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二甲双胍怎么吃更有效?最新指南:3个细节定成败

翰藻评健康 2025-03-25 10:49:15

感谢你的阅读,友情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许多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时并不了解其中的关键细节,导致疗效降低,甚至出现不良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不仅能降低血糖,还具有很多其他益处,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今天我们将详细介绍二甲双胍的效果,以及哪些人不适合服用这种药物。

并结合最新指南,总结出三大关键细节,帮助患者科学服药,充分发挥二甲双胍的治疗优势。

一、二甲双胍都有哪些效果?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二甲双胍凭借自身无可替代的有效性,稳坐一线治疗药物的首选之位。它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有效实现降糖目的:一方面,它具备出色的能力,能够有效阻断肝脏的糖异生作用,大幅度削减肝脏释放至血液中的葡萄糖量,从而推动空腹血糖水平实现明显降低。

这种多途径的降糖机制使得二甲双胍能够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挥稳定的降糖效果,帮助患者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二甲双胍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降糖药物,还在体重管理方面展现出一定的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对于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16周后,体重正常者平均下降1.47kg,超重者下降2.81kg,而肥胖者下降2.92kg。这一数据表明,二甲双胍对不同体重人群均有一定的减重效果,且体重越重、腰围越大的患者,减重幅度越明显。

不同于抑制食欲或增加能量消耗的减肥药物,二甲双胍的减重作用较温和,但对于合并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其双重获益(降糖+减重)使其成为首选药物之一。

科学合理使用二甲双胍,不仅有助于血糖管理,还可能为体重控制带来额外的好处。

在保护心血管系统方面,这种药物的效果也十分不错。

它通过多种机制,如优化血脂水平、降低血压以及缓解炎症反应等,有效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而且还能遏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维护血管内皮的正常功能,为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筑起坚实的防线。

这一效果使得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不仅仅是一种降糖药物,更是一种具有综合治疗效益的药物,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健康益处。

当然,二甲双胍并非万能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

二、哪类人群禁用二甲双胍?

部分人群若盲目使用二甲双胍这种药物,可能会引发乳酸酸中毒、肾功能损害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所以,明确二甲双胍的慎用人群,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治疗至关重要。

其一:肾功能不全患者

二甲双胍主要经由肾脏途径排出体外,因此,任何引致肾功能减退的因素都可能阻碍药物的清除进程,致使药物在体内积聚,进而加大了诱发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这是一种严重但罕见的并发症,其主要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肌肉疼痛、呼吸困难,甚至可导致多器官衰竭和死亡。

评估肾功能通常依赖于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估算值,这一指标在衡量肾脏功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研究表明,当eGFR低于45 ml/min/1.73 m²时,由于二甲双胍的排泄能力显著降低,因此其使用需谨慎,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剂量进行适当调整。而当eGFR降至30 ml/min/1.73 m²以下时,肾脏的清除能力大幅降低,乳酸酸中毒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必须禁用二甲双胍。

其二:肝功能异常患者

虽然二甲双胍的主要代谢不依赖肝脏进行,但肝脏功能受损的情况可能会潜在地削弱其使用的安全性。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乳酸主要由肝脏代谢,当肝功能异常时,乳酸清除率下降,导致其在血液中蓄积,进而提高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评估肝脏功能状态的一个常用手段是检测血清中的转氨酶水平,尤其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数值。

当ALT或AST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时,肝脏的代谢功能可能已受到严重影响,此时继续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加重乳酸堆积,应避免使用。

其三:心力衰竭患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明确指出,对于急性或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禁用二甲双胍。这是因为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已经受到严重损害,导致全身组织供氧不足,特别是在病情急性加重时,心脏的泵血功能进一步下降。

此时,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对血液循环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加重心脏负担。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生成来降血糖,但其代谢过程中对氧气需求较高,在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可能使供氧不足的情况更加严重。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知晓二甲双胍如何服用才更为有效呢?

三、二甲双胍怎么吃更有效?

事实上,正确的用药方式或许会对疗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根据最新的医学指南,二甲双胍的使用有几个细节需要特别注意,具体如下:

第一个细节:注意剂量

对于二甲双胍的使用剂量,最小推荐剂量为500 mg/d,最佳有效剂量为2000 mg/d,而成人普通片的最大剂量可达到2550 mg/d,缓释剂型则推荐最大剂量为2000 mg/d。为了最大化治疗效果,调整二甲双胍的用药量时应坚守“由低至高,逐步递增”的策略。

普遍而言,初始用药量建议为每日500mg,随后可根据需要稳步提升至每日1500mg或2000mg,这一剂量通常被分配在两到三次服用中。在药物使用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和药物的疗效需要进行综合考虑,若无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可逐步增加剂量,直到达到最大耐受量。

而且,在从普通片转换为缓释片时,建议保持相同的剂量,以确保治疗效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第二个细节:注意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使用

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二甲双胍是常用的一线药物,但对于部分患者,单独使用二甲双胍可能效果不佳,因此常常需要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比如,二甲双胍和胰岛素促泌剂(像磺脲类或者格列奈类药物)联用可有效降糖,不过或许会导致体重增加与低血糖现象的出现。尤其对于新诊断且HbA1c较高的患者,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瑞格列奈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并且低血糖风险较低。

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合时,二甲双胍能进一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糖效果,但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水钠潴留等副作用。而与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联合使用,则能够更好地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尤其适用于单用二甲双胍疗效不佳的超重患者,但胃肠道不良反应可能增加。

二甲双胍与DPP-4抑制剂联合使用效果良好且耐受性较好,能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并具有长期治疗的优势。与SGLT2抑制剂联合时,不仅能进一步降低血糖、减轻体重,还能改善血压控制,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而二甲双胍与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不仅能有效降低HbA1c和体重,还能改善胰岛功能,降低收缩压,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第三个细节:注意服用的时间

正确把握二甲双胍的服用时机,对于减轻其副作用并增强药物疗效极为关键。一般而言,推荐患者在饭后,特别是饭后一至两小时的窗口期内服用。这一时间点的选择基于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和人体胃肠道的消化节律。餐后,食物在胃内会逐步消化排空,此时服药可以利用食物减缓胃内容物的排空速度,使药物更均匀地进入肠道,从而提高吸收效率,增强降糖效果。

如果患者在空腹状态下服用,可能会增加胃肠道的不适感,这是因为二甲双胍的主要副作用之一是对胃黏膜的刺激,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胃部绞痛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尤其是胃肠道较为敏感者,像老年人或者消化功能欠佳的人群,更需避免空腹服药,从而减轻胃部刺激引发的不适。

此外,对于某些需要每日服用多次的患者,建议遵医嘱在早、午、晚三餐后服用,以确保血糖水平的稳定控制。如果是缓释片,通常建议在晚餐后服用,因为缓释片的特点是缓慢释放药物成分,夜间服用可以更好地控制夜间和晨间的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

对于服用二甲双胍患者而言,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疗效,患者需要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最新的医学指南,遵循适当的服药方案。

这不仅包括注意剂量、注意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使用,还需注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

与此同时,患者应当警惕哪些人群不宜服用二甲双胍,且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治疗。

参考资料

1、季力,李宏,郭鑫.基线身体质量指数对血糖的影响 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控制和体重变化在中国二型糖尿病患者中.2013

2、中华内科杂志.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 2023 -6

3、梅斯医学.JAMA Intern Med: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需警惕乳酸酸中毒?.2018-07-11

0 阅读:10