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造反派翻墙押彭老总进京,景希珍掏出手枪:谁敢动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5-01-22 11:24:44

彭德怀临终前,把侄女彭梅魁叫到身边反复交代:“我的积蓄不多,你们可以分了。不要忘了,拿出3000元给景希珍同志。”

彭梅魁含泪点了点头:“伯父,您放心吧……”

景希珍曾是彭德怀的警卫参谋,从抗美援朝时就一直跟在身边。

即便彭德怀卸下军职当了农民,景希珍也是不离不弃。

后来,景希珍又追随彭德怀,去了四川抓三线建设。

刚过了一年,就来了一群人押解彭德怀回京,景希珍知道,彭老总凶多吉少,便掏出手枪大喝一声:“谁敢动?”

彭总:“小景,没有你我早去见马克思了!”

1966年,彭德怀与景希珍在火车上告别。

这位“横刀立马”的元帅此刻哭成了泪人,他拉着景希珍的手不停地说:“小景,我谢谢你,谢谢你。”

彭德怀对景希珍的感谢,不但在于救命之恩,还有十几年如一日的陪伴与守护。

1950年,西北军区侦察参谋景希珍,千里迢迢的来到了朝鲜战场。

当他得知要给彭德怀当警卫后兴奋不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彭司令?是彭老总,彭德怀同志吗?”

鄄友才带着景希珍,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小棚子里,见到了伏案写作的彭德怀。

景希珍擦亮眼睛,他从没想过,志愿军指挥中枢居然如此简陋。

“粗眉毛,厚嘴唇,宽肩膀,表情又象生气又象发愁。不怒自威,看起来很厉害。”这是景希珍对彭德怀的第一印象。

景希珍不禁问:“看样子,彭总应该很厉害吧,脾气很大。”

“不厉害,怎么能当元帅?”鄄友才又说:“你不用担心,彭总不会冲我们发火。有时候,他会跟指战员们发脾气,官越大他越不客气。就连金日成也不例外。”

鄄友才的话,让景希珍心里直犯嘀咕。

等到正式见面,他才完全打消心中的顾虑。

彭德怀伸出大手热情的说:“欢迎你,景希珍同志!我们以后就在一块干啦,—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好吗?”

景希珍也从一开始的局促,慢慢变得自然,点了点头,笑得像个孩子。

在其位,谋其政,彭德怀的任务,是指挥千军万马抗美援朝。

景希珍的职责,是保护彭德怀的人身安全。

景希珍刚到任没多久,志司就遭遇了美军的空袭。

警报刚一拉响,志司的工作人员就齐刷刷的往防空洞里冲。

景希珍却反其道而行之,冒着美军密密麻麻的炸弹,奔向了彭德怀的小屋。

原来,彭德怀戴着眼镜在批阅文件,由于太过专注,根本没听到外面的响动。

景希珍和另外一位战友架起彭德怀,不由分说的就往外面跑。

三人刚迈出屋门,一颗炸弹就正中屋顶。

如果再迟一步,彭德怀就有生命危险。

死里逃生的彭德怀,笑着对景希珍等人说:“今天不是你们几个把我搞进防空洞,我就见了马克思了。”

事后,甘泗淇点名表扬了景希珍,并嘱咐道:“今后,你们离开彭总一步,都要给另一个同志交代,看着他,吃的,喝的递到他手里,他没有时间顾自己呵。”

景希珍尽职尽责,而该“护犊子”的时候,彭德怀也毫不含糊。

当时,国内大量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到志司,面对堆积成山的慰问品,彭德怀让景希珍整理之后列出表格,分发给一线作战部队,志司一点不留。

然而,有个首长的通讯员想过来拿点东西走。

景希珍坚持原则,绝不同意,还遭了通讯员的骂。

彭德怀得知原委后,替景希珍主持公道,并教诲道:“小景,你做的很好。要切记,管‘公’的人必须做到自己不贪,别人不送,还有敢把厚脸皮的上司、熟人挡回去。这才是真正的‘公’!”

彭德怀:眼睛不要老盯着“小家”

从朝鲜回来后,彭德怀搬进了一个叫永福堂的小四合院。

这里又窄又旧,且大都是公用区域,彭德怀只占两间房子。

他的一间屋子是办公、会客两用;饭厅中间摆了一张桌子,围坐着吃饭时,四周就不能走动了。

家里来个亲戚根本没地方住,只能打地铺。

后勤人员得知彭德怀家住房紧张,就在什刹海边另找了个住处。

这里面积很大,有两层楼高,即便亲戚们全来了也能住开。

景希珍再三催促,彭德怀才终于决定过去看看。

逛了一圈,彭德怀摇了摇头说:“那么高级的房子,应该给外宾住,咱不住。”

景希珍劝说道:“首长,我看还是搬的好,有个好环境,对工作对身体都有利嘛。再说,你如果搬进去,我们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也解决了。”

彭德怀火冒三丈:“你光想自己住好房子,为什么不想想老百姓呢?解放好几年了,有的地方连吃饭的问题还解决不了。我要是搬进那么高级的楼房里,我能睡得着觉吗?”

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听到后赶忙出来解围:“老彭,你不愿意搬就算啦,何必朝小景发脾气。”

彭德怀这才消了消气:“小景你想想,我是国家领导人之一,如果我的住房太特殊了,群众要骂娘的。我们需要的是努力工作,发展国民经济,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希望不久的将来,把广大群众、普通干部的住房解决好。”

彭德怀接着说:“住在永福堂,门口有个站岗的就够了,搬到这里又要搞个警卫班,那不是增加国家负担吗?”

永福堂年久失修,到处都是窟窿,尤其是到了雨天,屋里还得放个盆接着。

景希珍就想着把永福堂彻底翻修一下,但彭德怀知道后坚决不同意

“哪里漏就补哪里,能住就行了。”彭德怀教育道:“你们要把心计用在国家这个大‘家’上,眼睛不要老是盯着我这个小‘家’,要把钱节约下来,先用于国家经济建设。”

彭德怀虽然自己省吃俭用,但是很体恤下属。

他知道景希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困难,特地给了他3000元补助。

这笔钱,景希珍一分没动,回去后就存进了银行。

时日无多,景希珍:这些事再不说,就来不及了

1960年,彭德怀卸下军职后,不想连累景希珍也脱下军装,只好跟他告别:“你这个同志很老实,工作负责,跟我这些年了,我们也互相了解。但我不好留你,怕耽误了你的前途。”

景希珍的心情也很矛盾,他跟着彭德怀风风雨雨10年之久,两人早已成了亲人。

可另一方面,景希珍是军人,继续留在彭德怀身边就必须离开军队。

好在,上级决定让景希珍继续以军人的身份,守护彭德怀。

彭德怀无官一身轻,戴上草帽,扛起锄头,过上了“晨兴理荒秽”的田园生活。

自此,两人的关系更近一步,时不时的打趣逗乐。

某次,彭德怀正在缝补自己的旧衣物,景熙珍说:“您老眼花手笨的,还是让我来吧。”

彭德怀笑笑:“你呀还不一定比我强呢。”

于是,景希珍拿出相机给彭德怀照了张补衣服的相片,玩笑道:“这老太爷真精神。”

有时候,景希珍也会像儿女一样,对“不听话”的老人“不客气”。

某次,彭德怀需要接见外宾,可他不愿按照要求穿元帅服:“又不是见公婆,还要梳妆打扮。”

说完,直接把元帅帽摘了下来。

其他人在一旁看着,大气都不敢出。

景希珍进屋后严肃地说:“你这什么态度?元帅帽上有国徽,是随便扔的么?元帅拿国徽撒气,这还了得?这可是严重问题。”

短短几句话,说的彭德怀低下了头:“你给我扣了好大的帽子哟。”

景希珍顺势把帽子戴在他头上:“咋的?你不说这帽子一戴,你自己都觉得好精神么?”

彭德怀大笑,乖乖地就范了。

1965年,在毛主席的劝说下,彭德怀终于同意动身四川,主抓三线建设,担任第三副主任。

景希珍跟着彭德怀不辞辛劳,下矿井、钻煤窑、赴工地、到农村,千里跋涉,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

在六盘水期间,彭德怀花了整整22天,为钢铁厂、水泥厂、化肥厂、煤矿矿点等选址,并对汪家寨电厂厂址作了具体的指示,为六盘水地区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谁曾想,1966年,彭德怀被带上了回北京的火车。

景希珍知道,这一去恐怕凶多吉少,掏出手枪指着那群人,要求他们放了彭德怀。

彭德怀生怕景希珍惹火烧身,不停地劝他,到最后还是以命令的口吻,让景希珍放下了武器。

两人含泪告别,此一别,竟成了永别。

后来彭德怀生活困难,景希珍二话不说,拿出了那3000元。

景希珍留在了四川,当个资阳县武装部助理员、副部长、政委,直到1979年才调回北京。

1974年,彭德怀临终之际,郑重的叮嘱彭梅魁:“我的遗产不多,你们自行分配,但是,要留给景希珍同志3000元。”

彭德怀走了,景希珍遗憾不能送他最后一程。

而景希珍的后半生也活成了彭德怀的模样,他一直很简朴,都是自己去干休所食堂打饭。

即使住院期间,也是吃家里送过去的家常菜,从不吃大鱼大肉,就是粥和咸菜,爱吃点豆腐脑。

他关心百姓,尤其是农民,性格耿直,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

2009年,景希珍确诊肺癌。

他自知时日无多,必须让大家了解到最真实的彭德怀。

所以,景希珍口述,请人帮忙写回忆录。

家人们担心他过度操劳,会加重病情,景希珍说:“这些事我再不说,真的就来不及了。”

这一刻的景希珍,是真正的“慷慨悲歌之士”。

2011年,最新版景希珍口述历史发行,并改名为《在彭总身边的那些日子》。

遗憾的是,景希珍没能等到图书出版,就在2010年撒手人寰。

参考文献:

丁隆炎.彭总在四川[J].国防,1992,(04):46-48.

敢把人情挡回去 检察日报

彭德怀生前警卫参谋景希珍北京逝世 享年80岁 法制晚报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