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在寸土寸金的丰台区云岗的街心花园,专门为一人修建陵园,树碑立传。连火车都专门为他绕道而行。这座陵墓的主人是孟凡章,牺牲的那一年他才18岁。
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
孟凡章是河南人,出生于1951年,他从小的偶像就是雷锋,那时候有一首歌一直被传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所以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每年看着部队到村里面来征兵,身戴大红花,敲锣打鼓,他倍感光荣,也是这样的精神鼓舞着年纪尚小的孟凡章。
孟凡章自从找到这个梦想后,就一直津津有味地帮着身边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有一个写日记的习惯,他在日记本里写道: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为人民服务!
孟凡章16岁的时候就成为一名团员,17岁被征入伍,梦想终于实现。孟凡章刚到部队就被领导分配到了卫生队,因为他机灵聪明、还很用功,而当时卫生队是很缺人才的。
就这样,孟凡章成为了一名卫生员,可是他从未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但是这都难不倒孟凡章,他利用训练和培训之余的时间大量阅读、细心研究和推敲。凭借自己刻苦钻研的所得,他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卫生员。
当时的部队在卫生和医疗观念上都有些差强人意,孟凡章用自己的时间给部队同志免费讲课、宣传讲卫生的重要性,他还利用午休的时间给部队的茅厕做了盖子,多次帮助食堂人员给厨具消毒。
后来,他接触的病人多了,就发现一个问题,其实看着很小的病症,就是难以攻克,于是他开始研究针灸。他认为针灸说不定可以更好地治病救人,可是扎谁呢?自己现在医道还不行,光有理论,没有实践也是不行的,索性他就拿自己练手。每天同志们都能看到他身上扎的大大小小的针眼,令人心疼,便对他说,你要扎就扎我们嘛,我们这皮糙肉厚的。
渐渐地,他的医术越来越精湛,得到了一众好评,那一年,他被评为“卫生员标兵”。
为救军用物资而捐躯
日复一日的忙碌,充实且快乐,孟凡章如往常一样
讲课、作报告、做记录,晚上他又背起药箱赶往连队巡诊。
1969年1月,正值北京的深冬,除了站岗放哨的士兵,基本上马路上找不到一个人。去往连队的路上,必须要经过一条火车专线路基,这条专线的火车每天都会运送军用物资来来往往。
孟凡章快步地在路上行走,远远地他看见在火车轨道上好像有一个大东西,发现有可疑,他便三步并两步地凑着月光辨认,原来是一块100多斤的大石头。
是谁干的?孟凡章忽然意识到,这肯定是有人故意搞破坏,可是该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块大石头挪走?它横在轨道上,当火车开过来的时候,虽不至于车毁人亡,但事故的严重性也是不可估量。
无论孟凡章怎么搬、怎么推,这块石头都丝毫不动,这可难住了孟凡章,得赶紧想办法,等下火车过来后果不堪设想。说时迟那时快,远处已经传来了火车的鸣笛声,于是孟凡章根本来不及多想,定了定神,深呼吸一口气,集中全身所有的力气推动这块石头。
火车呼啸着过来,看到轨道上有影子晃动,赶紧急刹车,但是火车滑行了100多米后才停稳。而且火车驾驶员明显感觉火车遇到了障碍物一样的东西,待火车停稳后,赶紧下车查看。
只见孟凡章早已不省人事,双腿被轧断,而且被甩到一边。见此情形,根本顾不得多想,赶紧送往医院。经过医生抢救,孟凡章艰难无力地睁开双眼,微弱的气息凑出一句话:“火车…火车得救了吗?”话一出口,在场的人全部泪崩,都哭着说“得救了,得救了”,听到火车得救了,他用力地咧了咧嘴,又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孟凡章的生命虽然只有短暂的18年,但是他的毕生不是帮助邻居、就是帮助战友、帮助人民。危难之际,不顾个人安危,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北京市民的称赞。他被追评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他的骨灰一半安葬于八宝山,一半就安葬在牺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