入鲁国。鲁庄公率军击败戎军并乘胜追击至济水西岸(济水,源自今河南济源王屋山。春秋时流经曹、魏、齐、鲁等国注入今莱州湾)。
【巴攻楚之战】周惠王元年至二年(公元前676一前675年),巴军进攻楚国(今湖北大部、河南南部)的作战。当初,楚武王灭权(今湖北荆门东南)置县,任命斗缗为县尹。后斗缗据权叛楚。武王遂围杀斗缗,迁权地之民于那处(今湖北荆门东南),并派大夫阎敖管理该地。周庄王九年(前688年)冬,楚与巴(今四川重庆北)联兵北上攻申(今河南南阳北)。
阎敖因污辱巴国士兵而激怒巴军。巴军遂转而攻占那处,并一度进攻楚都郢(今湖北宜城东南,一说在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城门。阎敖泅水逃回,被文王处死。周惠王元年冬,阎敖族人叛乱。巴乘机发兵攻楚。次年春,楚文王领兵迎战,在津(今湖北枝江西)败于巴军。文王率军败退回郢。掌管郢城城门的楚大夫鬻拳拒绝开启城门迎纳文王。文王遂领兵渡汉水东进,攻击黄国(今河南潢川西北),败黄军于蹭陵(今河南光山东南)。随后,楚军撤兵,至湫(今湖北钟祥北)时,文王染病。六月,文王卒。其子熊继位,为堵敖。
【周王子颓之乱】 周惠王二年至四年(公元前 675-前673年),周惠王叔父王子颓在周都王城(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发动的武装叛乱。周惠王继位后:侵夺艻国、边伯等五位大夫的住宅和田地,导致五大夫于二年秋联合周大夫苏子奉惠王叔父王子颓叛攻惠王,但未能取胜。五大夫逃往苏子的封邑温(今河南温县西)。苏子扈卫王子颓逃卫(今河南北部一带)。随后,卫联合南燕攻周,入王城,逐走惠王。同年冬,为国等人在王城拥立王子颓为周王。三年春,郑厉公调解王室纠纷,未果。夏,惠王避难于郑之栎邑(今河南禹州)。秋,惠王与厉公率郑军攻入周东南部的邬邑(今河南偃师南),继而西进侵入成周(今河南洛阳东北白马寺东),取走成周宝器。四年夏,郑厉公与虢公丑分率两国军队攻打王城。郑、虢两军分别从王城南、北门攻入城中,杀王子颓及五大夫。随后,周惠王被迎回复位。
【晋攻骊戎之战】骊戎是春秋时期生活在今山西晋城南一带的一支戎人部族。周惠王五年(公元前672年),晋发兵东进,大败骊戎,获骊姬而归。
【秦晋河阳之战】周惠王五年(公元前672年),秦军在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击败晋军的作战。秦国于周僖王五年(前677年)东迁国都至雍(今陕西凤翔东南)后,即致力于向中原地区拓展势力。但不久,秦东进的势头即受到新崛起的晋国的遏制。为此,周惠王五年秦军攻晋,败晋军于晋东南部的河阳。
【戎攻曹之战】周惠王七年(公元前670年),戎人攻曹(今山东定陶西北),助曹公子赤归国争位的作战。春秋时期,在曹西南方生活着一支戎人部族。该部族与曹所处地域相近,交往甚密。六年冬,曹庄公卒,公子羁继位。其时,戎女所生的曹公子赤在戎,未能继位。为此,七年冬,我人发兵攻曹,击败曹军,迫使羁逃往陈(今河南淮阳)。公子赤归国称君,是为曹公。【鲁攻戎之战】周惠王九年(公元前668年)春,鲁庄公率军进攻生活在今山东定陶西南一带的戎人,击败戎军。
【虢攻晋之战】周惠王九年(公元前668年),军进攻晋国(今山西一带)的作战。晋献公继位之初,曲沃庄伯及桓叔后裔诸公子骄横跋扈,势力日盛,威胁公室。献公为巩固权力,于六年用大夫士之计,离间桓庄氏族内部,唆使其自相残杀。俟两族均削弱后,再将两族迁入新筑的聚城(今山西绛县东南)居住。年冬,献公发兵團攻聚城,尽杀诸公子。九年秋,虢(今山西平陆东北)君虢公因不满晋献公诛杀公室支族的行为,发兵北上攻晋。冬,虢军再度攻晋,均无功而返。
【楚攻郑新郑之战】周惠王十一年(公元前666年),楚令尹子元率军进攻郑都新郑(今河南境)的作战。十一年秋,楚为向中原地区扩展势力,遣令尹子元率战车六百乘北上进攻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国。因郑军无备,楚军不战而进至郑都新郑之郊,继而自郭城之纯门攻入郭城,进抵逵市(郑都郭内大路上的市场)。齐桓公闻知楚军攻郑,会同鲁庄公、宋桓公率齐、鲁、宋三国军队南下救郑。子元闻讯,自料不敌,遂连夜率军南撤回国
【郑攻许之战】周惠王十二年(公元前665年),郑军进攻许国(今河南许昌东)的作战。郑庄公三十二年(前712年),郑攻占许都,将许作为附庸(参见《郑齐鲁攻许之战》条)。后,郑实力转衰,许遂生叛郑之意。周惠王十二年夏,为加强对许之控制,郑发兵攻许。
【周攻樊之战】周惠王十三年(公元前664年),周卿士虢公率军进攻樊国(今河南济源西南)的作战。十二年冬,任王室大夫的樊皮据其封地樊叛周。十三年春,惠王命卿士虢公率王师攻樊。四月,周军攻克阳邑俘樊皮。
【晋灭耿霍魏之战】 周惠王十六年(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太子申生率军攻灭耿(今山西河津东南)、霍(今山西霍县西南)、魏(今山西芮城北)三国的作战。晋献公平定内乱(参见《虢攻晋之战》条),集中权力后,积极向外扩张势力。十六年冬,晋实行二军制:上、下军分别由献公及太子申生统率。不久,献公率上军先后攻灭耿、魏两国。太子申生率下军攻灭霍国。至此,晋完全控制了汾水流域,并将其西部边界推进至黄河东岸。
【虢攻犬戎渭纳之战】周惠王十七年(公元前660年),虢军在渭汭(渭水入黄河处,今陕西华阴东北一带)地区进攻犬戎的作战。犬戎是中国古代戎族的一支,亦称畎夷、昆夷等。春秋时,其游牧于泾渭流域一带。十七年春,虢国(今山西平陆东北)为遏制大戎的势力东进,发兵西进,在渭汭一带击败犬戎。呈
【晋攻狄稷桑之战】周惠王十七年(公元前660年),晋太子申生率军在稷桑击败东山皋落氏狄的作战。晋将其西部疆域扩展至黄河东岸后(参见《晋灭耿霍魏之战》条),即转向南进。十七年冬,献公命太子申生领兵进攻生活在今山西垣曲东南一带的东山皋落氏狄,在稷桑击败狄军。
【楚连续攻郑之战】周惠王十八年至二十年(公元前659年一前657年),楚军连续进攻郑国(今河南中部)的作战。十八年秋,江汉流域强国楚国向中原地区扩展势力。楚成王以郑国亲齐为由,发兵北上,进攻郑国。齐桓公在(今河南淮阳北)与宋、鲁、郑、邾国君会商,谋救郑国。十九年冬,楚军再攻郑,一举击败郑军,俘获大夫聃伯。二十年,楚军继续进攻郑国。郑文公迫于楚军连年攻扰,欲与言和。郑大夫孔叔主张联齐抗楚,被文公采纳。
【鲁邾偃之战】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鲁僖公率军在邾地偃(今山东费县南)击败邾军的作战。十八年九月,鲁僖公为扩展势力,亲自领兵攻打紧邻鲁都曲阜(今山东曲阜东)的邾国(今山东曲阜东南),在邾东南部的偃击败邾军。"
【鲁莒郦之战】 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鲁大夫季友率军在郦击败莒军的作战。十五年,鲁庄公身死,其子班(又作班)继位。不久,庄公弟庆父杀般另立年幼的公子启方为君,即鲁闵(又作缗)公。十七年,庆父为篡夺君位,指使大夫卜崎袭杀闵公,鲁遂大乱。庆父出逃至莒(今山东莒县)。鲁大夫季友奉立公子申为君,即鲁僖公。同年,季友以财物赂请莒归还庆父,莒君应允。后,庆父于归途畏罪自杀。十八年,莒向鲁索要季友允赠之财物,遭拒绝,遂发兵攻鲁,季友率军迎战。十月十二日,鲁军在郦击败入鲁莒军,俘莒君弟莒攀。
【晋假途灭虢之战】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二十二年(前655年),晋国两度诱骗虞国(今山西平陆北)借道,先后发兵攻灭虢国(初都下阳,今山西平陆东北;后迁上阳,今河南三门峡东)、虞国的作战。自曲沃武公取代晋侯至其子献公时,晋国重新统一。晋献公实行强公室、弱公族的措施,加强军政建设,打击戎狄部族(参见《晋攻骊戎之战》《晋攻狄稷桑之战》条),吞并弱小诸侯国(参见《晋灭耿霍魏之战》条),奠定了晋成为中原强国的基础。
同时,晋积极致力于开拓通向中原的道路。因此,攻灭晋西南方的虞、虢成为晋打通南进中原道路的首要任务。为防备两国联兵抗晋,献公采纳大夫荀息的建议,针对虞公贪财好利且深信“同宗不相欺”的弱点,决定采取近交远攻,尔后各个击破的策略对付两国。十九年,晋以贿赂手段请求虞公同意晋军经虞南下攻虢。虞公不顾大夫宫之奇的竭力劝阻,同意晋军越境攻虢,并主动提出发兵作攻虢先锋。
夏,晋大夫里克、荀息率军会合虞军攻占虢都下阳,迫虢渡黄河南迁其都至上阳。晋就此控制了虢、虞之间的要地。二十二年,晋献公故伎重演,再次向虞借道攻虢。虞大夫宫之奇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作比喻,向虞公晓以虢、虞两国存亡相依之重要性,力主拒绝晋之请求。但虞公认为晋、虞同宗,不会相欺,再度同意晋之请求。十月十七日,献公亲率晋军假道虞国南渡黄河围攻上阳:十二月初一,上阳失守,虢亡。虢公丑逃往周。晋军凯旋回师,途经虞国驻扎时,乘其无备,发动突袭,生擒虞公,攻灭已处于孤立无援境地的虞国,使晋南部疆域延伸至黄河南岸地区,为晋图霸中原创造了有利条件。晋假途灭虢之战在历史上曾经常为一些人所仿效,而成为强兼弱、大吞小过程中所惯用的“一石两鸟”策略手段,而此战中所反映的唇亡齿寒的道理,也为后世兵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虢攻陆浑戎桑田之战】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虢军在桑田(又称稠桑驿,今河南灵宝西北)击败陆浑戎的作战。夏,虢都下阳被晋攻占后,虢被迫南迁国都至上阳(今河南三门峡东,参见《晋假途灭虢之战》条)。陆浑戎已居桑田一带,对虢国构成威胁。为确保虢西部不受戎人的侵袭,虢公率军西进,攻打陆浑戎,于桑田击败戎军。
【徐攻舒之战】周惠王二十年(公元前657年),徐军攻占舒国都城(今安徽庐江西南)的作战。徐原是位于泗水上游的古国,后因周王室及鲁国的不断侵扰,被迫南移,至宣王时已迁至淮、泗地区,定都于今江苏泗洪南。春秋时期,鲁、齐势力逐渐南侵。徐为图存及发展,遂向大国势力尚未到达的群舒居住的大别山以东地区扩张。二十年,徐发兵南下攻舒,击败舒军,攻克舒都。
【楚灭弦之战】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楚令尹斗谷于菟率军攻灭弦国(今河南光山西北)的作战。楚国兼并申、息,并在其地置县后,即以两地作为北进中原及东拓疆域的前哨阵地。此时,中原地区多已纳入齐国势力范围。楚数次攻郑,皆未得手。于是,在其北上暂时受阻的情形下,楚即向东开拓淮河流域。首当其冲者为弦。弦君以其与江(今河南正阳南)、黄(今河南潢川)道(今河南确山东北)柏(今河南舞阳东南)均有姻亲关系,而四国又皆附于齐,故有恃无恐,既不事楚,亦未备楚。二十二年楚秋,楚成王遣令尹斗谷于菟领兵一举攻灭弦国。弦君逃至黄国。
【晋攻屈之战】 周惠王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655一前654年),晋国军队两度进攻屈邑(今山西吉县东北)的作战。二十一年,晋献公夫人骊姬为立其亲生子奚齐为太子,诬陷太子申生企图轼君篡位,并指控献公另外两子重耳、夷吾亦参与此事。申生被迫自缢身亡。重耳、夷吾分别逃回各自封邑蒲(今山西隰县西北)和屈。二十二年,献公派兵攻蒲,重耳弃城逃狄。同年及二十三年,献公又先后两次发兵攻屈。屈邑守军溃散,夷吾逃奔梁国(今陕西韩城南)。
【晋狄采桑之战】周惠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53年),晋大夫里克率军在采桑(又作啮桑,今山西吉县西)击败白狄的作战。二十二年,因骊姬诬陷,险遭杀身之祸的晋公子重耳自封邑蒲逃往地处今晋、陕之间的白狄母家。二十四年,晋大夫里克奉晋献公之命领兵西击白狄,以求俘获重耳。晋军在采桑击败白狄军。次年夏,白狄军侵入晋国,以雪采桑战败之耻。
(引: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看待战争的本质:
保持理性认知
• 要明白战争不是无端发生的,它背后是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交织的结果。例如,当了解到一场战争是因资源争夺而起,就像某些中东地区的战争与石油资源紧密相关,人们可以认识到这是国家或组织为了确保自身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而采取的极端手段。
关注利益冲突
• 看到战争本质中的利益冲突,包括领土、资源、经济利益等。以巴以冲突为例,领土争端是冲突的关键因素之一。以色列建国后,与巴勒斯坦在土地划分和耶路撒冷地位等问题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普通人应意识到这些利益冲突对战争爆发的推动作用,理解双方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空间的诉求。
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
• 战争的本质决定了它会带来巨大的破坏。无论是对参战人员还是普通民众,战争都意味着生命的消逝、家庭的破碎和社会的动荡。例如,在二战期间,无数城市被轰炸,大量无辜百姓丧生,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这种残酷性提醒人们战争是万不得已的手段,和平解决争端才是最理想的方式。
树立和平意识
• 由于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普通人可以通过关注政治来推动和平解决冲突。比如,支持和平谈判、国际仲裁等方式来解决国家间的矛盾。同时,要反对极端民族主义和霸权主义思想,因为这些观念容易引发战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积极参与和平主题的活动,传播和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