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如果问战争中最臭名昭著的武器是什么?那么毒气一定是首当其冲,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惨无人道的杀伤方式,给予对手精神和身体上的极大摧残。
所以,毒气这类武器始终被明令禁止,但不乏有些国家毫无底线,在战争中大肆使用,例如日本。
不过令人比较疑惑的是,德国作为最先使用毒气的国家,在整个二战中却出奇地没有使用毒气。
难道德国真的与其他轴心国不同?不屑于使用这款武器,还是另有什么原因呢?
毒气风云
毒气与德国,笔者认为完全是可以相互挂钩的。
德国是第一个在战场上吃到毒气这个螃蟹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是堑壕战,双方的战线相对较长,并且在机枪的加持下,没有国家能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就能硬吃对方阵地。
在这个基础上,什么武器才能打破常规呢?很显然,德国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毒气。
1915年4月22日,第二次伊普尔战役打响,当英法联军从战壕中出来,准备扑向德国阵地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远处德军阵地飘来阵阵黄绿色烟雾。
这到底是什么玩意?没人清楚,但这些士兵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殊不知这正是德国人为他们准备的氯气。
18万公斤的氯气飘散在战场上,没有护具保命的英法联军纷纷倒地,一种难以忍受的强烈刺激性怪味弄得英法官兵死去活来。
先是打喷嚏、咳嗽,流泪不止,后来就觉得空气也没有了。而在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共计1.5万人中毒,其中5000人死亡。
而德国凭借着向前飘散的毒气,在正面10公里纵深7公里的宽大正面肆意妄为,跟着毒气屁股后面走,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的获得了胜利。
从这时开始,人类彻底打开了毒气这个潘多拉魔盒,众多国家纷纷开始研究毒气。
一战也成为了毒气的天堂,各类化学武器的使用,士兵的伤亡无疑是惨重的。
所以,当一战结束后,许多国家开始抵制这款武器,大家签订条约,承诺未来都不准再使用这类武器。
听到这,或许大家会认为,德国作为战败国,肯定是签订了这个条约,所以才在二战中没有使用这款武器啊?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德国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怎么可能就此放手化学武器?
在德军的武备库中,毒气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并且在一战将要结束时,德国近乎一半的炮弹都加装了毒气。
想要彻底清空库存这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德国即使战败也没选择动用这款武器呢?
毒气的无奈
首先在这里笔者要澄清一个事实,德国并非没有使用毒气,而只是没在战场上使用罢了。
自从希特勒上台后,毒气的研制一直在秘密进行,而这不仅仅是德国一家,而是整个欧洲都是如此。
其实也很好想象,别看大家在明面上都签订了这个协议,但秘密研制都是不公开的事实。
毕竟它就像是核武器一样,带给人足够多的威慑力,我可以不使用,但我不能没有。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德国研制出了塔崩,并且还为此专门成立了实验室。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了,德国的塔崩确实厉害,但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也绝对不弱。
所以,德国为什么不在战场上使用毒气,笔者认为很大程度就是避免被对方报复。不过或许也会有人问,这不是扯淡吗?
意大利、日本在毒气上用得比谁都欢,他们怎么不怕?其实这就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了。
从轴心国进攻的路线上来看,意大利和日本的主要战场在非洲、亚洲、东南亚,这三个地区比较落后,人民连饭都吃不饱,别说研究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
所以,他们可以使用得肆无忌惮,因为没人能因此报复他。当然,除了日本那是实在丧尽天良,最后吃了两颗原子弹。
所以,当年意大利甚至可以明目张胆地把毒气扔到埃塞俄比亚军队当中,就是这么有恃无恐。但是德国敢这么做吗?
我认为给他一万个胆子也不敢,毕竟毒气这东西本就是因德国而起,同时期的欧洲几乎家家都有相当恐怖的储存量,谁敢放第一颗,保不齐人家就给你扔个几十吨。
在这个背景下,干脆也别玩虚头八脑的了,咱就常规武器见真章把。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毒气研究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完美,大家使用的毒气大多数是吸入式毒气,糜烂式毒气还是比较少的。
这类武器可以被防毒面具完全规避,在加上二战防毒面具已经普及,德国想要想一战那样出奇制胜的依靠化学武器取得胜利已经不太现实了。
并且对于德国而言,单单常规武器就已经打遍天下无敌手了。一手闪电战玩得出神入化,横扫欧洲谁与争锋?
然而闪电战最大的要求就是一个快字,吸入式毒气的大规模使用反而会成为自己人的负担。
我们去想象一下,当德国人使用毒气后,难道还让发动闪电战的坦克跟着毒气屁股后面往前慢慢移动吗?
再加上这种武器比较考验天时,万一正往前走呢,突然来个邪风把毒气刮到自己家,那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吗?
所以,德国人在顺利的过程中不去动用这类武器,是非常明智的一种决策,最起码规避了后续盟军动用这类武器的可能性。
毕竟大家都签订了条约,谁先使用必定会受到强烈的报复。
在欧洲这片土地上,拥有这么大储备的化学武器,自然就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谁都不用。
不过,战争真的会去讲那么多规则吗?德国人真的有底线吗?我们不可否认,战争是毫无底线的,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绝对是每个国家奉行的准则。
希特勒就是这样一个人,能够撕毁《凡尔赛条约》的元首,是谁都会认定他是一个毫无底线的人。
不过这么想或许真的错了,其实希特勒在毒气方面还是非常在意的。
毕竟一战期间,希特勒就曾是毒气的受害者,并且德国大部分将领,更希望通过正面去击败敌人,而不是依靠耍一些小聪明,这或许就是欧洲人认为的骑士精神。
其实说到底,德国在行动上害怕被报复,再加上前期的绝对优势,最终让德国人放弃了使用毒气的想法。
而这显然是非常明智的,现如今二战的阴影逐渐消散,世界逐渐走向和平,那么毒气是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
毒气始终存在
法军福熙元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战争永远都会有毒气。那么这句话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笔者认为,未来战争毒气的作用并不会很大,这类武器相较于现在而言实在是太常见了。
就比如说催泪弹,这类武器经常在警用部队中使用,用来驱散示威者。
并且催泪弹作为一种化学武器,实际上并不致命,而它与毒气同宗同源,都是一类货色,只是它的危害性远没有那么大了。
相较于现代而言,远比毒气还要恶心的武器比比皆是,比如核武器,它带来的核辐射比毒气恶心一万倍。
又或者说集束炸弹、贫铀弹,这些武器危害性都非常大。甚至我们还可以举一个比较近的例子。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人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投下了大量橙剂。
橙剂是一种落叶剂,主要就是让叶子快速掉落,毕竟当时在越南战场,茂密的植被让美军直升机很难支援,仅凭地面部队美军很难取胜。
但是释放橙剂后,带来的后果却是巨大的,越南出现了大批残障、畸形儿童,而这都是拜橙剂所赐。
橙剂中含有的二恶英成分虽然是慢性的,但对人体危害极大,但如果硬去定义这到底是什么武器,笔者认为它并非是毒气。
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制作这款武器的作者阿瑟·高尔斯顿的初衷并不是将它用到战场上,而是作为高效的除草剂来使用。
这就像百草枯一样,谁也没有想到,这类农药居然可以成为害人的工具,即使百草枯不断地调整色泽和味道,将其变得又丑又苦,依旧不伐有人想不开。
所以,毒气离我们很远,但似乎又离我们很近。但笔者认为我们也不需要去担心,因为无论战争是否来袭,能够上场的武器中很少会有化学武器存在。
我们去看目前的俄乌冲突就能发现,尽量地使用常规武器,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在两伊战争期间,萨达姆这种战争狂人打红了眼,对伊朗使用了沙林毒气进行攻击,但这种丧尽天良的做法也让其成为众矢之的。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萨达姆第一次使用这类武器,在此之前,为了武力镇压也曾多次使用。
但很明显,使用毒气的人往往没有什么好下场,例如日本吃了两颗核弹,然而萨达姆也遭受到了最严厉的审判。
所以说,化学武器始终在我们身边,只是大家都没有使用罢了,其中最经典的,当属美国的VX毒剂。
它在尼古拉斯凯奇的《勇闯夺命岛》中就曾出现过,当然,杀伤力要比电影中的还要夸张,所以毒气始终离我们非常近。
不过我们也无需担心,当战争来袭,国与国之间也好,人与人之间也罢,都会存在一个底线,而这个底线一定是很低的。
毒气始终存在,但国家只要拥有更具有威慑力的武器,它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结语
德国确实是二战当中的枭雄,即使犯下了无数过错,但我们不可否认,它始终没有将战场扩大,这算得上是一种底线。同时德国也应该庆幸自己没使用,否则未来是否走日本的后尘也不好说。
但我们要深刻地记住,整个二战期间,日本臭名昭著的部队,对中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根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先后在中国14个省份使用了化学武器,并且为了掩埋罪证,现如今我国还有居民受到毒气迫害。
不得不说,他给我国带来了灾难。但现如今,我国具备了绝对的实力,而这种武器绝不会在出现到中国人身上,否则中国的报复也将是对手无法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