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于荣光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父亲于鸣魁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曾担任过新疆京剧团团长。
1955年,于鸣魁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作为京剧界的优秀人才,从北京来到了新疆,并在这里度过了大半生。
尽管于鸣魁在外面是受人拥戴的表演艺术家,他却并不想三个儿子从事这一行。
在老一辈人眼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他们教育子女时信奉的不二准则。
于鸣魁也不例外,他生在旧社会,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他是为了讨得一口饭吃,才入的梨园。
对读书人,他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景仰和敬重。
他希望三个儿子能好好读书,将来光宗耀祖,报效祖国。
但于鸣魁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却在于荣光10岁时变得遥不可及。
这一年,国家鼓励“知识青年”到广大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除此之外,知识分子还有了另一个称号:“臭老九”。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小小的于荣光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改变。
老爷子将三个儿子送到了北京风雷京剧团,成了团里的学员。
从衣食无忧的少年,到京剧团天天挨打的学员,这个落差,令于荣光有一段时间特别难受。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五十多个小学员先集体到公园里去喊嗓子,一个小时后回来吃饭,接下来就是基本功的练习,一直到下午六点吃饭。
晚上团里有演出,于荣光还要上台跑龙套。
一天里面,只有睡觉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
每天的练功时间,对学员们是最痛苦的,劈叉,吊腿,拿大顶,每一项通过都要脱一层皮。
特别是吊腿,用滑轮把腿吊到和头一样高,一吊一个小时,腿放下时已经没有知觉了。
拿大顶也不可小觑,半小时下来,口水鼻涕一起向下流。
此时老师就在身边,谁动作不规范,就给一滕子棍。
滕子棍看着不起眼,可打在人身上疼得头发都能竖起来。
于荣光练习时,在学员中已经属于大龄了,动作规范方面总是不能达标,因此挨打是经常的事。
为了少挨打,他不得不比常人更加努力地练习,每个周末,他总是跑到老师家里去开“小灶”。
每次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总是想起父亲的话:不要指望天上掉馅饼,干什么事都要努力 。
进入京剧团学习一年后,于荣光的个子蹭蹭往上窜,还未毕业,他的个头已经窜到了180cm,父亲最开始为他选的花脸,也不得不改成武生。
于荣光在这里,扎扎实实地学了五年,这也对他日后进入香港影视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小明带他进影视圈我们常常用厚积薄发来形容一个人的成功,于荣光的成功之路,也离不开这四个字。
在京剧团时,学员们只有跑龙套的份。
京剧表演的开场,经常会有几个演员一起翻跟斗。
有时是八个,有时是四个,他们个个英姿飒爽,生龙活虎,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于荣光的演艺之路,就是从这些翻跟斗的表演开始的。
一开始是八人组合,表现优秀后就可以分到四人组合了。
再之后是两人,一人,与之相随的,是演员在龙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但这些毕竟只是龙套,哪怕只是一人在台上翻,也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
观众的喝彩声还未停,演员就已经翻下台了,这种情况下,观众根本无法知道演员的名字。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于荣光十分珍惜上台的每一分钟,除了上台表演,每天该练的功他一项都不会落下。
一个动作练得多了,于荣光还会设计一个不一样的招式,练熟练后,上舞台时就展现一下,经常令老师都十分惊讶。
于荣光的刻苦和勤奋,很快就让他从龙套到有名字的角色了。
在经典剧目《伐子都》《挑滑轮》《长坂坡》中的表现,令他成了北京城里有名的京剧武生,深受观众喜爱。
观众当年有多迷恋于荣光,据说《挑滑轮》在天津演出时,有北京观众骑四五个小时的自行车赶到天津,只为一睹他的风采。
这可能是国内最早的追星一族了。
凭借精湛的表演,扎实的基本功,于荣光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武生表演大奖,北京戏剧最佳表演青年优秀大奖,还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
一时间,于荣光在京剧界成了响当当的青年演员。
于荣光扎实的基本功,很快也引起了香港导演的注意,他就是徐小明。
徐小明是龙虎武师出身,17岁就任电影武术指导,多年活跃在片场,令他成了一个全能的艺人,既是编剧,又是演员,还是导演监制。
1981年,由他执导的《大侠霍元甲》令他在香港影视圈声名大噪,特别是这部影片在内地上映后,影响力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这让徐小明敏锐地察觉到功夫片的市场,80年代很多功夫明星,也都是徐小明挖掘出来的。
于荣光被徐小明发现,也正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在看了于荣光主演的《伐子都》后,徐小明被他的基本功折服,决定北上会一会这个小子。
那时电影《少林寺》在内地热映,掀起了一股少林功夫热。
于荣光本身有一定的基础,李连杰的精彩表演,让年轻的于荣光也萌发了拍电影的想法。
于是,他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但无奈文化课基础太差,他没有考上。
就在这时,他接到了徐小明的电话。
于荣光的命运,在这时再一次发生了转折。
他们相约在北京饭店见面,那时的北京饭店,还是涉外饭店。
从知道跟他约见的人,是内地正在热映的《大侠霍元甲》的导演时,于荣光就激动得夜不能寐。
为了慎重起见,他找同事借来一件羽绒服,细心地把自己收拾得特别精神,就去赴约了。
徐小明普通话不标准,但于荣光还是能听清楚他是想邀请自己拍戏,于是,两人交谈不到10分钟,就确定了合作。
徐小明邀请于荣光拍摄的这部剧,正是《木棉袈裟》。
《木棉袈裟》的主要演员中,只有于荣光是没有武功基础的。但同时,他也是剧组最勤奋的一个。
他带来了平时练功的大刀,在火车上,徐小明还好奇地问他带的是什么,得知这个小伙子拍戏也不忘带上练功的家伙时,他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
这要是放现在,妥妥地过不了安检啊。
但带上的这个大家伙,却并没有让于荣光派上用场。
拍电影并不像京剧有固定的演出时间,有时拍一个难度大的场景,全体组员不分昼夜是常有的事。
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他也无法早晚练功了,这让他很担心自己的基本功会荒废。
同时,一个动作拍多次,动作表演经常不到位带来的沮丧,也深深地打击着他。
相对于京剧表演,于荣光觉得拍电影太麻烦了,琐碎的事令他头大,他决定拍完这部戏后,还是回去老老实实唱京剧。
但《木棉袈裟》播出后,他的这个想法就变了。
在后期制作的帮助下,他看起来真像一个武艺高强的人。
特别是他凭借这部电影,一下子在影视圈成名了,更让他坚定了继续拍电影的决心。
打出一条康庄大道拍完《木棉袈裟》 后,于荣光发现自己京剧的基本功不差,但与真正的武术还是有区别。
为此,他特意去北京武术队,找曾经教过李连杰的师傅讨教,后来又去了北京体育学院学习。
这段时间的学习,令他在日后的武打片中更加游刃有余。
有了第一次良好的合作,接下来的《海市蜃楼》中,徐小明放心地让于荣光挑大梁。
与《木棉袈裟》中演员都身着厚棉袄,令打戏效果大打折扣不同的是,
《海市蜃楼》中的打法是拳拳到肉,十分逼真惊险。
当时的武打片基本没有什么防护,也不存在什么替身,都是有功夫的人,拍戏过程中被打受伤都是常有的事。
悬崖边缘的打斗,骑摩托车的飞人等高难度的动作,都是于荣光自己完成,没有用任何替身。
《海市蜃楼》在香港上映后,虽然比不上同期的《少林小子》,但香港观众却记住了于荣光。
这也就为于荣光日后去香港发展,打下了基础。
《海市蜃楼》令于荣光的演艺事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之后在《联手警探》、《代号美洲豹》、《古今大战秦俑情》等电影中,于荣光都担任重要角色。
此时的于荣光在电影界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演员,但他的主业不是电影,而是京剧,他放不下练了那么多年的京剧。
但随着找他合作的导演越来越多,两者已经不能兼顾 了,于荣光不得不做出选择。
1992年11月,在唱完最后一出《挑滑车》后,于荣光告别了京剧舞台,转身投入了影视圈。
90年代内地电视剧崛起,相反电影机会反而没有80年代多了。
当时徐克打算拍一个“黄飞鸿系列”,他向于荣光拋出了橄榄枝。
于荣光于是去了香港。
在《少年黄飞鸿之铁猴子》中,徐克请来了著名的武术指导袁和平,于荣光在剧中则饰演大夫杨天淳。
片中的杨天淳有两个身份,白天他是温文尔雅的大夫,夜晚他又是一个可以飞檐走壁、劫富济贫的武林高手“铁猴子”。
在袁和平的指导下,于荣光在这两个身份中转换自如,其敏捷的身手,令观众大为叫好。
这也是于荣光在香港拍摄的近百部影片中,为数不多的一个正面角色。
之后,片约如雪花一般向他飞来,《东方不败》、《出租车屠夫》、《超级计划》、《父子武状元》、《东方快车》、《风云之雄霸天下》、《黑马王子》等等剧中,于荣光都出演重要角色。
与此同时,高强度的工作,也令于荣光崩溃。
他每天要赶三四个片场,睡觉时间只能是在去片场的路上,台词说错是常有的事,站着就能睡着更是经常发生。
遗憾的是,于荣光在香港拍了那么多电影,却没能拿到一个奖项。
随着武打片的市场慢慢萎缩,于荣光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想自己做导演,自己说了算。
1997年,他回到内地,自导自演了首部电视剧《平安事务所》,没想到播出后效果还不错。
这更坚定了他做电视的决心。
2001年,由他制作主演的电视剧《钱王》获是中国电视剧金鹰奖,肯定了于荣光的成绩。
不过做导演的,总会有那么几次失手的时候,在于荣光导演的《天龙八部》和《斗破苍穹》中,豆瓣网友打出了不及格的分数。
在做导演监制的同时,于荣光也没有放弃演员这个身份,用他的话说,他实在是太爱演戏了。
作为演员,于荣光在内地被观众熟知,还要数高希希版的《三国》,这部剧中,于荣光饰演关羽。
因为是武生出身,这一版的关羽,被观众评价是最接近关羽这个人物形象的。
一招一式中,都透出功夫的底子。
近几年,于荣光依然活跃在影视剧中,只不过都是戏份不多的配角。
2021年,在电视剧《功勋》中,于荣光饰演章建光,只不过戏份实在太少了,出场只有几分钟。
“好男人”背后有一个贤妻1986年,于荣光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文静的女孩王玉苓,他们一起走进了婚姻,她是圈外人。
次年,儿子于子龙出生了。
于子龙出生时,于荣光正处在演艺事业的发展期,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在家里,也没有什么时间陪妻儿。
但妻子特别理解他,为了让他安心拍戏,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一心一意在家里带孩子。
1993年,于荣光从京剧团辞职,双方老人强烈反对。
在老人家看来,唱京剧虽然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
家里只有于荣光一个人赚钱了,万一在影视圈发展得不好,连退路都没有了。
王玉苓此时坚定地站在丈夫这一边,她耐心地给老人分析京剧的现状,
又把于荣光在观众心中的位置告诉老人,最后终于赢得了两边老人的理解。
年轻时的于荣光,拍的大部分都是打戏,受伤更是家常便饭。
有时于荣光受伤回家,王玉苓一边照顾丈夫儿子,一边还要瞒着双方老人,十分不易。
俗话说,家有贤妻,丈夫不遭横事。
有了妻子的支持和理解,于荣光将全部精力都放到了事业上,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儿子于子龙也很优秀。
他不像于荣光话多像话唠,与妈妈的性格有些相像,特别有主见。
从小到家,于荣光都没有操心过儿子的学习,2005年,于子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对于家里的这个大明星爸爸,于子龙从来没有跟同学们说过。
当很多星二代纷纷借助父辈的光环,进入演艺圈时,于子龙却无动于衷。
于荣光也曾不止一次表示想和儿子一起拍戏,却都被于子龙明确拒绝了。
对于儿子,于荣光是有愧疚的,从小到大,他都没有怎么陪他,他突然就长大了。
他想把自己的一切都给儿子,他想让儿子进演艺圈发展,因为只有在演艺圈,他才能帮到儿子。
但于子龙却专注自己的专业,并不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
其实这也不能怪于子龙。
从小到大,于子龙就没有享受过什么父爱,每当他被同学欺负,吵着要爸爸陪时,得到的答案永远都是“爸爸在外地拍戏”。
可能这个回答,令于子龙心里对拍戏有一种天然的反感,因为拍戏才让他没有爸爸陪伴。
好在于子龙现在已经长大,渐渐开始理解父亲。
于荣光对于儿子的这个改变,十分开心,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的家庭生活很幸福。
出道三十多年,于荣光把家人保护得十分好不说,在诱惑巨大的娱乐圈,他也是洁身自好,从来没有任何绯闻传出。
这在80年代成名的男演员中,十分难能可贵。
2021年12月,一份王玉苓申请财产保全的图片惊现网络,而裁定书中的被申请人,正是王玉苓的丈夫于荣光。
而且这份财产保全申请,还是发生在六月份。
妻子申请财产保全,一般都是婚姻发生了重大变故,而且两人已经闹翻脸,不是好聚好散。
莫非于荣光与妻子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紧接着,一份疑似判决书的结尾部分,也出现在了网上。
从判决书上可以看出,双方对财产分割无异议,至于前面还有什么,我们无从得知。
于荣光这个没有一点绯闻的低调演员离婚,自然引起了网友的好奇。
按理说两人已经结婚35年,儿子也已经34岁了,是什么原因让两人无法走下去了呢?
面对网上议论纷纷,于荣光却选择了以沉默应对。
网友使出十八般武艺,奈何却找不到关于他的一点八卦。
早年间,于荣光一直专注于事业,与妻儿是聚少离多,双方之间的一些问题,就被隐藏了起来。
等到双方朝夕相见,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时候,这些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这需要双方有一定的包容和理解,等这个磨合期过了,各自都了解对方后,感情又会好起来。
但很多失败的婚姻,往往就出现在这个磨合期,因为没有包容,因为对对方要求太高,婚姻也就岌岌可危了。
不知道于荣光是不是属于这一种。
从一个京剧武生到家喻户晓的影视演员,于荣光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就像儿子于子龙不想依靠他的光环一样,哪怕父亲是京剧界的大咖,于荣光也没想躺在父辈余荫下 。
他坚持自己的理想,靠一身功夫打下了一片天,哪怕经常遍体鳞伤,他也没有退缩。
这个过程的心酸和痛苦,自不用多说,还好,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