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个人,让外蒙古独立出去,从中国“蒙古省”成为了蒙古国!

加麻又加辣 2025-01-08 14:07:30

最陌生的故土。

小时候在电视里总会听到“内蒙古”,既然有内蒙古,那么肯定也有外蒙古。

而外蒙古也就是如今的蒙古国,他们也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

但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蒙古国出现的推动者,导致中国版图从秋海棠变成了大公鸡。

那么这个推动者是谁?中国又为什么会舍弃掉外蒙古?

蒙古与中国

蒙古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东北的东胡。

东胡在与匈奴的战斗中失利后,分成两拨,一拨搬到了鲜卑山,后来被称为鲜卑族,另一拨则搬到了乌桓山,后来叫作乌桓族。

曹操曾促动北方的游牧族群向南方迁移,鲜卑族因而渐渐融入了中原文化,后来他们建立了北魏政权,统一了北方,并与汉族逐渐融合。

有的鲜卑人选择南下,而另一部分则西迁到了蒙古草原,演化成了柔然,还有的留在了东北,沿着兴安岭划分,形成了室韦和契丹两个族群。

柔然被突厥灭掉,接着突厥又败给了大唐,契丹人趁机兴起,建立了辽国,统治了北方。他们的势力那么强,以至于俄罗斯人现在还把中国人叫作“契丹”。

而室韦,正是后来蒙古人的祖先。历史上,把蒙古族推向世界舞台的,是那位威名赫赫的传奇领袖,成吉思汗。

1125年,金灭辽,草原权力真空,蒙古各部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统一,建立了疆域辽阔的蒙古帝国,其势力范围甚至延伸至欧洲和埃及。

盛极必衰,元朝的统治最终被朱元璋推翻,明朝建立,蒙古人退出中原,退回蒙古草原,也就是如今的内外蒙古。

蒙古帝国瓦解后,蒙古族分裂成了三个主要群体,北边的科尔沁部落、北方的漠北蒙古和南边的漠西蒙古,各自管理自己的地盘。

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先后与明朝达成协议,称臣纳贡,唯独地处偏远的漠北蒙古情况复杂,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若即若离。

到了清朝时期,面对沙俄的威胁,外蒙古的库伦活佛决定投靠清朝。于清政府设立了乌里雅苏台将军一职,负责管理外蒙古的军事和政务,加强了对该地区的控制。

长期以来,外蒙古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土地。直到清朝结束,外蒙古才开始了它的独立之旅。

外蒙古独立

外蒙古的独立,与沙俄苏联的干预和内部分裂势力的合谋密不可分。外蒙古位于中俄两国中间,像一块天然的屏障,起到了两国间的战略缓冲作用。

对于沙俄而言,外蒙古是南下扩张的跳板和威胁中国的战略要地,对于中国而言,外蒙古既可以阻挡沙俄南下,也可以作为抵御日本侵略。

很早就开始,沙俄对外蒙古就有着强烈的兴趣,不断试图扩大自己在那里的影响力,试图将其控制在自己的势力圈里。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大变局。昔日的强大清朝,国内问题不断,外部压力重重,形势十分危急。

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统治,清政府在边疆地区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其中包括鼓励汉族移民前往边疆定居开垦。这本来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边疆经济添把火,加强边防,结果不小心在民族关系上埋下了隐患。

不少汉族人搬来了,这让人蒙古族朋友感觉他们的地儿被占了,文化上也不习惯,所以现在大家有时候会有点小摩擦,感觉彼此之间不那么和谐了。

而北边的俄罗斯帝国正悄悄盯着这片肥沃的土地,他们敏锐地察觉到清王朝的衰败,以及蒙古地区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开始积极介入外蒙古事务。

俄罗斯通过给蒙古封建贵族经济补助和政坛上的扶持,慢慢增强了自己在蒙古的影响力,试图把蒙古变成自己的势力地盘。外部势力的插手让蒙古地区局势更不稳定,这也给外蒙古独立埋下了隐患。

1911年,辛亥革命的枪声打响,终结了清王朝的统治。

这事儿对中国和蒙古国都挺关键的,它让中国的走向变了,也塑造了蒙古国的样子。受到沙俄的撑腰,外蒙古的权贵们看准了机会,宣布独立,企图摆脱中国的统治。

这对新成立的民国政府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打击。民国新政府当时内外压力重重,国内不稳定,实在腾不出手来处理边疆的事务,眼看着外蒙古慢慢走向独立。

1915年,面对内外交困的严峻局面,北洋政府不得不与俄国和蒙古签订了《中俄蒙协约》。这份协议再次明确了外蒙古的自治权。

名义上外蒙古还是中国的,但实际上,中国对其的控制力已经明显减弱了。军阀们你争我夺,国内乱成一锅粥,大家都在忙于抢地盘,对蒙古的问题几乎没时间管。

这种内外压力之下,外蒙古最终走向了独立。外蒙古现在虽说是自治,但其实已经差不多独立了,只要找到合适的时机,它就可能完全从中国分离出去。

也就是这时候,霍尔洛·乔巴山,一个推动外蒙独立的人出现了。

他原本只是个小寺庙里不起眼的小喇嘛,他通过不懈努力,最终爬到了权力的最高峰,成了影响外蒙古走向的核心人物。

他早年的寺庙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屈辱,等级森严的环境让他倍感压抑,最终选择逃离,前往库伦寻求生机。

在库伦,乔巴山接触到了沙俄的文化和教育,他学习俄语和俄式知识,逐渐被俄国思想所同化,原本的民族认同开始动摇。

他抓住机会,前往俄国深造,进一步接受了俄式教育的洗礼,为他日后在蒙古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埋下了伏笔。

从俄国学成归来后,乔巴山展现出了过人的政治手腕,他与苏赫巴托尔联手,以苏联的思想为指导,在蒙古推动社会变革。在苏联的暗中扶持下,蒙古的势力很快就壮大起来,最终成功成立了蒙古国。

苏赫巴托尔意外去世后,乔巴山彻底掌控了蒙古的权力,他将蒙古这艘原本与中国紧密相连的“船”,驶向了一条充满争议的航道。

乔巴山掌权后,他特别推崇自己的形象,排挤不同意见的人,还无情地破坏了蒙古的传统风俗。或许是童年在寺庙的经历让他对宗教充满了愤怒,他下令拆毁了大量的寺庙,许多僧侣惨遭杀害。

他试图切断蒙古与过去的一切联系,大力推行俄语和苏联文化,禁止传统习俗,导致蒙古文化出现了巨大的断层。

对于乔巴山的评价,众说纷纭。一部分人认为他是民族英雄,带领蒙古走向现代化和独立。另一部分人则批判他的极端手段和对传统文化的破坏,认为他给蒙古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妥协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举行了全民公投。苏联红军已经把兵马开到了外蒙古,有20个师的部队随时准备行动,对公投的进行施加了不少军事压力。

蒙古选举委员会要求所有选民实名投票,并签字或按手印表明态度。这种记名投票的方式,在苏联军队的威慑之下,使得公投结果毫无悬念。

最终在苏联的强力操控下,外蒙古以近乎100%的支持率“顺利”通过了独立公投。公投结果公布后,外蒙古当局迫不及待地宣布独立,国际社会也纷纷承认了这一既成事实。

虽然蒋介石试图将责任推卸给北洋政府,声称外蒙古自民国初年就已脱离中央控制,但无论如何辩解,失去外蒙古的苦果已经酿成。

蒋介石也因此背负了“卖国”的骂名,尽管从现实来看,他确实别无选择。这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彻底改变了外蒙古的命运。

外蒙古独立后,虽然在1961年加入联合国,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在经济发展方面却步履维艰。虽然矿藏丰富,但因为基础设施和环境问题,开采得不多。经济还是以老行当为主,工业基础不牢,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外蒙古的经济主要靠放牧、采矿和苏联的支持,进步比较慢。苏联解体后,外蒙古的经济主要依靠的那个大树倒了,经济一下子变得很困难,工作不好找,很多人没活干。

夹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外蒙古的地缘政治地位使其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蒙两国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为外蒙古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结语

外蒙古独立已成事实,咱们得在历史中吸取经验,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家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携手共进、互利共赢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重要基调。

我们应该以史为鉴,珍惜和平,维护稳定,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信息来源:

《苏联操纵的外蒙古独立公投:秋海棠变雄鸡》环球网

《霍尔洛·乔巴山》百度百科

文/编辑:清辉夜凝

0 阅读:0

加麻又加辣

简介:向后看,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