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受厂商的价格定位、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影响,汽车安全性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高速公路追尾大卡车这种高死亡率的场景,已成为严重的安全威胁。当车辆高速追尾大卡车时,冲击力巨大,即使卡车防撞梁达标,小轿车也极有可能突破防撞梁钻入车底,SUV 车型可能与货车大梁碰撞。质量稍差的车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车顶被掀翻等严重后果。
从数据来看,2020 年全国高速事故中,追尾碰撞占事故总数的比例为 42.61%,死亡人数占比达 42.83%,其中乘用车追尾卡车的致死比例是其与其他车型碰撞致死比例的 4 倍,可见其危险性。
为了深入了解汽车在这类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今年 4 月 - 10 月,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作为测试机构,懂车帝负责影像记录,在国家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顺义)开展了大规模的汽车碰撞测试。此次测试包括 64 公里每小时 40% 重叠正面碰撞、80 公里每小时 70% 重叠追尾碰撞和 56 公里每小时 30% 重叠钻入卡车碰撞三个项目,共进行 90 次测试。
测试车型丰富,涵盖价格跨度大的各类明星车型,从数百万的奔驰大 G、路虎揽胜、奔驰迈巴赫,到几十万的沃尔沃 S60、途观 L、雷克萨斯、极氪 001、理想 L6、特斯拉 Model 3、小米 su7、蔚来 ET5T,再到吉利帝豪、比亚迪秦 L、日产逍客、五菱缤果、比亚迪海鸥等。为确保测试公平客观,这些车辆都是测试组在全国 4S 店随机购买的量产车型,有购买发票和提车视频,能代表消费者所购车辆的安全性。测试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由北京质检院保障,其专业人员完成所有测试环节,测试标准参照多个国际和国内公开测试,所用假人是 Hybrid Ⅲ 50th 男性假人和 Hybrid Ⅲ 5th 女性假人,数据采集系统良好,能真实反映乘员受伤情况,得到全球检验检测机构认可。测试从消费者和汽车安全角度出发,围绕 “车损” 和 “人伤” 开展车身结构、营救安全、乘员损伤三项指数的测试和评价,结果以优秀(G)、可接受(A)、一般(M)和差(P)的形式发布,为汽车安全研发和消费者购车提供参考。
此次测试结果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在新能源车型方面,所有测试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动车型(如问界 M7、理想 L6、比亚迪宋 PLUS DM)和纯电车型(如极氪 001、小米 SU7、特斯拉 Model 3、蔚来 ET5T、海鸥、五菱缤果),在碰撞中电池都未起火或爆炸。这主要归因于国产电池头部厂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严格的电池防护标准,以及整车厂在整车结构设计水平的提升,防撞梁与吸能盒用料扎实,保障了新能源车在碰撞中的安全。
关于不同品牌车型的安全性,国产自主品牌车型总体安全性较高,部分优秀车型表现超过传统豪华车品牌。在消费者的普遍认知中,价格往往和质量成正比,但这次测试结果并非完全如此。例如,路虎揽胜、奔驰 G、宝马 X5、奔驰 GLC 等豪华车在测试中表现欠佳。
奔驰 G 在 64 公里每小时 40% 重叠正面碰撞测试中,A 柱变形且机油泄漏。奔驰 GLC 出现安全气囊异常情况,可能导致乘员烧伤。宝马 X5 国产车型在驾驶员位置存在腿部保护不足问题,与美版车型相比有减配情况,且驾驶位上部焊点失效,可能对头部造成伤害。路虎揽胜在 56 公里每小时 30% 重叠钻入卡车碰撞中,车顶天窗掉落,副驾驶位受损严重。相比之下,一些价格较低的国产车,如吉利帝豪(价格远低于路虎揽胜)在结构设计和用料方面表现出色,A 柱未断裂,而路虎揽胜则出现 A 柱撕开、B 柱严重变形、驾驶舱前部被掀开的情况。
另外,一些汽车设计元素在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全景天窗美观,但玻璃在承受应力方面脆弱,在卡车碰撞测试中,带全景天窗的车型天窗均粉碎,可能对驾乘人员造成致命伤害,不过像奔驰迈巴赫因天窗有中间横梁,增强了结构安全性,后排人员受伤不明显。新能源车常用的隐藏式门把手在 64 公里每小时 40% 重叠正面碰撞实测中,出现无法人力打开的情况,尽管车企宣传有冗余设计,但在事故中仍暴露出缺陷。
在汽车市场中,消费者相对处于弱势,而像懂车帝这样的汽车垂直专业媒体与专业检测机构合作开展的碰撞测试意义重大。此次测试在客观性、公平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方面达到较高水平,为车企改进设计和行业制定标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这些结果能让消费者更清楚地了解汽车安全状况,也促使车企重视并改进车辆安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