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湖南长沙县城50公里出的板仓小镇,有一位享赋盛誉的巾帼女英雄,那便是杨开慧。
为了定下革命同志的心,为了表明对丈夫革命事业的肯定,杨开慧在1930年11月14日英勇就义,英雄碑上又添一位杰出人物,而毛岸青却失去了自己的母亲,毛主席也失去了情投意合的妻子。
杨开慧
消息在12月份的时候传到瑞金,极度悲痛的毛主席挥泪写下“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在大业已定、国泰民安的1957年,毛主席再次研墨动笔,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一句“我失骄杨君失柳”悼念亡妻。
字字皆是毛主席的心血,断然不会疏忽忘却,可当毛岸青在63年求词毛主席以作纪念的时候,毛主席写下的却是“我失杨花”。
毛主席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她见他一眼就怦然心动“北海仍然结着冰的时候,我看到了白梅花的盛开,以及枝头悬挂着晶莹冰柱的垂柳”,对着斯诺说起这些的时候,毛主席的表情是一脸温柔。
斯诺以为毛主席怀念的是北京的冬天,可实际上,主席心中所思所想的都是那位与他并肩而立的姑娘,也就是18岁的杨开慧。
图片源自网络
在北京公园一同观赏冬春景色的时候,毛主席与杨开慧确定了恋爱关系,他得到了属意的爱人,也赢得了抗争毛顺生的一次斗争。
作为典型的“封建父母”,毛顺生对毛主席的人生有着很强的控制欲,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只愿他能拿算盘、看得懂账本就好,他反对儿子所言的婚姻自由,而是妄图用世交家的女儿捆住儿子那向往自由的心。
毛顺生(左二)
可惜的是,毛主席注定是要成就大业的人,韶山冲是他的家,却永远不可能是“囚禁”住他的四方天地。
为了心中的大业,毛主席在1910年的冬天背着单薄的行囊离开了闭塞的韶山冲,彼时的他口袋空空,包裹中装的蚊帐甚至还破了两个洞,可毛主席的脚步却是轻快无比,因为他即将奔赴的是自由、是热爱。
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成了毛主席的第一站,在入学考试的试题《言志》中,毛主席直抒胸臆,稚嫩少年有着常人比拟不了的清醒,让阅卷的校长直接一句“今天我们录取了一个建国人才”。
毛主席
所有看过毛主席文章的老师,总会一脸震惊的赞其文笔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然后批给全班同学传阅。他成了这所学堂的风云人物,也在一位教师的热心推荐下来到了省城长沙,成为了杨昌济的学生。
第一次看到同盟会《民立报》的时候,毛主席被震惊了,他的心中所想有了理想的沃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这十六字看的毛主席汹涌澎湃,于是毅然决然相信孙中山,剪掉了头上所属“封建时代”的辫子。
孙中山
同学们给毛主席取外号为“毛奇”,赞誉他是一名不同寻常的人,可世界上没有奇怪的人,只是他们出现在了不适合的圈子,为了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毛主席又做了一件让人津津乐道的“怪事”。
他在1915年9月的时候,以“二十八画生”的名义在长沙各校张贴了征友启事,主动抛出交友的橄榄枝,蔡和森、何叔衡、陈昌等人就是这样与毛主席结识,有着相同理想抱负的他们组建了自己的小圈子,在湘江之滨、橘子洲头和岳麓山上高谈阔论。
蔡和森
作为一名开明的老师,杨昌济也很快与他们打成一片,时常邀请毛主席等人到自己的家中,每当他们谈起学问和治国道理的时候总是刹不住车,饭菜做好了也不知道,每每这个时候,杨开慧的母亲总会将她唤来说出一句“小开慧,快去叫你父亲和各位哥哥一同坐下来吃饭”。
乌泱泱的一群青年才俊,可杨开慧却偏偏看到毛主席的时候透红了脸,杨昌济对毛主席的欣赏悄悄“传递”给了杨开慧,而看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杨开慧,毛主席心中一块枯萎的地方也重新发起了嫩芽。
杨昌济
彼时两人的感情是悄无声息,杨开慧会在日记中写“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的爱他”,而毛主席在1918年6月收到杨昌济“可有机会赴法勤工俭学”并于8月19日抵京的时候,他也在杨开慧的窗前静静待了很久。
他为她写下唯一一首纯粹爱情诗只不过含蓄的二人并未将这层窗户纸戳破,直到1920年1月17日。
恩师杨昌济病逝在北京,毛主席以“半生半婿”的身份为他守灵,他安排恩师全家扶柩回乡,经此一事之后,两人双双放下了自己的骄傲。
毛主席与杨开慧
杨开慧不再言“我不希望他被动的爱我”,毛主席也用一生唯一纯粹的爱情诗《虞美人·枕上》表明了自己的爱意。年底二人的婚礼,有些热闹的冷清,女方没有嫁妆,男方亦是没有准备迎亲的花轿,两人的默契在“不作俗人之举”中再次不谋而合,1920年的冬天,20岁的杨开慧嫁给了27岁的毛泽东。
夫妻俩将家安在了长沙清水塘,毛主席开始了自己的革命事业,杨开慧也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这个小家,成为了毛主席的得力助手,毛主席也曾毫不吝啬的说“我这个秘书抄起资料来是又快又好”。
毛主席
毛岸青在1923年底降生的时候,毛主席正要去参加将要在1924年1月举办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婚后七年的时间里夫妻二人总是聚少离多。
不管生活多么苦,独自抚养三个孩子的杨开慧总会抱着年幼的毛岸龙对年龄稍长的岸英和岸青说,“咱们就在清水塘,等着父亲回家”,但敌人的出现却活生生的将清水塘搅浑,而这个小家也失去了女主人。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毛主席要带领部队沿湘赣边进行秋收起义,他不得不再次面对与妻儿的离别,可这一次却不是暂别,而是天人永隔。
三个孩子
湖南陷入了白色恐怖,反动派对共产党员大肆搜捕,杨开慧带领着三个孩子避居在长沙板仓,可即便是在这般的颠沛流离之下,在毛主席生辰的12月26号,杨开慧还是特意煮了碗面条,她说“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的不能忘记他”。
远在井冈山的毛主席,亦是同样的挂牵。得知杨开慧与组织失去联系之后,他多次试图以书信的方式与杨开慧取得联系,只可惜他的信件辗转一年半才送到,而彼时他心心念念的妻子,已经亡命在敌人的五声枪响。
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
1930年的10月24日,杨开慧和三个孩子不幸被捕入狱,狡猾的敌人想到“杀害杨开慧只会折磨毛主席一人,而若是杨开慧‘投诚’。动摇的将会是整个共产党的军心”,于是他们便放出条件,只要杨开慧同意登报声明自己愿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就可以让他和孩子毫发无伤的出去。
呸!想都不要想。
这是杨开慧的回答,她宁愿死也不会让自己的丈夫难做,也不会让共产党难做,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开慧知道大局为先,就这样,誓死不屈的她在1930年11月14日的识字岭英勇就义。
砰砰三声枪响,或许是上天不忍,杨开慧的身体倒下了,却还有着微弱的呼吸,若是救助及时,还可留下一条性命,可丧心病狂的敌人却专程派人回去补了两枪。
这一下,杨开慧鲜活的生命真的结束了。
消息传开的时候,整个湖南都炸了,群情激奋的群众拉起横幅控诉反动派的暴行,革命人士也加紧运动,赶在敌人对三个孩子下黑手之前,将他们安全的带出,保住了毛家的血脉。
毛岸英与毛岸青
失去母亲,父亲依旧在为革命奔走的三兄弟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过程中,年幼的毛岸龙也因一场来势汹汹的病症殒命,除了没有当过小偷和被富人收养,毛岸青和毛岸英的经历就是现实版的《三毛》,直到1936年被送往苏联留学,苦难日子才算暂时到了头。
他为她改娇杨为杨花为了革命,毛主席一家付出的都实在太多,为了避免诸如杨开慧这般的牺牲和两个孩子的颠沛流离,毛主席的脚步不能停下,也因为这样,他错过了杨开慧留给自己的,最后的“情书”。
图片源自网络
1930年反动派推门而入的时候,杨开慧慌忙将一张手稿塞进了墙缝,这是她的秘密,而这抹有关二人爱情的火焰也在阴暗的地缝独自燃烧了半个多世纪,直到1982年修缮杨开慧故居的时候,才发现了写满“我真的是非常爱你、我要吻你一百遍,你的眼睛,你的嘴,你的脸颊、我总是不放心,只要你好好的”的信。
在危险敲门的时候,杨开慧的第一反应不是逃跑,而是将这些手稿藏起来,她是如此真诚炙热的爱着毛主席,只可惜曝光的时候,杨开慧和毛主席都已双双离开。
毛主席
只不过,这些未被曝光的情书并未影响毛主席对杨开慧的深厚感情。
在毛主席的心中,杨开慧始终是坚韧伟大的女性,他们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了最美好的彼此,得知杨开慧不幸遇害的消息,毛主席心中无比自责,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就是他的直抒胸臆。
《诗刊》在1957年1月份的时候,刊登了毛主席的一首诗,作为杨开慧昔日的中学同学,李淑一想起杨开慧曾经一脸羞涩的对她说“润之给我写了首情诗,我非常喜欢”。
毛主席
遗憾的是,李淑一从来没有完完整整的知道过内容,因此她在1957年的时候写信给毛主席,请求抄寄全诗。
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牺牲在1933年的战场,面对这位与自己境遇相似的旧友,毛主席并未将专属于杨开慧的《虞美人·枕上》抄写送予李淑一,但他却专门写了一篇新作,并且嘱托李淑一“到板仓代我看一看开慧的墓”。
李淑一
这个新作就是《蝶恋花·答李淑一》,也就是1963年毛岸青向父亲求的那一篇。
词作面世之后,很多人好奇毛主席为何将杨开慧比作娇杨,与毛主席私交深厚的民主人士章士钊在面见毛主席的时候,也是直接将这个问题放在了台面上。
“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娇!”在毛主席的心中,杨开慧从来不是他毛泽东的附属物,她有女子的刚毅,有为母的宽容,有身为党员的识大局,杨开慧是毛主席的骄傲,更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她用自己的牺牲给了反动派所谓的信仰一击,她用自己的牺牲夯实了中国共产党未来的道路,如此之女,如何不可谓之娇?
毛岸青
可是在1963落笔为毛岸青书写的时候,毛主席却是故意将骄杨“错写”成了杨花,为了避免被引申成“骄傲”之意,为了表达对身带三子却敢用单薄身躯对抗敌人长枪的杨开慧,毛主席这才大笔一挥,写成了杨花。
听完父亲的解释,毛岸青后悔脱口而出那句“父亲您写错了”,他不会写错!又怎么可能写错?
毛主席与杨开慧
在毛主席的心中,杨开慧永远不是墓碑上那张被定格的照片,始终是1919年与自己比肩而站立在故宫广场,看着树丫积雪低头浅笑,行走时小心跟在自己身后,轻声唤“润之,等等我”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