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伊莎 知性孩引领懵懂妈 北京
乾隆皇帝七副对联
1 乾隆题故宫三希堂
上联:怀抱观古今;
下联:深心托豪素。
“三希堂”,是乾隆皇帝的书房,位于故宫博物院的养心殿西暖阁,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因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三件稀世珍宝而闻名。

02乾隆题杭州伍子胥庙
上联:生全孝,死全忠,拼此身报答君亲,忍辱含冤,志士仁人今感泣;
下联:朝在潮,夕在汐,凭浩气流行江海,御灾捍患,吴山越水古英灵。
“伍子胥庙”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东南的吴山上,据说钱塘江潮是伍子胥的怒气化成的。
03乾隆题沈阳故宫保极殿
上联:佳辰每以无心遇;
下联:胜境聊为寓意观。
保极殿在沈阳故宫建筑的中轴线上,为皇帝妃嫔居处。其命名源自《尚书·洪范》中的“锡汝保极”,乾隆皇帝将其解释为“保极持楹安率土”,寓意着稳固统治、安邦定国。
04乾隆题歙县棠樾坊
上联:慈孝天下无双里;
下联:锦绣江南第一乡。
棠樾坊是指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的棠樾牌坊群。该牌坊群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由七座牌坊按忠、孝、节、义依次排列。
05学士巧对乾隆
上联:沽酒欲来风已醉;
下联:卖花人去路还香。
一日,乾隆皇帝一行来到江南地区的一家酒店门前。此时,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乾隆皇帝随口吟出了上联:“沽酒欲来风已醉”。恰好一位卖花女从旁边路过,留下淡淡花香。一位学士灵感突发,对出下联:“卖花人去路还香”。
06歌姬妙对乾隆
上联:妙人儿倪氏少女;
下联:大言者诸葛一人。
一次,乾隆皇帝带着大臣张玉书微服出宫,来到一家酒楼。酒过三巡,乾隆皇帝一时兴致来袭,借着酒劲指着倪姓歌姬,吟出上联:“妙人儿倪氏少女”。此为拆字联,将“妙”字拆为“少女”,“倪”字拆为“人儿”。
倪氏歌姬微微一笑,脱口而出:“大言者诸葛一人”。同为拆字联,将“大”字拆为“一人”,“诸”字拆为“言者”。上下联在结构和意境上都完美契合。
07乾隆“绝对”
上联:烟锁池塘柳;
下联:炮镇海城楼。
乾隆皇帝南巡至江南地区,恰逢当地科举考试,乾隆皇帝便亲临考场。在面试环节,乾隆皇帝亲自出了一副上联:“烟锁池塘柳”。
这副上联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因为它不仅包含了“火、金、水、土、木”五行作为偏旁,还描绘了一幅幽静而深邃的池塘柳景图,意境深远,堪称绝对。
“烟锁池塘柳”这副上联因其难度和意境之美而广为流传,后人纷纷尝试对出下联。其中,“炮镇海城楼”是最为流行和认可的下联之一,它同样以五行偏旁构成,且在气势上与上联相呼应。

聊聊三希堂
乾隆皇帝,有“十全老人”之誉,在他的书房“三希堂”中,收藏了无数的书法名画,其中最有名的,即“三希”——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以及王珣《伯远帖》。这三件作品,被乾隆视为至宝!

据统计,乾隆皇帝拥有1800方印章,只要是他喜欢的书画,就会在上面盖章,见缝插针,寸土必盖,这对后世文物界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

“三希”中,首推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现代专家研究考证,被鉴定为唐代精摹本,因元代后普遍误认为真迹,乾隆亦未辨出。虽非真迹,但唐代摹本仍具极高艺术与历史价值,乾隆曾为其题跋73次。

王献之《中秋帖》,经专家鉴定,实为宋代米芾临本,证据包括:1,使用北宋才出现的竹料纸,东晋尚无此技术。2,书法风格与米芾临摹特征一致,且内容截取自王献之《十二月帖》残本。清代学者吴升、现代研究均指出其为临本,但乾隆皇帝误判为真迹。

王珣《伯远帖》,公认为东晋真迹,其墨色、笔法均符合晋代书法特征,是现存极少数晋代名家真迹之一。与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并称为“晋代书法双璧”。
三希堂藏品中,仅《伯远帖》为晋代真迹,其余两帖为唐宋摹本,但仍属国宝级文物。
三希堂,一个迷人又迷惑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