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一波反对王震排中顾委副主任第二,遭拒后直言:我是常委有这权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5-01-22 11:24:45

1992年10月7日,主持“中顾委”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薄一波宣读了中央的指示:撤销中顾委。

对此,不少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薄一波坚定的表示:中顾委必须撤销,并说:“陈云同志(中顾委主任),已经带头退出了。”

自此,“中顾委”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1982到1992年,中顾委共有两个主任,但一直都是副主任薄一波主持日常工作。

薄一波非常明白,中顾委只是个过渡性组织,主要职责就是给中央委员会当好助手、参谋,因此他历来要求“开展工作,要宜少不宜多、宜虚不宜实”。

所以,薄一波很少召开中顾委的工作会议,更不会“以权压人”。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薄一波与同为中顾委副主任的王震意见相悖时,就曾说过:“我是常务副主任,听我的,就这么定了!”

两位元老,推来推去为哪般?

1979年,在年轻化的大背景下,中央正式提出了顾问制度的设想:“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急需培养、选拔一大批合格的人才。”

一大批原来在中央和国务院工作的老同志退居二线,到“中央顾问委员会”去,发挥监督、建言献策的作用。

1982年9月,“中顾委”正式成立,其中所有的委员都是中央委员级别。

“中顾委”主任由最高首长担任,他一开始就跟薄一波说了:“中顾委的日常工作我不管,由你全权负责。就算你给我也报告,我也不看。”

所以,薄一波中顾委第一副主任的身份,主持日常工作。

1985年9月党代会前夕,中央决定让王震进中顾委, 也担任副主任。

开完会后,王震把文件带回了办公室,并让李慎明整理。

在拟定的副主任名单中,李慎明发现了异样。

王震是排在第一位的中顾委副主任,而薄一波排在王震后面, 仍任常务副主任。

不知为何,王震用铅笔,把薄一波的名字圈到了自己前面。

王震的用意很明显,他要让薄一波排在自己前面。

王震解释道:“薄老可不简单, 他是个老资格, 党的八大时的政治局候补委员, 常常列席政治局常委会。他文韬武略出类拔萃, 要不然能在阎锡山那里开出一片新天地吗?他是党、政、军、群、财、文等项工作样样行。我哪能排他前面。”

不过,后来公布正式结果时,王震依然是排在第一的副主任,薄一波在他的后面。

王震为此专门找薄一波,跟他商量,自己要排在后面。

但薄一波很谦虚,说什么都坚持这样排。

两人犟了大半个小时,推来推去。

薄一波为了让王震接受,只好摆出了官职:“王老,您就不要推辞了。我是常务副主任,我有权利坚持这个提议。

王震叹了口气,一脸无可奈何的样子。

尽管王震成了第一副主任,但中顾委的工作依然由薄一波主持。

一人抓经济,逮张子善、刘青山;另一人抓农业,屯垦戍边

在薄一波眼中,王震虽然脾气急一点,却是很好交往的人。

在延安,薄一波第一次见王震时,王震的坦率和真诚就给他留下很好的印象。

只是,他们一直没有机会并肩作战。

新中国初立,王震以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政委的身份,率部开荒。

至于薄一波,他脱下军装,辅佐陈云,管理“中财委”的工作。

听说要去新的“战场”,薄一波“从内心讲是很愿意的,可以多学习一些东西。”

陈云主抓大政方针,而具体工作大都是薄一波负责的。

正如毛主席所说:“中财委的工作,陈云同志在,你做百分之九十,陈云同志不在,你做百分之百。”

毛主席对薄一波向来信任,所以在1951年下旬全国经济趋稳后,毛主席点将薄一波出任“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主任,专门负责“防腐蚀”行动。

新中国第一贪案:张子善、刘青山案,就是薄一波一手负责的。

贪腐案爆发后,毛主席震怒不已,向薄一波下令道:“刘青山、张子善,他们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必须要下决心枪毙他们。”

对待贪腐零容忍的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两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当时,曾有人托薄一波替刘青山、张子善向毛主席求情。

毛主席则表示:“我们决不会做李自成,决不会放任坏现象滋长下去,决不会让千千万万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改变颜色。”

尽管薄一波、王震战斗在不同的岗位,但两人一直有书信往来,惺惺相惜。

1963年,时任副总理兼国家计委副主任薄一波,在云南昆明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不期而遇。

向来乐观开朗的王震,此时却有些怏怏不乐。

薄一波问清缘由,才知道王震在工作上遇到了些麻烦,不太顺心。

薄一波推心置腹,用自己曾经历这类事情的经验,劝他火气不可太大,以免气大伤身,要经得起委屈。

薄一波说:“你这个将军本来豁达大度,内省无疚,何惧何忧,问题终究是会解决的。”

二人整整谈了两个多小时,经薄一波这么一开导,王震的心情好了不少。

薄一波并非行伍出身,所以他的脾气没有那么火爆,也非常注重修身养性。

一早一晚,薄一波都会在室外散步、锻炼。

他走得不紧不慢, 警卫员在身旁拿个收音机, 他便边走边听。

无论炎热的酷夏还是寒冷的严冬, 他几乎从未间断,就连一些年轻人,都对这份毅力自愧不如。

每当偶遇王震的秘书李慎明,薄一波都会问起王震的情况:“王老最近忙啥呢?”“他身体好不好?”

有时他索性停下来, 问一点国际国内的大事, 似在考问, 也像是在自己思索。

王震去世,薄一波垂泪:很可惜, 王老不该走的

在中顾委并肩作战的那段日子,薄一波与王震接触很多。

相处期间,处处可见两人的志同道合。

比如,支持改开。薄一波、王震曾多次约谈,专门商讨支持开放的问题。

王震的很多观点,都让薄一波眼前一亮。

薄一波曾说:“有人王震同志保守, 套用陈云同志的话, 那就是‘活见鬼了’。 ”

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怀念、拥戴毛主席。

1945年“七大”召开前,毛主席执意让刚从国民党监狱出来的薄一波,担任候补中央委员。

遭到非议后,毛主席发了火:“提名薄一波当候补委员,本就不妥。凭他的资历、能力、业绩,应该直接当选正式中央委员。”

在延安的那1年零8个月,薄一波经了风雨,见了世面,开阔了视野,“特别是从毛主席身上学到了许多终生受用的东西,思想水平可以说也有了一个飞跃。”

薄一波一生将毛主席视为偶像,直至晚年,他最多提起的也是毛主席。

薄一波常说:“我们都是待文王而后兴者,都是跟着毛主席走出来的。没有毛主席根本没有我们。”

在毛主席面前,薄一波虚怀若谷,在他看来,“我们只是跑跑龙套,主席才是挂帅人。”

王震对毛主席也充满敬意,即便他老人家去世多年,王震也一直想念着他。

1986年,王震听说薄一波要去湖南岳阳视察,特地叮嘱他替自己到毛主席故居去看看。

“英雄所见略同”,薄一波也早就想到了这点。

6 月 21 日, 王震得知薄一波到了韶山, 当即挥毫写道:“湘人传来信息,我公访问毛、刘、彭(德怀) 老一辈故居, 这是一件令人感奋的喜事,由于你曾经是毛主席为首的最高领导集体的一位, 尤有历史意义”。

回京后,薄一波百感交集,他向王震感慨道:“没有毛主席, 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

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句话, 真说到家了。”

王震听得频频点头,他说:“四项基本原则中, 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也很重要。中国丢掉了毛主席思想就是灾难。”

两位元老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中也是彼此照应。

1990年,王震在北戴河不慎摔倒骨折,薄一波听说后,不到10分钟就赶了过来。

薄一波真诚的说:“你生命力很顽强, 在战场上九死一生, 这次骨折在你一生中是个小坎坷,我相信你能很快康复。”

王震回北京治疗时,还不忘叮嘱秘书劝薄一波也拄拐杖。

王震风趣地说:“我这里有不少拐杖, 不知薄老喜欢什么式样。下边要钉上胶皮, 防止滑。他很浓很长的眉毛, 有个拐杖配起来, 更有风采。”

1993年3月12日,王震在广州逝世,骨灰撒向了天山南北。

薄一波找来了王震的秘书李慎明,叹息道:“很可惜, 王老不该走的, 他若活着, 有很多事要做。”

薄一波先后三次,跟李慎明谈了4个小时,洋洋洒洒写了近万字的悼文,发表在了中宣部的杂志上。

即便王震走了,薄一波也始终没忘记他。

每逢王震的生日或者祭日,薄一波都会有所悼念。

薄一波与王震,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工作中相互支持,一起经历了风雨,这份战友情,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参考资料:

李慎明.怀念敬爱的薄一波同志——兼忆薄一波同志与王震同志的交往和友谊[J].党的文献,2008,(02):51-54.

李慎明.王震与薄一波的交往和友谊[J].百年潮,2008,(04):44-47.DOI:10.16624/j.cnki.11-3844/d.2008.04.016.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