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风成俗伴茶生,都已经渗透到每家每户的日常

娱乐电影扒圈 2019-03-01 10:44:34

徽州的茶礼茶俗多姿多彩,渗透到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从生老病死到婚丧嫁娶,以及衣食住行,均留下茶的踪迹。生孩子要喝满月茶,周岁要喝周岁茶,读书要喝启蒙茶,当学徒要喝拜师茶;相亲的三茶六礼,成亲的进门茶、拜堂茶、合香茶、新婚茶,老人辞世的寿茶;新春插秧吃开秧茶,新年开始吃利市茶;立夏喝解暑茶,中秋节赏月品茶,冬日火桶根茶;邻里发生矛盾,调解时要喝和气茶。

徽州人还以茶代药,松萝可解酒、祁红可暖胃、绿茶可祛火、安茶可取瘁、银杏茶可降血压,民间还流行用茶水洗脚、洗疮、洗伤口,婴儿出生三天用茶水洗澡。甚至在徽州人的饭桌上,也可见到毛峰虾仁、顶谷鱼片、雀舌烤鸡、祁红甜豆等美味佳肴。实际上,每个徽州人的生命,从孕育,到诞生,到生长,到归于泥土,都离不开茶。

茶与生育,在徽州,似乎被赋予了一种因果关系。在徽州绩溪,生孩子后,外婆要端喜报信,如果是男孩子,外婆便会端出茶壶,如果是女孩子,则是端酒壶。而影响人家生孩子,茶叶蛋是一定要煮的。茶水孕育的新生命,一来到世上,包裹他(她)的“襁褓”,还是茶。这个新生命后来会知道,他(她)还在父母的憧憬与想象中时,缕缕茶氤就已经在编织迎接他(她)的襁褓了。

宋代《品茶录》中说:“种茶树下必下子,若移植则不复生子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义故有取。”明清时期的郎樱在《七修类稿》中写道:“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意。”这里所说的便是源于唐宋,盛行和发展于明清的“以茶为礼”习俗,是茶同婚姻习俗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古人以栽种茶事必须下种子,隐喻结婚就要生子,茶树不可移植作为婚姻笃定、从一而终的象征。徽州人的婚姻,要茶相伴。徽州地区民间婚俗中最为普及和重视的差事,是“四道茶”,这也是黄山茶文化的重要代表,从宋元以来一直延续至今。

第一道茶:婚礼进行到“二拜公婆”之后,新娘从欢喜娘手中接过金边茶盅,轻放在拜桌当中,桌中央有一块红布,下面放着用茶叶、红糖、菊花、桂花和橘皮制成的“五香茶”。新娘掀开红布,用汤匙取适量放进茶盅内,冲泡完毕,放在红漆托盘里,徐步走向公婆,将茶举至齐眉,深深鞠躬,请公婆喝茶。这第一道茶也因此叫孝顺茶。

公婆抿上一小口,随后从欢喜男手中接过甘草、黄连放入另一茶盅,轻摇几下,递给儿媳:“万事开头难,持家靠勤俭。”新娘喝上这一口,先苦后甜,体会“吃尽苦中苦,方有甜中甜”的道理。第二道茶: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公婆给过红包,村中上有公婆、下有儿女、夫妻恩爱、邻里和睦的夫妇泡茶给新娘。这茶为甜茶,茶内有糖、核桃仁、桂圆肉等,祝福新人甜甜蜜蜜,恩恩爱爱。

第三道茶:也称“盼喜茶”,将新人送入洞房后,伴娘用金漆喜盘托上头茶盅两只,伴着枣子、栗子、两杯蜜糖、两个鸡蛋组成的“四喜果品”,放在桌上让新人慢慢享用,“盼喜茶”和“交杯酒”是花烛之夜的最佳组合。但茶不能喝完,果品也不能吃完,因为要“喜气不断”、“好日子要长长久久”。第四道茶:次日,新郎新娘以新人夫妇身份做的第一件事,是向家中长辈及公婆请安,叫敬早茶。敬过早茶,一家人一起吃早餐,小辈敬长辈,长辈爱小辈。然后,就是伴茶而孕的新生儿,伴茶而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