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是专业文化以外的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的文化。社会文化是我国文化大厦的基础。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水平,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社会文化具有参与人员的广泛性、活动地域的广阔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活动方式的灵活性,因此,社会文化实际上是面向大众的文化,新时期以来,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
然而,社会文化事业在发展中并非一帆风顺,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诸如,一些地方社会文化工作领导薄弱、措施不力、资金短缺、队伍流散、阵地萎缩;公益性文化设施简陋、匮乏,全国仍有相当数量的县、乡镇未按国家要求建立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站等。这种落后的状况,致使不少地区的群众文化生活极为贫乏,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
为了进一步搞好社会文化工作,打好文化大厦的基础,各级党政领导和文化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握好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按照“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的要求,大胆探索发展社会文化的新方法、新途径。要充分发挥群艺馆、文化馆和文化站的作用,认真办好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要管理好社会文化设施和各类文化娱乐业,逐步建立和完善规范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各自的优势和各类文化机构的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来齐抓共管,着重抓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开创社会文化工作新局面。加强和加快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整个文化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80%上的农业大国,且农村人口的平均素质又普遍偏低。因此,在农村普及教育、发展文化事业是当务之急的大事,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局,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着力搞好农村文化网的建设。由县文化馆、图书馆、乡文化站和村文化室(文化大院)构成的农村三级文化网,是农村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载体。
要继续深化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积极开展以文补文和有偿服务活动,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以弥补经费之不足。要大力推进小康文化建设,以小康文化建设总揽农村文化工作,做到组织、任务、资金、政策四落实。用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从整体上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