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保护法》是推动文化黄河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

传统文化学者黄海涛 2023-05-19 12:13:17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是推动文化黄河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

文|黄海涛(文化学者)

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表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由国家政策性战略谋划层面到实施工程层面,再上升到国家法律保护层面,把推进黄河高质量发展的激情奋进步伐,进一步化作了国家意志。因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就具有了国家层面的布局整体性、行动统一性、目标规范性和执行公共性,也就是保证“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黄河文化具有了共同遵守的一致行动和行为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专列“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第八章(以下简称“第八章”),系统地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目标、体系、内容、措施、路径以及领导机构、责任主体等进行规范和指明方向。

如同黄河的自然生态治理一样,黄河文化也需要法制筑堤、保护主河道的运行秩序。“第八章”对黄河文化的物质载体开发和精神属性传承,对开发和保护的辩证关系,对继承基础上的弘扬等,做了相应的法律规范,明确表达了“第八章”既是保护性的、又是规范性的双重属性。

一.“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目的,是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研究黄河文化发展脉络,阐发黄河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这些都关乎黄河文化的文化根基、文化利益、文化安全。二十大报告明确论述了“两个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就是“两个结合”思想具体内容在法律上的确认,充分表达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是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二.“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国家和民族长治久安的事业,是国家的战略布局,因此需要整建制、成体系的全方位推进。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体系,发挥规划对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其作业展开面不仅仅是黄河主干道两岸,而是指黄河干流、支流和湖泊的集水区域所涉及的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的所有相关县级行政区域。

在国家战略擘画黄河文化全局蓝图的同时,各地还需结合实际规划本地区的分解执行图。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和高质量发展智库,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项目提供专业咨询。统筹谋划、资源共享,分类施策、多方联动,因地制宜、协同推进。三.“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组织实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引领、指导作用。立法是国家重要的政治活动,是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是党领导新时代黄河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征程中,极大地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黄河文化。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到形成革命文化、再到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在黄河文化的历史延长线上展开的。党的各级组织都要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中充分发挥好先锋和堡垒作用。

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理论先行。“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首先要深挖黄河文化蕴含的历史渊源、思想观念、精神标志、当代价值、国际影响,讲清楚黄河文化与时代要求、当代文化相适应的原理、学理、道理、哲理,用理论自信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创新,确保新时代黄河文化的时代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立得住、行得稳,走得远。“第八章”要求国务院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黄河文化历史研究,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对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定位、目标、路径、措施、机制、生态、工具等措施深入研究,借助网络、元宇宙等新媒体与新技术,不断实现内容扩展与形式更新,引领新的时代文化潮流,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以新的姿态赓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物质形象。五.摸清家底,整合资源。古今中外,文化的认同才是根本的认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立在文化复兴基础之上。中国正在重新定义黄河文化、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首先要对黄河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和认定,从黄河文化遗产的确权到中华文化的确权,不仅是认定一个文化项目逻辑闭环的事业,而且是文化复兴的伟大工程。黄河文化遗产是决定黄河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要素,强调让黄河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海量的深藏于人民大众中的黄河文化遗产火起来。一方面要建好“国家队”,推进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特色文化体验设施建设,特别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地标建设,加强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另一方面,关注黄河文化遗产的体现形式和进入大众视野的产品形态,正在由少数人的雅赏向大众生活化倾注,用建立具备划时代意义的实体文化体系和符号性数字文化体系,助力人民大众在黄河文化遗产传承中实现幸福生活的文化精神体验感和文化财富获得感。

六.对标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拓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新领域,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重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黄河流域有着丰厚的文旅资源,其承载着民族文化标识的高度、历史文化的厚度、世界影响的宽度、根植于民心的温度,黄河文化的全域旅游,看到、听到、吃到、想到、学到的一系列文旅生活,本身就是“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身体力行,这些不仅是拉动国家文旅经济的增长点,也是人们拥抱幸福生活的体验点。黄河流域历史悠久,黄河流域的乡村以其数量大、发展晚影响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推进成果。就乡村振兴来说,得黄河者兴天下。黄河流域的文化产业,是黄河文化遗产的富矿。有效地开发利用黄河流域的乡村文化资源,为国分忧,为民解愁,解决了民生,就解决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主体与载体。七. 国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支持单位和个人参与提供黄河文化产品。黄河文化生态以国家意志为导向,黄河文化产品以文化要素为导向,黄河文化土壤以资本投入为导向,组织起来,有机结合,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打开文化供给侧,提高文化生产力,繁荣文化大市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把握历史正确、历史主动、遵循历史规律,应对时代发展的变化,开垦黄河文化生态土壤,离不开各级党政的精心投入和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为此财政部2022年8月24日印发了《中央财政关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支持方案》,支持建立以传承弘扬、协同发展为重要目标的黄河文化投入机制。此外还有国家其他部委打出的助力黄河文化开发的政策组合拳,有力地支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落地执行。沿黄各省也积极响应,建立健全黄河文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更加系统集成、精准有效地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八.国家鼓励开展黄河题材文艺作品创作,鼓励、支持举办黄河文化交流、合作等活动。黄河题材文艺作品是鲜活的文化表达和传播样式,黄河题材文艺作品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黄河题材文艺作品是中华民族族群凝聚和心理依赖的载体,黄河题材文艺作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用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讲述黄河文化的苦难史、奋斗史、辉煌史、欢乐史,回忆中华民族童年的歌谣,让炎黄子孙寻找到回家的路,黄河题材文艺作品就是导航的路标。黄河文化也是国家的软实力。黄河文化塑造着世界文明的中国特色,黄河文化为新时代的世界文明提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解决方案。“第八章”提出国家加强黄河文化宣传,促进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提高黄河文化的影响力。为此,建立黄河文化的传播矩阵,利用日新月异的新科技工具,丰富传播主体,创新传播形式,发挥民间媒体力量,讲好黄河故事,唱好中国声音,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提升国际社会认同。文化黄河,走向世界大有可为。

(作者简介:黄海涛,文化学者。电子信箱:kwtzh@163.com)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