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大多是吃死的?医生告诫:心衰不节制,6个后果很严重

老何养护 2025-02-07 16:36:5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人这一辈子,吃吃喝喝是头等大事,毕竟“民以食为天”。可有些人,嘴巴是享福了,心脏却在受罪。

心衰,不是某天突然找上门的瘟神,而是你一口一口“吃”出来的孽债。很多人总觉得心衰是年纪大了自然会有的病,可事实是,一张嘴,能决定你活多久!

心衰不是“老年病”,是“生活病”

心衰,简单来说就是心脏罢工了,打工人干不动了。它要么是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要么是因为“营养不良”,结果就是供血不足,全身吃不上饭。

很多人以为心衰是上了年纪才会得的毛病,其实不然,现在不少四五十岁,甚至三十多岁的人,心脏就已经不行了。

为什么?说白了,就是咱们的生活方式太猛了!

吃得太油、太咸、太甜——你以为是享受,心脏却在叫苦连天。

抽烟喝酒、熬夜透支——你以为是在放松,心脏却在加班。

不运动、体重爆表——你以为是“幸福肥”,心脏却在喘不过气。

心脏就像一台发动机,你天天往里面倒劣质燃油,不保养、不休息,它迟早会熄火。心衰,不是老年病,而是“生活病”!

心衰不节制,后果比你想得更严重1.呼吸越来越费劲,日常生活受影响

你试过被人捂着鼻子喘气吗?这就是心衰患者的日常。

心脏供血不足,肺部水肿,呼吸就像戴着口罩跑马拉松,稍微动一下就气喘吁吁,连平躺睡觉都觉得胸闷。

有些人白天还能撑一撑,到了晚上,喘得连觉也睡不着,枕头越垫越高,最后干脆坐着睡。

这还只是开始,再不控制,迟早得靠氧气瓶续命。

2.水肿得像充了气的气球

本来只是脚肿,后来小腿也肿,再后来……整个人都肿了!心衰患者的体液代谢出问题,水分滞留在体内,一开始只是鞋子变紧,后来连裤子都穿不上。

更严重的是,水分停留在皮肤下,还可能进入腹腔、胸腔,导致腹胀、胸闷。

心肾联手罢工,尿也少了,毒素排不出去,整个人都浮肿得不像样。

3.肝脏、肾脏都遭殃,变成“牵连病”

心脏是“发动机”,供血不足,全车都跟着出故障。

尤其是肝脏和肾脏,最容易被牵连。

肝脏受累,肝功能下降,食欲差、消化不良,甚至出现黄疸。

肾脏供血不足,尿少、水肿、高血压,最后可能发展成肾衰竭。

心脏一旦出问题,全身器官都跟着遭殃,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4.血压忽高忽低,随时可能晕倒

心脏打不出足够的血,血压就会大起大落,有时候低得让人头晕眼花,有时候又飙高,让人脑胀胸闷。

严重时,一站起来就晕倒,甚至猝死。

很多心衰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起床太猛,眼前一黑,直接倒下。

有的甚至连上厕所的力气都没有,稍微用点力,就头晕目眩,站不住脚。

5.心律失常,随时可能“断电”

心脏,就像一个电路系统,心衰会让这个系统变得不稳定。

轻则心慌、心悸,重则室颤、心跳骤停,随时可能倒下,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很多突发猝死的人,其实早就有心衰的征兆,只是自己没当回事。心脏这东西,可不等人,一出事,就是大事!

6.“心脏病”只是开始,后面还有一堆并发症

心衰不是终点,而是“并发症制造机”。

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心脏一弱,全身都跟着遭殃。

有些人以为,心衰就是“心脏无力”而已,其实它会引发一连串的疾病,让人越来越虚弱,最后连生活都无法自理。

如何让心脏“续命”?这几点一定要记住!管住嘴,别让心脏“超负荷”

别再吃太咸、太油、太甜的东西了!盐吃多了,血压飙升,心脏压力倍增;油腻食物让血管堵塞,心脏供血不足;糖分过量,肥胖找上门,心脏更是喘不过气。

心脏喜欢“清淡、均衡、少量多餐”的饮食习惯。

迈开腿,别让心脏“生锈”

运动是最好的“心脏保养”。但别一上来就猛练,心衰患者适合低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太极拳。

每天30分钟,让心脏动起来,而不是累垮它。

睡够觉,别让心脏“过劳”

熬夜是伤心脏的“催命符”。

晚上11点前睡觉,保证7-8小时的睡眠,让心脏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情绪稳,别让心脏“受惊”

生气、焦虑、抑郁,都会让心脏压力剧增。

该放下的放下,该休息的休息,别让坏情绪伤了你的心脏。

总结

心衰,说白了就是生活方式的“报应”。你怎么对待身体,身体就怎么回报你。

别等到喘不上气、走不动路、全身浮肿了,才后悔当初没好好爱惜自己。

心脏只有一个,坏了换不了,别等它报废了,才想着修。从今天开始,管住嘴、迈开腿、睡好觉、稳住情绪,让心脏轻松一点,才能活得更久、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版)》.中华内科杂志,2014,53(10):788-81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