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岔气了!这幅画究竟怎么啦?画出“灵魂出窍”,神评比画还精彩

华商有精英 2024-10-03 10:34:41

编者按:“画作奇葩争议大,评论精彩乱如麻。”这幅画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实乃罕见。从专业角度看,画作技法稚嫩,构思混乱,未能展现扎实功底与独特审美。但评论区的热闹,反映大众对艺术的热情。艺术之路无坦途,若真心热爱,当苦练基本功,汲取经典滋养,而非追求一时噱头。愿画者能沉淀自我,未来或有惊喜。

古有吴道子作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其画作之妙,令人叹为观止。今有网友晒画,竟引发评论区一场“惊涛骇浪”,实在令人忍俊不禁。

且看这画,初观之,或许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其所以然。但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咱们先不急于对这幅画下定论,倒是这评论区的种种言论,颇有几分值得玩味之处。

排在榜一的大哥那点评,真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说:“画出了从焚尸炉里侥幸逃脱的喜悦;画出了阴阳两世走一回的自得,一幅灵魂忽而出窍忽而召回的收放自如的神来之笔。”此等评论,看似荒诞不经,却又透着一股莫名的犀利。

这让我想起了《庄子》中的“恢诡谲怪,道通为一”,也许在他眼中,这幅画打破了常规,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超脱尘世的景象。但不得不说,这般形容,着实有些夸张,仿佛将这幅画置于了生死边缘的荒诞境地。

再瞧那“这评论比画厉害”的回复,看似简单粗暴,却也直白地表达了对这位大哥评论的惊叹。只是如此直白,是否显得有些过于浮躁,少了对画作本身应有的深思呢?

“宇宙级神评,比阎王爷的风干屁还绝,类比千年,高、实在是高”,此语一出,真让人啼笑皆非。用如此粗俗且夸张的比喻来称赞评论,虽充满了民间的豪放之气,但未免失之粗俗,有失文雅之态。

“把这几句话放在画上做题跋,这画就更值钱了”,这想法倒是新奇。可题跋之价值,在于与画作相得益彰,相互辉映。若仅仅因几句惊世骇俗的评论便认为能提升画作价值,是否有些本末倒置了呢?

“兄台大才,本觉平平无奇画作,被兄台金玉良言衬托,方显我眼拙。”此句看似谦逊,却也透露出一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之态。难道只因他人的评论精彩,便轻易否定自己最初对画作的直观感受?

还有那“一看惊人,再看惊魂,细思极恐,惊为天人”的评论,用词跌宕起伏,试图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然而,这种过度渲染的表述,是否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而缺乏对画作真正的理解和剖析呢?

“一看生气,二看生动,斟酌再三,鬼斧神工。”此评前后矛盾,先怒而后赞,让人摸不着头脑,究竟是真心称赞还是故意调侃?

至于“说句实话,从单纯艺术的角度来看,如果这幅画真的是你画的,你的艺术造诣超过了百分之九十的大学美术系教授,但是在普通人中认可度不高。你把一个中年女人对渴望美好的心态高度具象化啦,我说的是具象不是抽象”,

这般评论看似专业,实则有故作高深之嫌。以超越教授的高度来赞誉,却又提及在普通人中认可度不高,究竟是真心认可还是欲扬先抑?

“画的挺好,把现代的人硬生生画到了山顶洞时代。能把握住嘴巴和牙齿的特质,充分作了体现,有个人特点,可以继续培养。”此评虽有肯定,但将人物画到山顶洞时代的说法,究竟是创新的赞美还是委婉的讽刺?

“别人只能画出皮囊,你画出了魂魄。这位画者绝对是高手,我想画这样画不出来啊!”这看似极力称赞,却又给人一种言不由衷之感。

“画得好细腻,尤其是用黑色代替肤色既是大胆的创新,又为人物赋予了灵魂和与众不同的效果!还有那呼之欲出的牙齿就像人物诡魅的笑容一样让人过目不忘,所谓神似莫过于此”,如此夸赞,是否过于片面,只看到了局部的创新而忽略了整体的协调性?

在这一场评论的狂欢中,我们看到了众人的各抒己见,有夸张、有讽刺、有赞美、有调侃。然而,真正对于这幅画的深入分析和理性评价却少之又少。

正如苏轼所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我们在评价一幅画作时,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官冲击和夸张的言辞上,而应更深入地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技法运用以及画作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以郑板桥的一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作结。希望在未来的艺术评论中,我们能够多一些真诚,多一些深度,少一些浮躁与夸张,让真正的艺术之花得以绽放。

不知这幅引发热议的画,在未来是否能在大家更为理性和深刻的评价中,找到其真正的价值所在。让我们拭目以待!

结语:在这场关于这幅画作的热议中,我们看到了网友们充满创意与犀利的点评。这些点评或幽默诙谐,或深刻独到,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家对艺术的见解。艺术本就没有绝对的标准,而这样的交流正是推动艺术发展的动力。

希望各位网友继续畅所欲言,留下更多精彩的留言,让我们共同在这艺术的海洋中探索、成长!也期待更多这样独特的画作能引发新的思考与讨论。

0 阅读:0

华商有精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