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沃土焕新“绿”

中华工商时报 2024-05-24 11:30:28

央行刚刚公布的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数据显示,一季度绿色贷款增加3.7万亿元,季度增量创历史新高。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5.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5.9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合计占比66.8%。

专家表示,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加大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持力度,金融资源逐渐向绿色低碳领域有序聚集,绿色生产力不断被激发。

强化系统发力

畅通绿色信贷投放

一个重大项目,能带动一片,影响一方。在山东威海乳山南侧海域,50余台百米高的风电机组迎风矗立。近年来,山东积极推进潮间带及近海风电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海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威海乳山市凭借得天独厚的海上风能资源,被确定为山东省三大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之一。

“大项目需要大资金。”工行相关负责人称,在了解到某海上风电场项目融资需求后,工行威海分行强化金融服务,在前期融资咨询、贷款申请审批、资金拨付等环节,积极与企业对接,成功为企业提供14亿元贷款支持,助力项目顺利建设。目前,该项目首批50余台风电机组已并网发电,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发电45亿千瓦时,将大幅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对地方能源结构和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威海乳山市风电项目只是金融机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今年一季度,多家商业银行披露绿色金融数据显示,绿色金融供给继续保持增长。农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8万亿元,增速18.9%;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67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约6%;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4.4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56%。

在前不久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特别指出“经济回升向好需要稳定、持续的信贷支持”,并表示“央行将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节奏,稳固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预计全年信贷投放节奏将会更加均衡”。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更加重要。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在经济高质量转型过程中观察金融指标,不仅要看量,更重要的是看质。今年以来,央行有关负责人多次强调要盘活金融资源存量,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在盘活存量资金的要求下,商业银行可能会减少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相对的,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以及近两年银行贷款结构的变化情况,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预计将会获得更多的优质金融服务。

丰富产品体系

促进市场创新发展

提高金融支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是提高金融支持的效率和效果直接手段。通过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可以更好地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和降低实体经济的交易风险,并能够确保金融支持更加精准地作用于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过去我们一直在探索生态效益价值化,加快推进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但常常苦于没有很好的抓手,而生态碳汇就是一个好抓手。”工行广东省分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主要负责人如是评价。他表示:“过去做生态效益评估,评估完成后由于没有需求和价格,无法作为抵质押物在银行办理融资,但碳汇有价格,生态碳汇不仅是碳汇,其背后隐藏的是各种生态服务功能,通过把生态碳汇作为一个抓手,推动生态效益价值化和生态产品的价值化,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形式。”

长期以来,工行广东省分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各项举措,在绿色金融领域始终领跑同业:成立全省首家县级“绿色支行”,发放了广东省光伏发电行业首笔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落地省内首笔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办理工行系统首笔NRA境外机构绿色存款业务,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余额同业领先,落地绿色“人民币贷款+利率互换”业务,激发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内生动力等。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绿色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完善,金融市场也将迎来更多的创新机会。这些创新不仅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还能够推动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碳市场将循序渐进

扩大行业覆盖范围

为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需求,未来绿色金融创新形式将会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碳市场无疑将成为重要方向之一。专家指出,碳市场金融产品创新,不仅有利于推动市场的活跃度和发展壮大,还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风险管理工具。

在日前全国低碳日上,建设银行碳账户与银联“低碳计划”平台全面互通。用户通过银联云闪付App搜索“低碳计划”,进入“银行碳账户”入口,选择“建设银行”,授权完成后即可使用建设银行碳账户的碳减排和绿色能量数据记录和管理、碳积分兑换等服务,让绿色出行、线上金融服务、旧物回收等低碳行为可以在双方的互通体系内互认,实现碳账户互通、低碳场景共建和低碳权益共享,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绿色金融服务体验和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

据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银行还将个人碳账户应用延伸到集团碳足迹管理领域,打造“员工碳足迹”交互专区,通过在线审批、在线培训、线上会议和智慧食堂等具象化场景以及趣味性设计,引导员工绿色办公、低碳生活,深化员工对环境保护、绿色低碳理念的理解和认同,打造“低碳建行,美好生活”的绿色名片。

专家称,未来碳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将进一步加强。例如,碳排放权可以作为一种新型资产类别纳入投资组合中,与其他金融资产进行搭配和配置。此外,碳市场还可以与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进行联动,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

建行广州分行积极创新“双碳”领域产品,联合发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碳金融创新中心,开发碳金融产品,落地建行首笔“碳惠贷”“碳足迹挂钩贷”等产品,持续探索创新碳基金、碳债券、碳租赁、碳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同时充分运用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和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符合政策要求的“两高”企业降耗升级、绿色转型提供贷款;对产业园区循环化、绿色化改造给予重点授信支持,助推绿色产业发展提质增速。(董潇)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