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照片:70年代的“绿城”郑州,居然是这个样子的!

代芹聊社会 2024-10-31 17:14:48

人都说,郑州是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过去的郑州叫郑县,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1948年郑县解放,设置郑州市。

随着铁路的建成,郑州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河南省的省会城市。1954年,河南省政府从开封迁往郑州。从此,郑州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那么,过去的郑州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上世纪70年代,有摄影师拍到了当时郑州的城市和人文风貌。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都带着历史的痕迹。

看到这些照片,犹如穿越了时空,站在了50多年前的郑州街头,是那么的遥远,又那么的熟悉。老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1、郑州火车站

70年代,郑州火车站前景象。站房和现在不太一样,郑州站三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在站前广场上,有一个巨大的水池。

2、管城回族区

这是一张飞机航拍图,这片区域是管城回族区。房屋密密麻麻鳞次栉比,当时还没有高楼。远处,巍然耸立的二七纪念塔清晰可见。它是当时郑州最高的建筑。

3、二七纪念塔

这是70年代二七纪念塔的近景图。二七广场附近还没有高楼出现。二七塔始建于1951年,当时是一座15米高的木塔。现在的二七塔是1971年重建的,成为了郑州的标志性建筑。

4、人民公园

70年代,郑州人民公园里,不少市民在湖面上划船。当时的公园古朴又自然,跟现在不太一样。如今的人民公园,建设得比过去更漂亮,是郑州市民们休闲的好去处。

5、郑州机场

1976年3月,郑州东郊机场上,不少乘客正排着队登机。据统计,1978年,军民合用的郑州燕庄机场,年起降飞机只有5607架次,年旅客吞吐量也不过39810人次。

6、下工的社员

上世纪70年代,郑州花园口公社的乡间道路上,社员们扛着农具下工。拖拉机手开着“东方红”拖拉机,道路两侧桐树花开得正艳,社员们的意气风发。

7、花园路

1971年,从飞机上航拍的郑州花园路景象。当时的花园路还很窄,一直通向黄河岸边,两侧是大面积的农田。如今的花园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郑州一条重要额交通要道。

8、紫荆山

70年代,郑州紫荆山附近景象。从金水路紫荆山路口西望,道路笔直,一眼望不到尽头。照片右上角圆顶建筑是省体育场,正上方街道尽头是电厂的烟囱。

9、工人文化宫

70年代,工人文化宫。位于文化宫路与建设路交叉口。曾几何时,工人文化宫是广大职工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多少人的欢歌笑语。如今这里建成了“五一公园”。

10、印染厂

70年代,郑州印染厂里,女工们在查看印染的花纹样式。宽敞明亮的车间,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五颜六色的布匹,处处透露着年代感。

11、听广播

70年代,郑州花园口青年农场里,一群知青们正围坐在一起认真地听着广播,不漏掉一个字。在那个年代,广播是获取新闻和信息最主要的来源。

12、郑州邮电局

1978年,位于郑州市中原路上的邮电局大楼景象。大楼高5层,顶部建有塔楼。邮电局大楼内,有电话接线机房。

13、嵩山路

70年代的嵩山路,在郑州人眼里已经属于西郊了。当时,还没有绿城广场。左为碧沙岗公园,右为市委,中原路南的市政府大楼是最高建筑。

14、中原剧院

70年代的中原剧院,当时为数不多的休闲娱乐场所。中原影剧院始建于1949年,后来改为人民影剧院、百花影剧院。

15、北二七路

70年代,郑州北二七路街景。街道宽阔笔直,路两侧是茂盛的梧桐树。放眼望去,城市到处是绿色,不愧是绿城的称谓。河南人民剧院现在成了大卫城。

16、国棉三厂

70年代,郑州国棉三厂,工人们正在布置一辆游行车辆。郑州国棉一厂、三厂、四厂、五厂、六厂,一字排列在棉纺路的北侧。一条棉纺路,撑起了郑州工业,撑起了中原区。

17、河医广场

70年代,郑州河医广场景象。河医位于大学路、金水路、建设路、棉纺路交汇外,当时还没有建起立交桥。1994年底立交桥建成通车,是郑州市的交通枢纽。

18、火车站春运景象

70年代,春运期间,郑州火车站前挤满了乘坐火车回家的乘客。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很多在郑州站中转。几十年过去了,春运的场面一直没有变。

19、郑州碧沙岗

郑州碧沙岗商店前的景象。碧沙岗商圈曾是郑州西郊的商业中心,这一带曾是郑州最繁华的地方,不仅西区的人在这里消费,住在东区的人也过来购物。

20、福寿街

70年代的郑州福寿街,街道很窄,路面非常泥泞。人们大多数都是骑着自行车出行。如今的福寿街,北起解放路,南至大同路。是车站商圈最热闹、交通最繁忙的一条老商业街。

21、西流湖

西流湖是一个人工湖,在上世纪70年代的郑州非常有名。曾经是广大游泳爱好者的天堂,也是人们在夏天避暑乘凉的好去处。湖上有两艘游艇:郑州51号、郑州71号,票价5分钱。

22、河南省人民医院

70年代,河南省人民医院大楼。这里环境优美,绿树如茵。看上去像是一所大学,又像是一座高档宾馆。如今,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3、二砂厂门口

70年代,郑州二砂厂大门附近,街道上人山人海,是郑州人流最多的地方之一。二砂厂始建于1956年,位于郑州西郊,曾经是中国内地最大的砂轮厂,也是郑州西郊一代人的记忆。

24、小岗刘

70年代,郑州小岗刘。那时候的房屋建筑和街道,看上去像是农村。如今的小岗刘村,是郑州市中原区航海西路街道下辖的行政村。

西路街道下辖的行

25、群众游行活动

70年代,郑州一条街道上,人山人海,锣鼓齐鸣。游行队伍一眼望不到尽头,人们载歌载舞,气氛达到了高潮。

写在最后:回看70年代的郑州,再对比现在的郑州,短短50多年,郑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区域核心增长极。郑州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更有广阔的经济发展前景,百姓安居乐业。作为河南人,我们深信,郑州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0 阅读:1

代芹聊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