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哲学解开生活中的疙瘩

仰之亦行之 2025-04-22 20:55:19

哲学并不神秘,它藏在生活中。生活中有很多解不开的疙瘩,需要用一点哲学知识去解开。

但凡动物都护食,作为高级动物的人也不例外。才生下来的小孩,在吃东西的时候有人靠近,他的小手是往外扒拉的,这叫存在主义。他生下来就懂,还用萨特去发明吗?小孩小的时候,最铁的一是妈妈,妈有奶吃嘛!二是爸爸,爸爸是一家人嘛。其他的人在他感觉里就远一些了。小孩为什么怕生?因为生人对他的生存来讲没有用,还可能对他构成不安全,这叫实用主义,他生下来就懂,还用杜威发明吗?小孩上学后,在家里的任性习惯就立马改了不少。因为家里人惯着他,同学不仅不惯着他,还会掐亏给他吃。小孩在家里会跟亲人撒娇,到学校后却从来不会跟老师撒娇。而是一脸的谦虚,在老师面前行事也特别谨慎。如果学习不好或行为不检点,立马会得到老师的批评,而在家里,亲人们却往往视而不见。这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长大成人就业后,人们行事有了目的,做事有了主见,一切都是围绕着利益去考量的。现代社会之所以卷的很,就是因为蛋糕的数量总是有限的,而分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不卷才怪呢。卷也得进入社会觅份工作,否则就无法生存下去,这叫物质决定意识。

终于熬到退休了,更多的人选择为子女照看孩子。因为现在孩子们太忙太累了,但这些老人却因此迷失了自我。少部分人则悠哉游哉,享受应该享受的生活,这些老年人得到了自我,却失去了身边人尤其是子女们的认可,这叫矛盾。为子女看孩子的老人和子女就没有矛盾吗?也有矛盾,但属于次要矛盾,或叫可以调和的矛盾。矛盾既然可以调和,就不至于造成孩子生孩子,老人看孩子的孩子的统一体的破灭。过去不都是老人看孩子,孩子看孩子的孩子吗?现在怎么全变了?过去,无论工厂还是机关都有幼儿园,孩子们随赶着上班就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了工厂或机关的幼儿园了。现在幼儿园全都社会化了,与上班地址的不一致,必然要求由替补队员上场救急,于是老人们退而不休的情况就出现了。不仅幼儿园,小学乃至初中都需要老人接送孩子。孩子有生孩子的义务,却没有看自己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老人不上谁上?老人不干谁干?

或曰过去的孩子不都自己上学吗?过去行,现在就不行,为什么?一是交通不安全,二是人身不安全。老人们不接送孩子的孩子行吗?这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矛盾,特殊对待。

上述这些哲学问题不都藏在生活中吗?您说哲学神秘吗?我说,哲学其实并不难理解。大家都来学点哲学知识吧,省得您因解不开生活上的种种疙瘩而感到郁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