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说“只要在风口猪都能飞上天”,眼下即时零售正处于风口,总有人认为,只要紧跟趋势,即时零售的生意便能一帆风顺。好像只要搭建前置仓、大打价格战、保证24小时营业,就能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毕竟不少先行者都这么做了。然而,行业在发展,市场在变化,曾经看似完美的经营策略,如今却成了限制发展的枷锁,让众多商家陷入困境。
大家好,我是专注即时零售领域研究的刘老实!一、给前置仓“松绑”提到前置仓,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高效、便捷,能快速响应周边订单。但实际上,大多数依赖前置仓模式的商家,往往把全部身家与平台深度绑定。我们调研了不少即时零售商家,超80%的商家表示,一旦平台政策有变动,比如提高抽成比例、调整流量分配规则,自己的生意就会大受影响。商家们本以为前置仓能凭借线上订单弥补线下市场的缺失,可现实却是,脱离线下门店的直观展示,线上流量获取成本越来越高,顾客忠诚度也难以保证。其实,无论是坚持前置仓模式,还是回归线下门店,亦或是尝试线上线下融合,关键在于依据自身资源和市场定位,合理分配资源,降低对单一平台的依赖。二、给低价策略“降温”“低价引流,薄利多销”,这似乎是即时零售商家们屡试不爽的策略。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低价正逐渐演变成一场“自相残杀”。为了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不少商家开始降低采购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长此以往,不仅消费者不再信任,商家自身口碑也一落千丈。低价竞争让商家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根本无力在产品品质提升、服务优化上投入资金。相关数据表明,在价格战激烈的区域,商家平均利润率从15%降至5%,甚至更低。即时零售的本质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购物体验,而不是单纯的价格比拼。商家应更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差异化,合理定价,提升品牌价值。三、给24小时营业“减负”24小时营业一直被视为即时零售的一大亮点,满足消费者随时购物的需求。但对大多数商家来说,凌晨时段的订单量少得可怜。据刘老实调研,很多商家晚上12点到次日7点,订单量占全天的比例通常不足10%,但为了维持24小时营业,人力成本、设备损耗等却大幅增加。有商家为了满足平台24小时营业的要求,不得不安排员工轮班,不仅增加了管理难度,还导致员工疲劳度上升,服务质量也随之下降。商家不妨根据自身经营数据,灵活调整营业时间,集中资源在订单高峰时段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想尽办法避免盲目追求24小时营业带来的不必要成本。即时零售行业虽然面临着这些困境,但只要商家们能重新审视经营策略,积极做出改变,还是能突破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