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周时代,最初的“公”通常是围绕在周王身边,拥有极大的自治权,并拥有建立自己势力的臣子。至于“侯”,则是指周王朝有功之臣,地位与“伯”相仿,但作用却差不多,都是镇守京之外的地方。
“侯”一词因其拥有更大的封地而仅限于京城之外,“伯”一词则因其拥有更小的封地而仅限于京城之内或京城之内。而被册封在京城中的“伯”,则是有着很多的特权,比如成为周王朝的官员,侍奉周皇帝。
相对于京城中的“伯”,“侯”在其他地方的独立性要强得多,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也能独当一面,就如周天子一般,在自己的领地上也能独当一面颇具号召力。
在西周时期,“嫡长子继承制”,所有的子嗣都要降低一级,而这些子嗣,则是“子爵”、“男爵”之类。至于最低级的,那就是“卿大夫”。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礼仪崩溃,周天子更是彻底丧失了君临天下的资格。
在这个多事之秋,人们渐渐养成了“强者为尊”的习惯。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楚国,因为楚国疆域扩张,楚国从一个“子爵”,变成了一个国王。这种事情,放在以前,根本不可能发生,但此时,在强大的楚国面前,周王室连说一句“不”的胆量都没有。
因为古欧洲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爵位”在各个国家中都有不同的定义。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些人大多与“侯伯子南”极为相近,后人才会把这些人的名字译成同一个意思。由于英国仍然是“君主政体”,英国有七个爵位,其中一个爵位是“准男爵”,另一个爵位是“骑士”,这是我们所熟悉的。可在这些人里,只有“公侯伯子男”才能算得上“贵族等级”,而“准男爵”、“骑士”则为普通阶级。这就是英国人的“封爵”和西周人的“封爵”之间的最大区别。
而且英国对于“封爵”的态度,其实也是类似于西周时期的“封爵”的。至尊公爵也被称为“大公”,其地位在“大领主”之下,仅在皇帝之下。再往下,就是“侯爵”、“伯爵”这两个级别的“封疆大吏”了,除了管辖的区域不同之外,拥有着同等的权限。“伯爵”领地远比“侯爵”领地要小得多,领地也不过是数个县而已。
“子爵”最初是辅佐“伯爵”的,所以他们是最后一个被称为“一州之主”的人,就像我们古代的“郡守”一样。正是因为西欧的封建主义,这些贵族们才渐渐脱离了帝国,自立为“地方政府”。总而言之,在西周“封爵”必然是一个“爵位”,在西欧“封爵”并不必然是一个“爵位”。而“准男爵”、“骑士”都是普通人自然没有什么“世袭罔替”的权利。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