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住小区的广场南面有一排平房,最西边开了一个武术馆,可惜未招到学生。我过去看了一下,锁着门,里面摆了一些练武器械。就在东墙上,有两行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道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感觉很好,记了下来。
回来一查,原来这两句话是李小龙截拳道的武术要义。“以无法为有法”,就是武术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招式,而要根据对手的拳术,采取灵活机动的应对之法,说白了就是随机应变。“以无限为有限”,就是把武术的无限境界转化成具体可操操作的有限技能,并刻苦训练,不断突破极限。截拳道,顾名思义,“截”就是防守,拳就是攻击,道就是攻防的门道。具体来讲,对方来攻时,宜防则防,不宜防则快速出招,以攻对攻。或者攻防结合,在化解对方攻势的同时,转为己方的进攻。一是方法,就是以无法为有法。二是技术,就是出手要稳、准、快。世人都知道李小龙是武术家,岂不知他还是华盛顿大学的哲学学士。他是把拳术与哲学融合在一起,创立截拳道的。
今人大多以为哲学无用,可李小龙把哲学用于武术,便打遍天下无敌手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把哲学运用于军事斗争也是战无不胜,天下无敌的。可见,哲学不是有用没用的问题,而是怎么运用和谁来运用的问题。

毛主席的军事辩证法与李小龙的截拳道的主旨也是有相通之处的。先说“以无法为有法”。毛主席在自己的军事生涯中是最注重实效、最讲求灵活机动的。他以变制变,以敌借敌,总能在看似山穷水尽的情况下走出一条路来。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红军长征的路线之争了。长征的最初构想是北上湘西,与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六军团会师。但判明红军意图的蒋介石,沿途布置了4道封锁线和一个口袋阵。红军在湘江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后伤亡惨重,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而此时,蒋介石已在湘西布置了15个师的精锐部队和200多座碉堡,形成了一个口袋阵。假使红军此时坚持以疲敝之师北上湘西必将全军覆没。就是说北上湘西已经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照直说,去湘西就是死亡之法、死亡之路。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主席在湖南通道提出了红军转兵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进军的建议。这是典型的无法之法,中央采纳了毛主席的意见,史称通道转兵。因党内未就此形成决议,历史上又称这次转兵为战术转兵。就是说,红军再向湘西已是不可能了,我们先转到贵州方向再说吧。这不就是以无法为有法吗?后经过黎平会议,中央才正式形成了红军去贵州的决议。这是毛主席以无法为有法哲学思想也即军事辩证法思想的胜利。否则,按原来的法子走下去,中央红军就覆亡了,中国革命就夭折了。后来的猴场会议,又重申了在川黔边界建立新根据地的精神,并实际上取消了共产国际代表李德在军事上的指挥权。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做了重要准备,因此被周恩来称为伟大转折的前夜。而在党史上,相对于遵义会议的名气而言,通道会议、黎平会议以及猴场会议就较少为人说起了。但这三次会议也是极为重要的,它标志着毛主席的正确主张虽是艰难地,却又是在逐步地为全党所接受、所信服。

可见,正确主张和正确路线的贯彻是多么艰难啊。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真是历经坎坷,来之不易呀。但实际上,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原来的设想也是很难实现的:一是川黔边界贫瘠荒凉,难以支持革命在经济上和兵员上的需要。二是在国民党重兵围剿的情况下,建立川黔革命根据地也是不现实的。当时的红军仍处在生死未卜的危险边缘,因此,党中央又提出了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决议。但是,决议归决议,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又谈何容易。此时,不足3万人的红军人困马乏、四面受敌。虽有突围方向,却实无突围之法。然而,中央红军,在以无法为有法的毛主席的军政军事辩证法思想的正确指挥下,三占遵义,四渡赤水,佯攻昆明,终于在云南金沙江的皎平渡口成功渡河,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在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毛主席为什么要三占遵义?又为什么要四渡赤水?难道说他故意让红军走冤枉路吗?就像某位元帅说的尽走弓背路吗?不是的,他是在看似犹豫徘徊,毫无办法的迂回穿插中调动敌人,创造北上渡江的战机,这个战机就是带领红军走出绝境的路径和方法。“三占”、“四渡”看似无法,实际上潜伏着有法。只不过这个有法,不是在“二占”、“三渡”后出现的,也不是在“四占”、“五渡”后出现的。这个战机,这个红军的生路,出现在了三占遵义、四渡赤水之后。可见具体的数是虚的,隐于其中的“法”(方法、出路)才是实的。这就是三十六计中的无中生有。这与历史上诸葛亮的七擒孟获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毛主席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之所以奇妙,不是没有根据的。

应该指出,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起死回生,不仅靠的是灵活机动,还有上文提到的以敌借敌的无法之法。如果说毛主席不利用黔军、滇军和川军与蒋介石中央军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往来穿插、迂回于川滇黔边境的话。即是说红军在别处和别地与蒋介石的中央军周旋,或是各派军阀都一心一意对付红军的话,红军的出路是很难说的。这就是毛主席当初在湖南通道建议转兵的高明之所在吧。通道,通道。经毛主席的仙人指路,红军本已被封死的道路就通了。今天回顾这段往事,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伸出大拇指称赞一句的: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毛主席之所以战无不胜,不仅在于他军事上办法最多。而且更关键的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能创造战机,找到办法和出路。

说完了毛主席的以无法为有法,再来简单说一下毛主席的以无限为有限。军事上的奇迹,或者说每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军事事实的背后,都有两种力量在起作用:一是物质力量,二是精神力量。但就中国革命的实际来讲,中国革命的物质力量是极其菲薄的。看看红军到达陕北后,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周副主席瘦削的脸庞和矍铄的精神的巨大反差就知道,他们经受了数不尽的磨练和艰难困苦,但经过革命圣火的洗礼,他们的精神却生发出了无坚不摧的力量。精神的榜样是无穷的,他们带出来的人民军队,不仅是威武之师,也是钢铁之师。就拿飞夺泸定桥来说吧:1935年5月28日至29日,红1军团第2师第4团在一昼夜内完成了120公里的徒步奔袭。这是什么概念呢?大约相当于现在3个全程马拉松的距离。这几乎是人体潜能的极限数值。就是说120公里是有限的,但相对于人的潜能则是无限的。这种以无限为有限的奇迹只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才能做到。无独有偶,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野战军发动的清风店战役,行军速度也是一昼夜120公里。有什么样的人民领袖,就有什么样的人民军队。这样的人民领袖指挥的人民军队,注定是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
说到这里笔者不由赞叹,奇迹来自毛主席,奇迹来自人民。人民不死,毛主席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