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儿子,把女儿送走;16年后上门认亲,还是为了儿子

时生的手记 2022-04-20 21:34:19

16年把女儿送走是为了儿子,16年后想把女儿认回来还是为了儿子,哪里是愧疚心在作祟,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宝贝儿子罢了。

俗话说的好,生而未养,断指可还;生而养之,断头可还;未生而养,百世难还。有些人生养了子女,他们可以被尊称一声“父母”,有些人压根就不配为父母,他们骨子里的道德观念是时代所不容的。

天塌下来也不来往

苏北农村的封建观念很严重,家里要是没有一个男孩,那是在村庄里抬不起头的,一辈子都要被戳脊梁骨。

所以别管你家里有没有王位继承,男孩子是必须要有,不仅要有还要富养。男孩子是个宝,女孩子就是根草。

所以当陈玲夫妇在婚姻的第三年又诞下了一个女孩后,家里开始沸腾了。陈玲夫妇不仅被村子里的人说三道四,甚至在公婆面前也是抬不起头。

在采访中,陈玲夫妇表示送走二女儿是在公婆的压力下,可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怕是陈玲夫妇心中也早有此意。

在中间人的介绍下,二女儿被送到300公里以外的张姓人家。300公里的距离,陈玲夫妇打心里不想要找个孩子。

在送走女儿后,陈玲夫妇也样表示:即便是天塌下来也不来往。

第二年,陈玲夫妇终于有了一个男孩,从此腰杆也不由自主硬朗了起来。

男孩名叫扬扬,从出生就被灌注心血,所以远在他乡的二女儿更显得像根草。只是天不遂人愿,宝贝儿子在14岁的时候被诊断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当于是白血病,存活率很低。

在这种情况下,医院给出的建议是“骨髓移植”,儿子可是陈玲夫妇求来的,自然是要不择手段为儿子寻求诊治方法。

在得知大女儿和儿子的骨髓不匹配之后,陈玲夫妇决定打破当年的誓言,寻求被自己抛弃的二女儿。

于陈玲夫妇而言,自己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因此丧命,而远在他乡的二女儿是目前唯一的救命稻草,自然要抛下这张老脸上门求助。

不可能答应养父的任何一个条件

当年,二女儿是被抱养到江苏常熟。养父母膝下曾经有过三个孩子,但都不幸夭折,夫妻两个在商量之下选择抱养一个孩子,而这个就是被陈玲夫妇抛弃的二女儿。

当陈玲夫妇不远万里寻来之时,女儿娜娜已经16岁了,养父母也离了婚,娜娜是跟着养父张建洪生活。

张建洪在得知扬扬生命垂危之时,他心软了,一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看着他离开人世间,谁都不可能袖手旁观。

可女儿娜娜的情绪,他也要考虑到,所以当时张建洪提出的要求是,陈玲夫妇不能把女儿娜娜的身世说出来。

考虑到娜娜目前正在读书,马上要高考,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生中的头等大事。若是因为骨髓移植,损坏了女儿的健康,这就有点得不偿失。所以张建洪提出了第二个要求,希望陈玲夫妇预留一笔健康保障费。

说来也可笑,养父千方百计为女儿争取最大利益,亲生父母却在一味榨干女儿的最后价值。

隐瞒身世自然是没有问题,何况一开始陈玲夫妇就没有打算认回这个女儿。至于“健康保障费”,陈玲夫妇是不打算给的,小儿子的手术费还没有筹齐,又怎么可能再支付一笔钱?

陈玲夫妇非但没有领情,甚至还搞阴谋论,认为是张建洪在刻意刁难。

小儿子还躺着医院里,时间每过一分,就多一分的危险,张建洪没有办法只能再做让步,带着娜娜做了体检,医院表示两个孩子配对成功,随即张建洪提出了第三个条件:扬扬的手术要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做,将来方便自己两头兼顾。

只是陈玲夫妇还是拒绝了,原因是苏州医院手术费用要高出当地十几万,这不是他们能承受得起。

从旁观者的角度而言,陈玲夫妇是极度自私的,有错在先,又有求与人,还摆出一股理所应当的姿态,事情发展至此,张建洪已经没有了悲天悯人之心。

陈玲夫妇的爱子之心已经彻底癫狂,在得知打不通张建洪这条路之后,陈玲夫妇不仅在当地乡镇街道张贴大字报。

甚至还在女儿学校门口张贴,他们想把张建洪的名声搞臭,还想借助当地舆论,逼迫女儿主动躺在手术床上。

陈玲夫妇没有达到目的,女儿娜娜在舆论的压力下,没有做出让步。在养父张建洪的采访中表示,娜娜情绪低落,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羞耻。

至于陈玲夫妇表示,他们利用舆论压力时,并没有考虑到此举会对女儿造成何种影响。

眼看着自己的目的达不到,还拉着病床上的小儿子面对媒体镜头哭泣,引导小孩子对姐姐娜娜喊话,摆出受害者的模样。

拒不认亲、拒绝骨髓移植

无论生母给了多大的压力,娜娜不仅没有认亲,也没有做骨髓移植。

说到底,网友不友善的评论是因为拳头大的雨点没有打在他们身上,才能拿着“亲情”进行道德绑架。

未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或许陈玲夫妇一开始善良一点,娜娜也不会选择见死不救。

养父尚且能为女儿考虑,亲生父母却利用“亲情”逼迫女儿低头,这两相对比之下,让人怎么不寒心?

在陈玲夫妇的世界观中,他们并未感觉到自己行为的不恰当,这种父母往往会把责任归咎在不孝的女儿身上,即便当初说“天塌下来也不会来往”,也是一纸空谈。

没有办法扭转他们的世界观,“亲情”二字就能压垮任何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

即便是逃脱了原生家庭,只要父母找上门拿着“亲情”说事,就能够引导社会舆论。

父母之恩大于天,对于生活在重男轻女家庭的孩子,这就是心口上无法挪开的巨石。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