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男子低钾全身无力,检查不出原因,老教授:吃错药了?

诗槐聊健康 2025-04-28 20:44:39

夏日的南京,空气湿热得像蒸笼。65岁的张德福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家门,脸上写满了疲惫。他是个退休的公交司机,操劳了大半辈子,如今靠着微薄的退休金和老伴儿过着简单的生活。这天,他像往常一样,拎着一袋菜回家,准备帮老伴儿做晚饭。可刚放下菜篮,他就觉得四肢像灌了铅,软绵绵地使不上力,连菜刀都握不住。

“老张,你咋了?脸色这么差?”老伴儿王桂兰放下手里的活儿,关切地问。张德福摆摆手,勉强挤出个笑容:“没事,可能是累着了,歇会儿就好了。”他以为是年纪大了,体力不支,没太当回事。可接下来的半个月,他的症状越来越严重:走路像踩棉花,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偶尔还觉得心慌气短。王桂兰急了,拉着他去了南京市第一医院。

在医院,检查结果让医生皱起了眉头:张德福的血钾只有2.1 mmol/L(正常值3.5~5.5 mmol/L),属于严重的低钾血症。更蹊跷的是,他的肌酸激酶高达11,237 U/L,远超正常值。这意味着他的肌肉正在遭受某种异常破坏。医生迅速安排补钾治疗,但效果不理想。血钾缓慢上升,肌酸激酶虽有所下降,病因却像个谜,始终找不到答案。

张德福的遭遇并非个例。低钾血症在老年人中并不罕见,但像他这样查不出原因的病例,却让医生们犯了难。最终,一位老教授的提醒揭开了真相:罪魁祸首,竟是张德福常吃的甘草片!

平凡却坚韧的张德福

张德福,65岁,南京本地人,年轻时是公交公司的“老黄牛”,开了一辈子公交车。风吹日晒,作息不规律,他却从没喊过苦。退休后,他喜欢种种花草,偶尔跟老伙计们下下棋,日子过得平淡却满足。他的身体不算太糟,6年前查出高血压,平时吃着替米沙坦控制,血压还算稳定。此外,他还有肝血管瘤,但医生说问题不大,定期复查就好。

张德福有个小毛病:嗓子容易干痒,偶尔咳嗽。他听老邻居说,甘草片止咳效果好,药店里又便宜,索性买来常备着。咳嗽时吃几片,嗓子舒服了不少,他也没多想。这习惯持续了好几年,家人和医生问起用药史,他压根没把甘草片当回事。谁能想到,这不起眼的小药片,竟差点要了他的命?

张德福的老伴儿王桂兰,61岁,是个热心肠的居委会志愿者。她平时爱操心丈夫的身体,总提醒他少吃咸菜、多遛弯。可张德福性子倔,觉得自己身体硬朗,不爱听唠叨。他们的女儿小张在上海工作,平时靠电话联系,家里大事小事都靠老两口自己张罗。这次张德福生病,王桂兰急得睡不着觉,恨不得替他受罪。

病魔的真相:甘草片的“隐形杀机”

入院后,张德福的病情让医生们一头雾水。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无外乎四种: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分布异常和假性低钾。医生逐一排查:

假性低钾:采血过程规范,标本送检及时,这一可能被排除。摄入不足:张德福饮食正常,没有禁食或偏食,可能性不大。分布异常:比如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OPP)、碱中毒或胰岛素过量,都可能让钾离子从血液移到细胞内。但张德福没有周期性瘫痪史,血气分析也排除了碱中毒,胰岛素更没用过。HOPP虽能解释肌酸激酶升高,但张德福的症状持续半月,补钾效果差,不太符合这一诊断。丢失过多:呕吐、腹泻、利尿剂滥用或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都可能导致钾流失。但张德福没有消化道症状,内分泌检查(甲状腺功能、皮质醇节律等)均正常,肾上腺CT也没问题。

医生们还做了全面检查:心电图正常,头颅CT仅见轻微腔隙性脑梗死,肺CT提示肺间质性改变和肺大泡,腹部CT确认了肝血管瘤,但无恶性迹象。这些结果虽排除了其他大问题,却让病因更加扑朔迷离。

科室展开激烈讨论。有人怀疑是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因为它能解释肌酸激酶升高;有人提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但张德福的高血压控制良好,尿钾也不高,可能性不大;还有人提到库欣综合征或巴特综合征,甚至建议基因筛查。讨论陷入僵局,直到一位老教授的一句话点醒了大家:“再仔细问问用药史吧!我见过吃减肥药导致低钾的案例,还有个女孩吃甘草片吃到瘫痪。”

医生赶紧追问张德福,果不其然,他在床头柜里翻出了一个甘草片的空瓶子。他不好意思地说:“我咳嗽老毛病,吃了几年甘草片,觉得没啥大不了,就没跟你们提。”家属也愣了:“这药还能吃出问题?”

甘草片为何引发低钾?

甘草片,一种常见的中成药,因其止咳化痰、缓解咽喉不适的效果,深受很多人喜爱。但它暗藏的风险却鲜为人知。医生解释,张德福的低钾血症与长期服用甘草片直接相关,罪魁祸首是甘草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这两种成分可能引发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导致钾离子大量流失。具体机制如下:

模拟醛固酮:甘草次酸的分子结构与醛固酮相似,能“冒充”醛固酮,作用于肾脏,促进钠保留、钾排出,导致血钾降低。酶抑制:甘草次酸抑制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导致体内类似醛固酮的物质增多,进一步加剧钾流失。延长醛固酮作用:甘草酸通过干扰肝脏代谢,延长醛固酮的活性,增强其排钾效应。

更严重的是,低钾血症会损伤肌肉,导致肌酸激酶升高,表现为四肢无力、肌肉疼痛,甚至引发心律失常。幸运的是,这种由甘草引起的低钾是可逆的。停用甘草片后,张德福的血钾逐渐恢复正常,肌酸激酶也降至安全范围,无需额外补钾。

甘草片安全吗?如何避免“吃错药”?

甘草片虽常见,但绝非“随便吃”的药。根据《复方甘草片》说明书,每次服用3~4片,每日3次,且不建议连续服用超过3~7天,长期使用需咨询医生。然而,不同人对甘草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有报道称,每天服用甘草酸280 mg(约相当于复方甘草片数片),连服7天就可能引发低钾。另有病例显示,有人每天吃7片,持续30年才出问题。研究表明,对敏感人群,每天摄入100 mg甘草酸(约50 g含甘草的糖果)就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对大部分人,400 mg是安全上限。

张德福的案例提醒我们:用药史是诊断的关键。医生建议,遇到不明原因的低钾血症,务必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服用含甘草的药物或食品(如甘草糖、某些中药)。此外,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遵医嘱用药:甘草片虽是常用药,但不可长期大量服用。咳嗽超过一周未缓解,应及时就医。警惕含甘草食品:一些糖果、饮料甚至保健品可能含甘草,长期摄入也可能累积风险。定期体检:老年人尤其要关注电解质水平,及时发现异常。保留药瓶:用药后保留包装,方便医生了解剂量和成分。从危机中学会珍惜健康

张德福的经历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人对待健康的“粗心”。他觉得自己“身体好”,把甘草片当糖吃,却险些酿成大祸。王桂兰事后感慨:“早知道这药有风险,我一定拦着他。”好在张德福及时停药,捡回了一条命。如今,他每次吃药前都会多问一句:“这个安全吗?”

生活中,我们总觉得小病小痛不值一提,随手吃点药、忍一忍就过去了。可张德福的故事告诉我们:健康无小事,哪怕是一片不起眼的药,也可能暗藏风险。从今天起,不妨多留心药瓶上的说明,多听医生的建议。或许一个小小的习惯,就能守护我们的健康。

结尾:让科学点亮健康之路

张德福的“低钾危机”,是一堂生动的健康课。甘草片虽是日常小药,却可能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通过了解低钾血症的成因和正确用药的方法,我们可以让生活更安全、更安心。愿每个人都能从张德福的经历中汲取教训,用科学知识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参考文献:中国药典委员会. (2020). 《中国药典》.《中华内科学杂志》. (2023). “甘草酸相关低钾血症的机制与临床分析”.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2022). “Glycyrrhizin and Hypokalemia: A Review”.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 《老年人健康管理指南》.
4 阅读:516
评论列表
  • 2025-04-29 08:32

    我认识的人中,包括我自己,发生过低血钾的两人,都是找不到原因,九几年,我20出头,经常早晨起床低血钾,几乎无法走路,肌肉一点力量都没有,到医院也查不出原因,断断续续有三四年,后来没有了。一个同事,在南京时就住我隔壁,有天几个同事在他屋里打牌,输了钻桌子,突然感觉没力,第二天送医院,医生没看就说营养不良,然后看到人后说不会营养不良,很壮实,查血是缺钾,最后也没查到原因,医生怀疑是吃vc银翘片引发的(那两天同事有点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