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逆转,从限制你生育的罚款时代,迈向鼓励多生育的奖励时代,真实演绎了什么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内蒙古呼和浩特昨日发布了中国最强生育补贴计划,一孩奖励1万,二孩奖励5万,三孩奖励10万,如果还能生,继续奖励,生一个奖励10万。
这也标准着中国从曾经的多生孩子罚款10万,转向多生孩子奖励10万的时代,这个政策一出,叫好之声不绝,但是依然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当前社会经济水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0万块钱也难以覆盖育儿的成本,这种补贴最终也难以激励人生育。
面对新生人口急剧下滑,通过育儿补贴已经刻不容缓,关乎民族存亡的百年命运,没有人口规模,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将来这么大的国土也是需要人守住的,呼和浩特在2010年的时候,出生率高达12‰,到了2023年,暴跌到5.58‰,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出生率跌了1一半还多。2019年新生人口还有2.8万,而到了2024年,只有2万,短短5年下滑了近30%。
对育儿给予补贴能不能刺激生育呢?我个人认为是有用的,这也是这个政策的初衷,还记得几年前李总理说的一个数据吗?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中国70%的网民月收入不到5000元,这是一个扎心的数据,虽然过去几十年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人均GDP也达到了1.3万美元,将要跨入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但是我们内部发展不平衡,还有大量的人收入并不高。
我们再来看呼和浩特的数据,2024年全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4.7万元,10万元就相当于两年的可支配收入了,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人均收入是5.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55万,10万元相当于4年的收入了。
如果从人均消费支出金额来看,10万元就更加有吸引力了,2024年呼和浩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8万元,10万元就相当于是3年的人均消费支出了,而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更是只有2.1万,10万相当于农村5年的消费支出了。
在广大的农村、乡镇、县城,月薪3000比比皆是,10万块就相当于几年的工资收入了,即便是5万也很有吸引力,呼和浩特也就是财力比较强,如果在全国推广这个强度的政策,生育率马上会反弹。
生活在不同阶层的人,思维是完全不同的,我是农村长大的,血脉亲友都在农村、县城,这次春节回家,遇到了很多同辈故人,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生育观念,我们村的两个发小,他们是两兄弟,春节前两个月刚刚生了三胎,都是男孩,家里十分开心,意欲着人丁兴旺,爷爷在之前就表示,生一个给1万,在我们那个地方,如果政府能够给到5万甚至10万一个,农村地区起码是两胎起步。
我的一个小学同学,他的大孩子已经快10岁,现在也在计划生二胎,我们当地并没有生育补贴,这个纯粹是个人想生,他以前在广州打工,需要做业务,也见过些世面,他还有个姐姐,在上海做律师,目前已经在上海定居,从家族格局来看 ,也不是一个没有眼界的家族。
我还有个亲戚,居住在县城,自己做小生意,老大已经10岁了,后面一直想要老二,只是因为身体原因,一直要不上,现在是顺其自然,这种都是有生育意愿的,在广大的乡村、县城地区,生育意愿还是很强的,如果有补贴的话,会是将来的生育主力军。
我们网络上的声音都来自中产阶层,他们通过奋斗来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这个过程当然也不容易,或者原本他们就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生活优越,十分享受生活,这些人的生育能力并不强,甚至婚姻的意愿都不强,这个群体的收入颇高,几万块的补贴当然是无法刺激他们生育,哪怕给几十万,他们也未必会生。
但是中国大部分人都生活在非一二线城市,北京上海两个城市只有5000万人,广州深圳加在一起不到4000万人,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只有7个,其实如果我们将所谓的一线城市,一家二三线城市的城区人口合在一起,大概也就是3亿人左右。在整个国家是少数群体,中国有超过10亿人居住在四五六线城市、乡村,这才是真实的中国,但是他们的声音很小,通常发声也很难被听到,以至于我们的舆论忽略了这个群体的诉求。
但是政策制定者不同,他们比小群体更了解真实的中国,中国目前已经是人口负增长了,2015年完全放开二胎后,2018年达到一个生育高峰,新生人口超过1800万,但是到了2023年,只有900万,5年时间 ,新生人口腰斩。广大的乡镇、县城地区是有生育意愿的,缺的只是一个推手,政策上的推手,给予育儿补助,给予在各种养育中的方便措施。
2024年中国的新生人口超过950万,较上一年增加了50多万,这本身就说明中国生育的低谷已经过去,只是现在反弹的不明显,如果要维持14亿人口规模,平均需要1750万左右的新生人口数量,目前来看还有巨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