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夜晚,霓虹闪烁,46岁的徐建明坐在一家高档海鲜餐厅的包厢里,谈笑风生。他是公司高管,西装革履,气场十足。桌上摆满了龙虾、螃蟹和生蚝,觥筹交错间,建明吃得不亦乐乎。可第二天早上,他发现手臂上起了红疹,奇痒无比。他挠了挠,嘀咕道:“可能是海鲜过敏吧。”他没当回事,以为忍几天就好了。谁能想到,这小小的皮肤瘙痒,竟是一场致命疾病的信号。

几天过去,瘙痒非但没消退,反而蔓延到胸口和腿部,晚上痒得睡不着,抓得皮肤红肿渗血。建明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工作开会时忍不住挠痒,同事们都投来关切的目光。他尝试了各种偏方,甚至找了所谓“神医”,却始终不见好转。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饭局上遇到一位肝胆科医生,医生的严肃警告让他如梦初醒。检查结果出来,建明瘫坐在医院走廊:肝癌晚期!一个简单的皮肤瘙痒,怎么就成了肝癌的警报?这个故事,让人不寒而栗,也敲响了健康的警钟。
风光背后的徐建明徐建明,46岁,上海人,名牌大学毕业,现任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管。他身高一米七八,体重略超标,微胖的身材透着成功人士的派头。建明事业有成,管理着上百人的团队,平时应酬不断,烟酒不离手。他喜欢吃大鱼大肉,尤其钟爱海鲜和烧烤,体检时医生提醒他脂肪肝和血脂偏高,他却不当回事,笑着说:“我还年轻,扛得住!”
建明的妻子是位会计师,儿子正在读高二,家庭美满,生活富足。可繁忙的工作让建明疏忽了健康。他常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喜欢喝点小酒解压。近年来,他隐约感到乏力,偶尔腹胀,但总觉得是累的,没时间去医院。建明自认为身体底子好,从不把小毛病放在心上。直到这次皮肤瘙痒,他才被迫面对身体的“求救信号”。

那次海鲜聚餐后,建明的皮肤瘙痒起初只是手臂上的几块红斑。他以为是海鲜过敏,毕竟以前吃虾蟹也偶尔起�疹子。他抹了点药膏,避开海鲜,可瘙痒却愈演愈烈,蔓延到全身,夜里痒得抓破皮肤,睡不好觉,工作效率也直线下降。建明烦躁不堪,只好去社区诊所。
诊所医生简单检查后,诊断为湿疹,开了点外用药膏。头两天,瘙痒有所缓解,建明松了口气。可没过几天,药效消失,瘙痒卷土重来,甚至更严重。他开始怀疑诊所的水平,同事却推荐了一位“祖传秘方”的老中医。建明驱车几十公里找到这位医生,老中医看了一眼他的皮肤,开了几包中药,信誓旦旦地说:“按时喝,保你断根!”
建明捏着鼻子喝完中药,瘙痒却没好转,反而出现了恶心呕吐、腹部不适,体重莫名下降,皮肤和眼白还隐隐发黄。他一度怀疑中药有问题,直到一次饭局改变了一切。饭局上,他认识了省人民医院的肝胆科主任王医生。建明忍不住诉苦,讲了自己折腾一个多月的经历。王医生听后,脸色凝重,仔细观察了他的眼睑和手掌,又按了按他的腹部,严肃地说:“别拖了,赶紧去大医院做腹部CT,重点查肝脏!”
建明心头一紧,第二天直奔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腹部CT显示他的肝脏有一个巨大的占位,进一步活检确诊为肝癌晚期,已扩散到淋巴结和腹膜。建明手握报告,脑子一片空白。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小小的皮肤瘙痒,竟揭开了如此残酷的真相。
瘙痒背后的真相:肝癌的隐秘信号医生向建明解释,皮肤瘙痒是肝癌的常见症状之一,背后有两大原因:
肝功能衰退,毒素堆积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负责代谢和解毒。当肝癌发生,肝细胞被肿瘤破坏,解毒功能下降,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堆积。这些物质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导致皮肤瘙痒、干燥和暗沉。建明的瘙痒从局部扩散到全身,正是毒素累积的信号。胆管梗阻,胆盐刺激肝癌肿瘤可能压迫胆管,阻碍胆汁正常排泄,引发梗阻性黄疸。胆汁中的胆盐和胆红素进入血液,沉积在皮肤,刺激神经,引起剧烈瘙痒。建明后期的皮肤发黄和眼白黄染,正是黄疸的表现。医生遗憾地说,建明的肝癌已到晚期,错过了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如果他早点重视皮肤瘙痒,到正规医院排查,或许能更早发现病灶,争取治疗机会。

肝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其早期症状隐匿,极易被忽视。建明的案例并非个例。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年发病率约38/10万,位居恶性肿瘤前列。肝癌的隐匿性主要体现在:
症状不典型: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乏力、食欲下降、腹胀或皮肤瘙痒,容易被误认为是疲劳或过敏。肝脏无痛感:肝脏缺乏痛觉神经,即使肿瘤生长,也未必感到明显疼痛。常规检查局限:普通体检的肝功能检查可能正常,需腹部CT或核磁共振才能发现病灶。建明的皮肤瘙痒持续一个多月,伴随消瘦、黄疸等症状,已是肝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现。可惜,他先后走错了两次路:一是轻信社区诊所的湿疹诊断,二是迷信“祖传秘方”,耽误了宝贵的就医时间。
肝癌的危险信号:瘙痒只是冰山一角医生总结了肝癌的几大常见症状,提醒大家提高警惕:
皮肤瘙痒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尤其伴随黄疸、皮肤干燥,可能是肝胆系统发出的警报。排除过敏、湿疹等皮肤病后,需排查肝脏问题。黄疸皮肤、眼白发黄,尿液呈深茶色,可能是胆管梗阻或胆红素代谢异常,常见于肝癌中晚期。腹部不适右上腹隐痛、胀感,或腹部摸到硬块,可能是肿瘤压迫或肝脏肿大。消瘦和乏力短期内体重无故下降超10%,伴随持续乏力、食欲不振,需警惕恶性肿瘤。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可能是肝功能减退或肿瘤压迫肠道所致。肝癌的“幕后推手”:高危因素要警惕肝癌的发生并非无迹可寻。医生指出,以下因素显著增加发病风险:
病毒性肝炎乙肝和丙肝是肝癌的头号元凶。我国约80%的肝癌患者有乙肝病史。建明年轻时体检发现乙肝病毒携带,但他从没正规治疗,病毒长期损伤肝脏,最终诱发癌症。酗酒和脂肪肝长期饮酒和肥胖导致脂肪肝,可进展为肝硬化,进而诱发肝癌。建明的应酬生活和高脂饮食,正是重要推手。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霉变食物(如发霉花生、玉米)或高油高盐饮食,增加肝脏负担。建明爱吃烧烤和油腻菜肴,加重了肝损伤。家族史和环境因素有肝癌家族史者风险更高。长期接触黄曲霉毒素或化学致癌物,也可能诱发癌症。
肝癌虽凶险,但可防可控。医生为建明和其他读者提供了以下建议:
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乙肝携带者、脂肪肝患者,每年做腹部CT或**甲胎蛋白(AFP)**检查,及早发现病灶。健康饮食少吃油腻、霉变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和全谷物。控制酒精摄入,避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保持健康BMI(18.5-23.9),通过运动和饮食管理预防脂肪肝。乙肝疫苗和治疗未感染乙肝者尽早接种疫苗;已感染者需定期监测,遵医嘱抗病毒治疗。及时就医出现皮肤瘙痒、黄疸、消瘦等症状,立即到正规医院检查,切勿轻信偏方或拖延。珍惜健康的每一天徐建明的故事,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无数忙碌的都市人。他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却因忽视皮肤瘙痒的信号,错过了生的希望。妻子泪流满面:“如果他早点去大医院就好了。”悲剧无法逆转,但它提醒我们:健康是最大的财富,任何异常都不该被忽视。
生活中,我们常被工作和应酬绑架,觉得小毛病无所谓。建明的遭遇告诉我们:肝癌的隐匿性,让它防不胜防,但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检查,可以为我们赢得宝贵的时间。从今天起,不妨多关注身体的“求救信号”:少喝一口酒,多吃一口菜,定期做个体检。这些小小的改变,或许就是守护生命的关键。

徐建明的悲剧,是一堂沉痛的健康课。皮肤瘙痒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是肝癌的警报。通过了解肝癌的症状、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我们可以让生活少一些遗憾,多一些安心。愿每个人都能从建明的故事中汲取教训,用科学知识守护肝脏健康,远离肝癌的威胁。
参考文献:
中国抗癌协会. (2023). 《肝癌防治指南》.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 “肝癌早期症状与诊断研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2024). 《肝癌早期筛查与临床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