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胜景追寻日落瞬间,在城市空旷之地记录灿烂晚霞,偏居一隅时独自感受残阳余晖······“日落喘息时间”这一新概念,开始在青年群体中流行——指的是不少年轻人喜欢在太阳落山的时间段暂时放下手头工作,去室外发呆、看看落日。在短暂的时间里放空,获得持续的疗愈。
豆瓣上,近15万网友加入了“日落爱好者”小组。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在这里分享不同时空的日落美景,累积了上万张“落日明信片”。
今天,在五一假期来临之前,让我们一起感受下年轻人的日落时分、喘息片刻吧~
01 日落爱好者聚集地
打开“日落爱好者”小组,仿佛落入了一片“橘子海”,橙红色的一轮落日,在山水映衬或路人剪影下分外惬意。在帖子命名上,有人选择以空间作标签,如“桥底日落”、“惠州海边的日落”;有人用某个重要节点标记,如“复试完回家路上”、“在深圳第一次看海的日落”;有人则更加直白洒脱,如“论为什么要选一个朝西的工位”、“太阳终将会照到你的身上”。标题里简短的词汇,记载着网友们的不同心情。
“日落、黄昏、夕阳,分享你们在傍晚看到的美景呀。”2019年4月,武汉的莫沫在豆瓣创建了“日落爱好者”小组。那时,大四的她正为毕业迷茫,拍摄和分享日落美景成为她情绪的一道出口。
喜欢日落是莫沫在学生时代的习惯。中学时,她常在放学后到家中七楼天台看日落,那个时空藏着她的年少叛逆心事。大学时,她夏天常到汉阳门码头,一个人走下阶梯,来到江边,太阳西下时,一辆火车从头顶的长江大桥驶过,正好驶向日晕中央。莫沫拍的江边日落
毕业后,观看日落似乎成为了一种奢侈,于是莫沫建起了 “日落爱好者”小组,日落小组同伴们的分享给她带来了慰藉。莫沫的第一份工作经常要上夜班,要从下午1点工作到晚上10点。下班走出写字楼的那一刻,她经常感到疲惫,甚至恍惚。睡前躺在床上,她会打开手机翻翻小组里十多个伙伴分享的日落图片,就仿佛补全了白天的样貌。
2020年初,莫沫离职,不久后新冠疫情暴发。母亲辗转于家、医院、隔离酒店、方舱,关于疾病的未知、疼痛、恐惧,无数念头在大脑中乱撞。数着小组里的一张张“落日明信片”,莫沫就这样度过了无数难挨的夜晚。
疫情期间,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了日落小组,一张张美丽的“落日明信片”抚慰了大家的不安。小组里的日落美景也愈加丰富:窗台边、树枝缝隙里、教室外。网友们在这里分享美好的片段,也彼此鼓励、温暖。
莫沫在阳台看日落
截至2023年4月,已有近15万网友加入日落小组。他们在群组里分享着来自全世界的日落景观:巴黎、威尼斯、尼斯、万隆、海南、北京、上海、厦门、青岛······有人在飞机、高铁、公交、电动车上“追”日落,也有人在海边、岛上、山顶等日落。虽然每张电子版“落日明信片”的时空不同,但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受到拍摄者的安宁。
帖子日积月累,如今组内已有数以万计的“落日明信片”。小组里的帖子大多有一个共同特点,分享以图片为主,文字描述较为短小。莫沫觉得,小组里文字的稀缺,或许是因为几乎每一张“落日明信片”背后都有一段浅尝辄止的故事和难以道明的心境。
一年前,莫沫收到一位网友私信,希望删除自己在冰岛看日落的帖子。这位网友告诉她,“因为当时和我一起去冰岛的人已经不在了”。莫沫曾把这个帖子设置为精华帖置顶,她清楚地记得那张照片,异国的冰原、光线像烈酒一样纯澈冷冽。她没有向这位网友追问,回复“祝好”后,悄然删除了帖子。
“日落爱好者”小组截图
“日落爱好者”小组仿佛成为年轻人在网络为自己创建、保留的一方小天地。“日落前,大家身体疲劳、神经紧张,不能放松。日落就像一个信号——今天即将结束,人可以休息了。‘日落喘息时间’是一个好现象,体现了年轻人的自我照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咨询师闫煜蕾说到。
闫煜蕾表示,“日落喘息时间”和加班后报复性玩手机/游戏的内核是一致的。人在感到疲惫时,需要寻找一种能让自己感觉和应该做的事情分离的过程。相比之下,刷短视频需要手指在屏幕滑动、眼睛跟随视频播放进度,刷视频结束后,人一方面感到放松,一方面还是感到很累,没有得到彻底放松。看日落,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可以使人得到更多休息,放松效果更好。
“日落喘息是放空的一种方式,带来的感受和正念、冥想比较相似。放空对个人情绪的作用就像让一台过热的电脑进入休息状态,先给CPU降温。”闫煜蕾说,放空是一个人体自发产生的休息机制。过于完美主义的人可能很难允许自己放空,这会带来更大的问题,他们的身体被意志强迫,一直过劳,最后以损坏健康为代价。
闫煜蕾认为,当代社会因为设定了工作时间,人无法自由选择工作的时间、节奏、方式。在这种环境中,会有一种“被剥夺感”,“人是一定需要休息和娱乐的,放空只是休息的一种方式。人应该更主动地给自己合理的休息和娱乐时间。这会使整个人的生命活力更加旺盛、更有创造力、更有自主性,工作激情和生活激情都更高。”
02 在日落时分喘息片刻乡间日落阿拉蕾 北京 民宿主人
初中就开始喜欢看日落了。那时,我和家人搬到了城市西郊,新家旁有一块很大的玉米田。每天傍晚,我迎着夕阳走在放学路上,一路和同学打打闹闹。看着夕阳的光线慵懒地洒在田埂、散开的玉米叶上,似乎就在那个时刻,我喜欢上了看日落。
北京日落浣熊 北京 独立摄影师
北京的落日似乎没有南方丰富,但如果能赶上“烧”得特别好看的,就会非常广阔、震撼,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偏爱。这是去年8月19日,此前北京连续出现了极端天气,所以那天的云特别好看。我那天刚巧在银锭桥拍了一场,后来在其他地方遇到追晚霞的大爷。他们说,只有这年的8月19日和前几年的7月,出现了两场难得的晚霞。
海边日落璇子 洛杉矶 程序员
在美国读书,某次在洛杉矶转机,时间刚好是傍晚,我突发奇想,背着相机冲出机场去洛杉矶santa monica的海边。海鸟在身边飞来飞去,天空是童年时在电影里看到的粉紫色。拍到特别盛大的海边日落后,我掐着时间飞奔回机场。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很有青春的感觉,可能我现在就不会再做那样的事情了。
天津日落雪小希 天津东疆港 摄影师
年初,过完春节我去了一次天津东疆港。那里海和日落的方向是相对的,只有背对着日落时才能看见海。太阳即将落山时,天空中蓝色和粉色这两种颜色融汇在一起,它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我觉得自己用这种方式隆重地和这一天说再见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温柔,会觉得这一天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它都会过去的。
村庄记忆鲍勃 家乡 学生
对我来说,“日落喘息时间”是从小时候在村子里的记忆开始的。日落将近,大人们就开始为睡眠做准备,在院子里为了夜晚收拾一切,把一天中错位的东西一一归位。这个过程是宁静的,锁大门、锁仓房门、数鸭子和非洲雁。动物们埋在一起的头,浅眠的声音,不断为了凑成一小团的微微挪动,都是准备彼此道晚安的亲密仪式。最后,锁上家门,一家人在电视机前快乐地迎接夜晚。
如梦之梦狂劲 北京 学生
去年6月中旬,我度过了非常顺利的一天:吃到好吃的午饭,认识好玩的乐队,更重要的是在6点前结束了一天的实习回到宿舍床上。我举起一本手边的理查德·布劳提根诗集,看他奇奇怪怪的念叨。阳光和我都“躺平”的那一刻,像梦一样。
绚丽晚霞Ahe. 深圳 投资经理
没有什么浪漫文艺的背后故事,只有稀松平常、日复一日、充满着坚持和奋斗的打工生活,偶尔高楼外的绚丽晚霞是如此生活的小小回报。回到照片本身,这样的晚霞确实也是一年甚至几年才能见到一次的盛景,朝西的工位虽然有西晒,但是确实每天都让人期待黄昏时窗外究竟是什么样子,有盼头的生活也相对没那么疲惫了。
不期而遇Leo 万隆 翻译
这是我见过的最灿烂的晚霞。2020年12月18号,万隆一块修建铁路的工地上。和它隔窗相望的一瞬,远处工地渣土车带起的扬尘多少都带着或紫或橙的光。项目部大院里,同事零零散散站着,大家都笑着。我没吃晚饭,跑回办公室取相机,再跑向工地。一路上总怕自己跑不过这场日落消散的速度。端起相机,咔嚓声连串地响,才发现——“哦,原来自己可以贪婪到这种地步。”感谢这场日落,让我在那段过得不怎么好的日子里,多了一次震撼和数不清的慰藉。
(文中采访对象皆为化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陈静 实习生 王芷
统筹 | 林艳 张彬
图片 | 受访者供图(头图摄影丨张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