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不用太在意德国人的行踪”
当远在伦敦的丘吉尔得知自己的部队在德国人还没有到的时候就主动撤退后,这位亲手搞砸了英军唾手可得的胜利的首相不由得大发雷霆。在1941年3月26日发给韦维尔电报里,首相几乎在破口大骂:
“我认为你们就像一只害怕被人戳脑袋的乌龟一样,在(德国人)离得很远的时候就把脑袋缩回了壳里。”
韦维尔的回电也毫不客气,他直接告诉这位喜欢微操的首相大人:首先,我们的部队现在长途跋涉,征战了数月,已经孤军深入利比亚1000多公里了;其次,我手下大部分的精锐部队和重型武器装备不正是大人您一意孤行地调到希腊去了吗?
德军俯拍的的黎波里港口
也许是出于自信,也许是按照常规,韦维尔最后告诉首相,凭他的直觉,德国人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发动大规模进攻。3月30日,韦维尔还特意通知驻守尼姆的英国军队,“不用太在意德国和意大利军队的行踪”,因为“我不相信他们能够在这个月再发动一次进攻,他们最快也得到下个月了。”
就在这位英国将军说完这些话的第二天,隆美尔就开始向布雷加发动了大举进攻。
这位刚刚从法国返回前线的德军指挥官手底下只有1个装甲团、两个机枪营、两个侦察营、3 个炮兵连和1个高射炮营——这么点兵力,也就和他在法国指挥的兵力相当,更不用说和对面的英国人相比了。
最高统帅部对隆美尔野心勃勃的计划毫不欣赏,而且冷嘲热讽——这也很正常,毕竟谁也不希望北非战场严重干扰到箭在弦上的“巴巴罗萨计划”。
按照他从柏林得到的命令,在5月底第15装甲师抵达利比亚之前不允许他进攻布雷加港。但是在前线的隆美尔发现,英国人居然还在撤退,3月24日,施特莱彻的轻装甲部队毫不费力就占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供水点,这反而让隆美尔进退维谷了。
非洲军团抵达的黎波里
德军的电报员截获了英国佬的电报,他们得知,退守到布雷加的英国军队正在掘壕待守,而且还在不断呼叫援兵——等到5月底,估计就啃不动英军的乌龟壳了。
3月31日,隆美尔不顾柏林的指令,命令施特莱彻进攻布雷加港。英国人再次撤退了。随即,德军设置了一道严密的地雷区和高射炮火力网,以防止敌人反攻。
很快,德国空军告诉隆美尔,对面的英国人又双叒跑了。。。
这时候,隆美尔才意识到英国人是打算从昔兰尼加半岛来次全面撤退,显然他们只打算保全剩余的部队,压根就不想在利比亚扎下几个前进基地。
战局比隆美尔早先预想的要好得太多了,昔兰尼加的大门正在向德意联军敞开,尽管上级严令他禁止在5月前进攻,但是他在4月3日给妻子的信中承认:
“我冒着风险违抗了所有命令和指示,因为进攻的机会就在眼前。”
刺穿昔兰尼加的四把利剑
隆美尔在4月初发起的大胆进攻违背了一个传统的军事原则——“不得分散部队”——他大胆地把德国“非洲军团”和意大利第二十军分成了4支进攻部队(如上图)。每支部队都分配了坦克、装甲车和用卡车运送的步兵。
这四支部队的进攻路线大致平行,分头向北部和东部横扫昔兰尼加半岛:
一直很活跃的第三侦察大队率先沿着海岸公路向北挺进,先是占领了英军放弃的班加西港,然后向东穿过沙漠,直捣梅智利的英军基地。
第二支部队主要由意大利人组成,他们跟随第三侦察大队到达班加西后,将继续沿着海岸公 路向德尔纳进发。
第三支部队部署在南部,由波纳特的机枪营和赫伯特· 奥尔布里奇指挥的第五装甲团作为先锋,穿越沙漠经由姆塞斯绿洲向梅智利挺进。这支部队沿途会得到跟进的反坦克火炮部队和意大利步兵的支援。
第四支部队将从最南边直插半岛中心,沿一条著名的古代商路前进,前往梅基利以南60公里处的腾格德尔,最后直抵埃及边境。
隆美尔希望,通过四支颇具战斗力的部队的快速穿插,他可以在英军主力撤退到埃及之前,将其兜入落网,从而彻底消灭英国人在北非的所有机动部队。
柏林的最高统帅部故意忽视了“隆美尔”这个名字,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打算过因为他耀眼的战绩而原谅他。至于那位名义上的指挥官,意大利人加里波第将军,他现在视隆美尔为“背叛者”——不过,又有谁会在意他呢?
隆美尔手下的指挥官们被立即跨过沙漠半岛的计划吓坏了。因为第五轻型装甲师的全部补给还堆积在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的边境线上,而隆美尔只是简单的命令,把全师卡车上的货物迅即卸在沙漠上,然后将空车派回去,每辆车都带一组后备驾驶员(从各个坦克编组中抽调),整整一天不停地从那些军需品堆集点向前线运送汽油和弹药。
沙漠对任何胆敢挑战它的部队都是一视同仁的。现在轮到德国人来好好尝尝苦头了:除了那支沿着海岸公路上前进的部队外,隆美尔的其他几支部队进入了曾经让两个月前的英国第7装甲师饱受折磨的残酷沙海。
汽车的车轴深陷在柔软的沙地里无法动弹,不适应沙漠气候条件的引擎因过热而罢工;无处不在的粉尘堵住了机器的所有缝隙。
最可怕的是从撒哈拉大沙漠深处突然袭来的酷热而狂暴的沙尘暴,阿拉伯人叫它“卡姆辛”,而贝都因人用“基布里”来称呼这种可怕的焚风——它常常在春季爆发,以115公里的时速横扫大漠,并让周围的气温迅速蹿升到摄氏50℃以上。
任何胆敢在这种环境里待上几个小时的人,几乎都会因为高温和恶劣环境的折磨而陷入疯狂:
大风席卷整个沙漠,铺天盖地的沙尘暴笼盖住方圆几百平方公里,士兵们只能缩成一团,透过防毒面具艰难地呼吸,乌云般的细细沙尘让能见度降为零。狂风会把卡车和电线杆从地面拔起。四处弥漫的沙尘不但让无线电通讯中断,还会让罗盘失灵,在极端情况下,“基布里”产生大量电荷,还引爆了一座军火库。
隆美尔后来回忆道:“沙尘像雨水一样猛打着汽车的挡风玻璃。我们用手绢捂着脸,这使我们呼吸时不得不痛苦地大口喘息。汗水顺着身体往下淌,热得简直无法忍受。”
这名精力充沛的将军和部下一起经受着考验,并向一只老鹰那样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进展。如果他不在士兵中间,那肯定就在他们的头顶——他就待在头顶的侦察机里,时而四处盘旋看看 有没有走失的部队,时而低空飞行,鼓励将士们继续前进。
一天清晨,他将一支撤退中的英军车队误认为德国部队,差点降落在了他们中间。在降落的最后关头,飞行员和隆美尔发现士兵头上带着扁平的“汤盆盔”,才及时把飞机拉了起来。而另一支部队因为疲惫不堪停下来休息时,一张装在盒子里的纸条从天而降,上面写着:
“你们再不立即前进,我就下来了。隆美尔。”
隆美尔新一轮的进攻让德军最高统帅部一片惊慌,这名出色的战术大师何曾想过,自己鲁莽的进攻已经彻底破坏了纳粹德国几个月来为进攻巴尔干和苏联的精密计划,希特勒精心构造的战略防线被北非突如其来的捷报冲击得七零八落。
后世许多军迷为德国没有及时增援北非战场而扼腕叹息,但这只是因为后世的人们在掌握了全局历史后才能得出的精准判断。而在1941年的上半年,实力有限德国根本就没有打算在北非扩大战线,因为这明显超出了既定的计划和德国当时的补给实力了。
但是英国人的恐慌反应让隆美尔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仅仅4天的时间,德意联军就横扫了从布雷加到古老的梅基利要塞之间长达300余公里的沙漠地带。
英国人稀里糊涂丢了梅基利要塞后,在隆美尔的继续催促 下,这些疲惫不堪的德军部队又接着向德尔纳进攻,另外一些部队则向着托布鲁克和埃及边境地区挺进。
一路上,英国军队早已撤走,阿拉伯人披着色彩艳丽的斗篷,三五成群地围拢在德国军队的车辆边销售鸡蛋、橘子、枣子和其他鲜美的食物。
当地人普遍对大英帝国没啥好感。
波纳特第八机枪营的机枪手们,为了阻止英国人的一次突围,几乎快要弹尽粮绝,但是他们战果显赫,他们不但攻占了德尔纳,还抓获了900多名英军俘虏,其中包括4名将军。新上任的北非地面军队指挥官菲力普·尼姆中将和他的前任,理查德 ·奥康纳将军就在其中。
托布鲁克:意大利人修筑的铁壁
1941年4月10日,已经将2/3个昔兰尼加踩在脚底,头戴刚刚缴获的大号护目镜的隆美尔冷静地告诉了“非洲军团”他下一个野心勃勃的目标——苏伊士运河。
而实现这个目标的第一步,就是位于德尔纳东边170公里处的托布鲁克要塞,位于海岸公路边的托布鲁克不但控制着进入埃及的交通运输线,还是班加西东部最好的,同时也是昔兰尼加唯一一座可以使用的海港。
隆美尔的军队每天需要至少1500吨的饮用水、食品和其他补给品,没有托布鲁克,他所有的补给品就只能从2000公里外遥远的的黎波里沿着蜿蜒的海边公路运送到前线。而这条公路,向来都是英国地中海舰队炮击分队最喜欢的目标之一。
此刻从德国过来的援军已经到达,隆美尔顺势撸掉了他早就看不顺眼的施特莱彻将军和奥尔布雷奇上校,将先头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率领第15装甲师抵达利比亚的海因里希·冯·普里特威兹少将。
在的黎波里阅兵的非洲军团
得意洋洋的隆美尔此时已经过高地估计了德军的战斗力,而他的对手,却已经从惊恐万状的状态中逐步恢复了过来。
就在隆美尔瞄准苏伊士运河的同一天,在托布鲁克的一家海边旅馆里,韦维尔将军对围坐在桌边的英军高级指挥官们下达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命令:必须尽一切可能守住托布鲁克。
从德尔纳的包围圈中侥幸逃出的澳大利亚第9师此时已经有序进入了这座要塞,他们将和英国军队一起,在这座港口城市的周围,建立起一道牢固的防线,击退入侵的德意联军。
“速度决定一切!”打算故技重施的隆美尔让一个意大利步兵师故意在托布鲁克西边扬起沙尘,做出大批装甲部队来袭的假象,同时命令第5轻型装甲师从沙漠腹地迂回到东南部,对港口发起出其不意的进攻。
英国人的确在撤出昔兰尼加,但他们却在陆续进入托布鲁克,然后上演了第二次敦刻尔克大撤退。和隆美尔预计不一样的是,留下来的部队数量不少,而且装备充足,这些勇敢的澳大利亚士兵已经打算在此地和他一决雌雄了。
4月10日,隆美尔匆忙调集了第三侦察装甲车队、第八机枪营和一支反坦克炮兵营组成先头部队,在刚刚从的黎波里飞到前线的普里特威兹少将指挥下,向托布鲁克的外围防线发动了试探性进攻。
这位德军少将指挥的第15装甲师还在的黎波里慢慢卸船,急于参战的他丢下部队飞到了前线,指挥了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沙漠作战——中午时分,普里特威兹少将正在指挥车里和部下讨论作战,几发英军的反坦克炮弹击中了车辆,少将和司机当场阵亡。
几个小时后,正在托布鲁克南边进行侦察的隆美尔发现一辆英军的指挥车拖着滚滚烟尘向他驶来,他当即命令士兵架起机枪准备射击。不料,急刹住的指挥车里跳出来的却是施特莱彻将军,他大声高叫着,告诉隆美尔普里特威兹少将阵亡的消息。
隆美尔气愤地打断他的话: “你怎么敢驾着一辆英国装甲车在后面追我?我正要命令向你开枪呢。”
“如果是那样的话,尊敬的指挥官,”施特莱彻尖刻地回击道,“那么你一天之内就会损失两名装甲师师长了。”
沿着海岸公路推进的德军装甲师
万分恼火的隆美尔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自己即将遇到的最大困难——既不是托布鲁克的坚固防线,也不是征战多日的德军需要休整、补充——而是在即将开始的围攻战中,他如何来妥善解决给自己的部队提供补给的问题。
托布鲁克不仅是昔兰尼加最具战略意义的港口,同时还是北非最好的港口。除此之外,这个要塞还封锁着附近大约60公里的海岸公路,隆美尔如果想要向埃及边境的部队运送补给,就不得不向南进入沙漠,绕上一个大圈,才能躲开要塞的火炮。
只要托布鲁克在英军手里一天,德军的主力就绝对不敢继续向东。
受到隆美尔速胜信念鼓舞的德意军队目前士气高涨,德国人还期盼着英国人看见大批德国坦克出现在眼前后就会马上撤退,就这样,4月11日,德军正式向托布鲁克发起了试探性进攻。
施特莱彻将军命令精疲力竭的第八机枪营从南线出击,而奥尔布雷奇上校指挥着手头全部的2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从右翼进攻。他们采取的是隆美尔在地图上设计好的“深入穿透进攻”,这也是沙漠之狐在西线凿穿法军阵线的打法——“集中优势兵力于某一点,采取强行突破,攻占两翼,然后在敌人还未来得及反应之前像闪电一样穿透进去,直插敌人的后部。”
下午近5点时,隆美尔催促部队发动了进攻,因为空中侦察告诉他们一个奇怪的侦察结果:大批英国军队正在乱哄哄地乘船撤退。于是,德军坦克轰鸣着,卷起滚滚烟尘,直冲向了托布鲁克的外围防线。
第八机枪营紧紧跟在最后几辆坦克后面,他们的装甲车被漫天黄沙裹挟着,车上的士兵只能透过护目镜看见前方隐隐约约的坦克尾部和在前方不时炸响的火球。突然,德军士兵吃惊地发现,许多德国坦克调头从沙尘中跑了回来,屁股后面密集的炮火在紧紧追赶着他们。
坦克部队指挥官告诉波纳特:“前边300米的地方有一条又宽又深的反坦克壕,我们无法冲过 去!”——这道反坦克壕用一层薄板和沙土很巧妙地隐蔽了起来,德国人直到陷进去了才发现。
一名德军机枪手躲在岩石后面,用望远镜侦察敌军防线。
波纳特上校亲自带人前去确认,在付出了11个精壮小伙子的性命的代价后,他向施特莱彻和隆美尔报告说,在坦克陷阱后边还有一大片带刺的铁丝网屏障,部队无法前进。
更糟糕的是,第八机枪营被炮火压制住了,他们只好在寒风中挖了一晚上的掩体。
第一次试探性进攻失败了,乐观的隆美尔不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他将在托布鲁克这道铜墙铁壁上遭遇到第一次挫败——这也将是希特勒的指挥官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遇见的第一次真正的失败。
围攻托布鲁克的德国炮兵部队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