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不是懒,亢奋不是闹,这些特殊的表现家长应该知道!

蒲公英全纳教育 2025-03-20 11:38:04

春暖花开,柳枝抽芽,家长群里关于"春困""过敏""情绪失控"的讨论却日渐密集。

“我家孩子昨天睡得挺早的,结果上课还是无精打采”

“好像最近他会突然的亢奋”

“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花粉真是太烦人了”

当我们把孩子的哈欠连天归结为偷懒,把突然亢奋判定为顽劣时,或许该先看看办公室窗台上那盆蔫头耷脑又突然疯长的绿萝——植物尚且受着季节更迭的影响,何况是神经系统格外敏感的孩子?

特殊孩子在季节更替的时候容易出现较多整体状态不稳定,这是因为什么呢?

一、春季情绪波动的核心问题

1、生物钟被打乱

春季白天变长、夜晚变短,孩子身体的“自然时钟”容易失调。因为天亮的早,有些孩子会过早醒来却白天犯困,有些则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这种混乱让情绪像“没调准的钟摆”忽高忽低。

阳光变化直接影响大脑中控制睡眠和清醒的激素分泌。敏感的孩子对光线变化更敏锐,就像突然被调亮房间灯光的人,需要更长时间适应。

2、过敏带来的连锁反应

花粉、柳絮、宠物因为换季而脱落的毛发,孩子频繁打喷嚏、流眼泪、揉眼睛、皮肤发痒。身体的不适会悄悄转化成烦躁——试想你自己重感冒时,是否也会更容易发脾气?

过敏不仅是鼻子难受。当身体持续对抗过敏原时,会像“超负荷运转的机器”一样疲惫,间接降低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

3、天气的变化

俗话说“春季的天就像娃娃的脸”春季忽冷忽热、阴晴不定。气压的细微波动可能让孩子头晕,早晨的毛衣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静电,潮湿的空气却又让短袖贴在身上像形成“窒息感”,春风带来的不仅有温暖也有干燥的“砂纸感”。

这些变化通过皮肤、耳朵等感官持续输入大脑,对于感知敏感的孩子,相当于时刻在接收“环境预警信号”,容易引发紧张或坐立不安。

4、情绪调节物质的不稳定

孩子可能上午兴奋得停不下来,下午却突然“电量清零”。这种大起大落并非故意,而是体内帮助稳定情绪的化学物质在“坐过山车”。

温暖天气促进身体活动增加,加速消耗维持情绪平稳的关键物质。就像手机频繁使用后电量消耗更快,孩子的“情绪电量”也会更快耗尽。

5、衣物和环境改变的刺激

脱掉厚重冬装后,轻薄的衣物让皮肤直接接触更多外界刺激;换季时频繁更换床单、外套,残留的洗衣液可能引发刺痒;户外活动增加,草地、树枝、沙粒带来全新触感。。。。。。

对于触觉敏感的孩子,这些变化是他们短时间内无法接受的,每分每秒他们都在获取新鲜且巨量的信息,最终导致情绪崩溃。

二、五个缓解春季情绪波动的小妙招

1、吃点好吃的开心一下

可分时段适量补充坚果、椰子水、蓝莓和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0%以上),这对于孩子的情绪波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找到情绪的宣泄口

可通过孩子喜欢的玩具或者活动进行舒压,如荡秋千、滑滑梯、跷跷板等,同时配合挤压玩具进行情绪发泄。

3、控制感官的输入

外出是可佩戴降噪耳机、太阳镜等工具,如果有花粉过敏或者呼吸道问题,请一定要记得佩戴口罩。

4、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节奏

可尝试固定在入睡前30分钟进行“安静三件事”:整理玩具→一杯温牛奶→刷牙。同时周末不宜“玩的太疯”,以免“周一综合征”。

5、持续关注身体健康

换季昼夜温差较大,注意不要伤风感冒。如果出现其他问题,请家长带着孩子及时就医。

一句话概括:

当孩子出现春困、亢奋或易怒时,家长首先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且尝试理解孩子。就像上课换了一间新教室——光线变了、座位换了、连空气味道都不同,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些反应不是任性或退步,而是身心在努力与变化中的世界保持同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