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张闾琳替父亲张学良回国探亲,跪在张作霖墓前高喊出10个字

红色风云录 2024-12-10 09:15:00

1990年,随着台湾当局公开为张学良90岁生日祝寿,标志着张学良在被软禁半个多世纪后重获自由。由于他的子女、亲朋几乎都生活在美国,因此张学良带着妻子赵一荻开启了赴美探亲访友之旅。

与儿子张闾琳团聚后,张学良多次表示想要回东北探亲的愿望,但因为身体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为了了却父亲的心愿,张闾琳在1994年踏上了回国探亲访友之路,这也是他离开大陆后半个多世纪首次回国。

1940年,赵一荻得知张学良被转移到了贵州,毅然决定到囚牢里陪伴丈夫左右。当时不满10岁的张闾琳,被母亲托付给了一位美国朋友代为抚养。分别前,赵一荻交待朋友,不要让孩子与外界过多接触,以防被人加害,因此张闾琳到了美国之后,不但改了美国名,而且生活完全西化。

一晃15年过去,赵一荻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儿子。尤其是1952年旧金山华人社区的一场大火之后,赵一荻和美国朋友失去了联系,更加担心儿子的去向。不久,张学良的好友董显光夫妇赴美就任“大使”,赵一荻拜托他们去寻找自己寄养在美国的儿子,并提供了美国朋友的住址。

按照赵一荻提供的地址,董显光夫妇找了过去,发现早已经变成了高尔夫球场。后来董显光夫妇又向旧金山市政当局求助,确定当年大火中没有赵一荻的美国朋友,才松了一口气。

通过美国联邦调查局,董显光夫妇终于找到了张闾琳,此时的张闾琳已经成了一名航天专家,而且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在董显光夫妇的安排下,张闾琳第一次到台湾看望父母,自此才开始和父母开始频繁往来。

张闾琳坚持以非官方的身份进行访问,有关方面便邀请他参观了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历程。在北京短暂停留之后,张闾琳回到辽宁,凭吊祖父张作霖的“大帅陵”。

“大帅陵”是张学良在父亲张作霖身亡后所主持修建的,1929年正式动工,光小工就雇佣了1000多人。“九一八事变”之后,“大帅陵”的修建被迫停工,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后,国家在组织重新修建。

尽管张作霖的灵柩没能迁葬于此,但张家却不时有人到此来拜谒。而张作霖的灵柩则暂时葬在驿马坊。

张闾琳看到近13万平方米的“大帅陵”,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后,依旧保存完好,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为了能让父亲放心,张闾琳用摄像机拍下了陵区的全部景物,方便带给父亲观看。

随后,张闾琳前往驿马坊墓地,祭拜祖父张作霖。跪在祖父墓前,张闾琳用蹩脚的中文高喊出十个字:“我代表您儿子来看您了!”没人知道张闾琳为了这十个字,反反复复练习了多少遍,他终于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既然张学良能够在90岁高龄两度赴美,为何却不能回到大陆?难道真的像他所说,是身体的原因吗?

其实早在张学良重获自由的时候,邓小平就指示中央领导,开会研究一下张学良回大陆探亲的问题。为此,中央领导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开始为张学良回大陆做筹备,并安排吕正操出使美国,迎接张学良回国。

在吕正操动身前,邓颖超还专门给张学良写了一封亲笔信,邀请他回访大陆,看看家乡故土。

吕正操见到张学良之后,转达了中央领导对他的问候和邀请。张学良虽然没有做出明确回复,但对返回大陆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个人清清楚楚地很想回去,但现在时候不到,我一动就会牵动大陆、台湾两个方面。我不愿意为我个人的事,弄得政治上很复杂。”

1993年,张学良突发脑血肿,经过几天的抢救,奇迹般得以生还。一个月之后,张学良已经可以像常人一样在院子里散步。之后,张学良便偕夫人赵一荻离开台湾,定居美国夏威夷。

由此可见,张学良不回大陆的原因,更为主要的还是政治原因。

李登辉上台之后,迫于美国的舆论压力,给予了张学良必要的自由,因此张学良不愿因回大陆,而得罪同意放他出来的李登辉。尽管后来张学良决定永久定居美国,但李登辉仍对张学良心存戒备,经常派人前来“慰问”,有时到过境美国也总要亲自探视。

后来,当赵一荻告诉李登辉,张学良已经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时,李登辉大为高兴,居然当着赵一荻的面,连说了几个“好”。

正是因为给海峡两岸政治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更是怕为难李登辉,张学良错失了回到东北老家的机会。后来张学良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一定很后悔没回大陆。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